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日本的北条氏,想来很多人应该还是不陌生的,毕竟北条氏在日本历史上也是出过不少名人的。但是要分清楚的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北条氏有两支,第一支是镰仓幕府时期的豪族,镰仓幕府的实际掌控者;而第二支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关东霸主。而这里要说的,就是这第二支北条氏的兴衰史。

丰臣秀吉讨伐北条氏(关东霸主北条氏的兴衰史)(1)

其实这第二支北条氏,理论上应该是伊势平氏,因为北条氏第一代家主北条早云的本名叫伊势长氏,这伊势平氏在日本历史上也算是顶级贵族姓氏了,只因他自号为早云庵主,后世统称北条早云庵宗瑞,简称北条早云;但他的儿子北条氏纲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将姓氏改为了北条,后人为了尊重起见仍然称早云为北条早云而不称伊势早云。

这北条早云原本在公卿身边工作,替将军足利义视工作;在应仁之乱时,北条早云跟随足利义视逃往,但足利义视回京时,北条早云却是没有跟随,他选择成为一名浪人,并结识了几位后来助他打天下的好友。北条早云的确是一代枭雄,44岁时才登上历史舞台,56岁才当上城主,但经过二十余年的奋斗,取下了伊豆与相模两国,奠定了北条一族称霸关东百余年的基础。

丰臣秀吉讨伐北条氏(关东霸主北条氏的兴衰史)(2)

​北条早云退隐后,他的儿子北条氏纲登上历史舞台,这北条氏纲雄才大略不输于其父,他的目标是广大而富庶的武藏国;虽然北条氏纲远不及其父长寿,但在其短暂的执政生涯中,也是将领地扩张到武藏国半国、下总国一部分以及骏河国半国。北条氏纲病逝后,其子北条氏康成为第三代家督,这北条氏康简直就是个天才,曾率八千士兵击败上杉宪政和上杉朝定的八万联军。

但北条氏康似乎并不喜欢打仗,他更喜欢用强大的国力以及外交手腕来解决问题,所以他与武田信玄、今川义元结成三国联盟,之后全力进攻小弓公方和里见;虽然北条氏康取得了胜利,但紧接着就要面对上杉谦信的强势来袭,北条氏康自认不是对手,于是率领全国军队固守小田原城。上杉谦信对此也没有办法,只能来去匆匆的离开关东。

丰臣秀吉讨伐北条氏(关东霸主北条氏的兴衰史)(3)

​小田原战役不久后,北条氏康早早的把家业交给长子北条氏政,隐居在伊豆半岛上,但实际上还掌握着北条家的实权。这北条氏政也是很不错,先后与武田氏、上杉氏以及织田信长结盟,而且和德川家康结成儿女亲家(北条氏直与德川家康次女督姬进行婚姻),也正是在德川家康的帮助下,北条家族被丰臣秀吉所败后并没有灭绝,也算是下了一步秒棋。

北条家族在北条氏政时期,国力达到巅峰,其领地包括了相模、伊豆、武藏、下总、上总、上野、常陆部分领域及下野部份领域,估计超过两百万石。可惜在织田信长之后,天下已经大变,就算北条氏拥有两百余万石的领地,但依然不是已经称霸天下的织田信长以及之后丰臣秀吉的对手。

丰臣秀吉讨伐北条氏(关东霸主北条氏的兴衰史)(4)

​所以在丰臣秀吉攻略天下时,时任家督的北条氏直在北条氏政的操控下,与德川家康、伊达政宗结盟,共同抵御丰臣秀吉;这三位联合的力量,已经不比掌管大半个日本的丰臣秀吉弱了,所以丰臣秀吉也是很头疼。一个德川家康就差点让丰臣秀吉的全国统一计划失败,幸好织田信雄提前与丰臣秀吉议和,使得德川家康失去助力以及与丰臣秀吉作战的理由。

所以在小牧·长久手之战时,虽然德川家康占据优势,但依然选择和丰臣秀吉议和;德川家康倒向丰臣秀吉后,伊达政宗也立马改弦易张,主动向丰臣秀吉请降;整个日本,和丰臣秀吉作对的只剩下北条氏了。丰臣秀吉见北条氏坚决不降,也是下了杀鸡儆猴的心思,聚集了二十余万精锐向北条氏进发,而北条氏也是聚集了五万六千兵力抵挡。

丰臣秀吉讨伐北条氏(关东霸主北条氏的兴衰史)(5)

​别小看北条氏只有五万六千兵力,但在整个日本战国时期,单独一个大名能出动五万六千兵力的,寥寥无几。但双方实力的差距依然极大,何况北条氏还是原始的民兵,而丰臣秀吉的主力是专业武士,所以北条氏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小田原城助北条氏康抵挡住了上杉谦信,但却是无法助北条氏政、北条氏直父子抵挡住丰臣秀吉。

北条氏投降后,丰臣秀吉命令北条氏政、北条氏照及老臣大道寺政繁、松田宪秀自杀,而北条氏直则被流放到高野山,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让丰臣秀吉打算让北条氏直复归大名的计划被迫取消。但因为北条氏规(北条氏政的四弟)在小田原城陷落之前投降,并劝说侄子北条氏直开城投降,所以拥有七千石的领地,其嫡子北条氏盛拥有四千石领地。

丰臣秀吉讨伐北条氏(关东霸主北条氏的兴衰史)(6)

​在北条氏规死后,已经成为江户幕府将军的德川家康承认北条氏盛与其父的七千石的领地,合共1万1千石,自此成为狭山藩的藩主。而北条氏直虽然被流放,但后来丰臣秀吉仍是将其召回,并赐予河内国封地一万石,也算是最终维护了曾经霸主的最后颜面,至少还算是藩主,至少衣食无忧,所以说,丰臣秀吉算是比较厚道了,至少比德川家康厚道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