“须弥座”不仅是从古印度传来,更是脱胎于古希腊

须弥座随着佛教的传入而来,须弥座最初只是作为佛像的座进入中国,后来才日渐推广用于建筑之上。

印度须弥座(不仅与印度有关)(1)

也许是因为中国古建筑原本就有显著的台基,所以须弥座这种新的轮廓和雕饰被顺理成章地接受了作为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须弥座(不仅与印度有关)(2)

据梁思成先生查证,“须弥”二字,最早见于佛经,本是山名,亦译作“迷修楼”其实就是喜玛拉雅山的古代注音。须弥山也称大雪山,在古印度称之为圣山,传说它是世界的中心,把须弥山做为佛的基座,意即佛坐在圣山之上,以显示佛的伟大和对佛的崇敬。

印度须弥座(不仅与印度有关)(3)

立面“三段式”的三分之一,台基中的须弥座竟是这样一个“外国样式”,这本身就是一个极有意味的问题,更令人感兴趣的是,通过台基这根纽带,所能体现的应不仅是古印度,甚至是古希腊文化艺术对中国的影响。

印度须弥座(不仅与印度有关)(4)

梁思成先生在其“台基简说”文中曾有这样一句话:“须弥座形式之原始,如其它许多佛教艺术的手法或特征,当脱胎自希腊的典型。”

印度须弥座(不仅与印度有关)(5)

虽然古希腊罗马遗物中像座、基座很多,但它们是通过什么渠道对古代中国建筑产生影响的呢?

印度须弥座(不仅与印度有关)(6)

梁先生所指应与犍陀罗艺术有关。因为早期的佛教思想在印度是从反对神教中发展起来的,印度早期佛教中没有佛像,一直到了犍陀罗艺术时期,才有了佛的形象。

印度须弥座(不仅与印度有关)(7)

而犍陀罗地区曾被希腊人统治过,长期受希腊文化影响,因此早期的佛教雕刻带有浓厚的希腊风格、鉴于此,犍陀罗艺术被看作是印度的感情与希腊的美的协调结果。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