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3亩试验”项目建筑工地上来了几位“大力士”——物流机器人,它们接下了搬运师傅的重担。每台物流机器人单次可轻松抬起10包甚至更多的瓷砖胶粘粉,根据指令运往需要用料的地方。据了解,这些瓷砖胶粘粉每包重25千克,10包的重量为250千克,远超人力单次搬运的负荷量。

建筑工地标准化管理平台(新工友让建筑工地更加安全高效)(1)

“63亩试验”项目上,博智林研发的砌块搬运机器人作业中,它每小时可搬运3.6立方米的砖块,约为人工的2倍。

“63亩试验”项目指的是碧桂园凤凰台项目,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因占地约63亩而得此别称。作为碧桂园智慧建造体系全面应用的首个试点,该项目综合应用了建筑机器人施工、BIM数字化服务集成、新型CFRP刚性复合模板体系、智能装备及预制装配式构件等五大模块的新型技术和管理手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项目中同频共振,突破性研发、科技赋能安全生产和新型智能建造产业技师人才培养计划齐头并进。

一年多来,碧桂园凤凰台项目开展“拆解一栋楼”行动,借助系统调度、科学铺排,将工地变工厂,让建筑机器人流水线式作业“生产”房子。截至2022年10月底,已有近40款建筑机器人开展实际施工,覆盖了建筑施工中的大多数工序、工艺,包含混凝土主体结构和二次结构搭建、室内装修、地坪施工、外墙施工等。

智能“工友”提升工地安全性

“63亩试验”项目中,碧桂园旗下全资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简称博智林)研发的建筑机器人已可以独当一面,执行各种建筑施工任务,干活不仅又快又好,还提升了工地作业的安全性,被网友亲切称为智能“工友”。

以博智林外墙机器人为例,它们可应用于高层住宅或商业建筑外墙面的自动喷涂作业,用机器人执行外墙喷涂作业,避免了工人高空吊篮作业可能面临的坠落等风险。

建筑工地标准化管理平台(新工友让建筑工地更加安全高效)(2)

“63亩试验”项目建筑工地上,博智林研发的外墙机器人作业中。

博智林副总裁刘震表示,保障施工安全是研发博智林建筑机器人的核心要素之一。建筑机器人能够完成部分危险的环节,提升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使建筑工人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除了上述的外墙高空作业会面临高空与大风等天气变化带来的不确定风险外,传统建筑作业现场存在很多危险因素,例如室内乳胶漆施工,喷涂作业过程中会产生油漆粉尘,对人体健康带来伤害。现在这些工序交由机器人完成,工人从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解脱,有效避免了安全隐患。

人机高效协作赋能传统建造

相比传统工人建设方式,建筑机器人可以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承担危险环境下的体力活,甚至突破时间、光线、环境等对人工施工的限制,不仅安全而且高效。

在夜幕降临后的“63亩试验”项目工地上,可以看到一袭粉衣的“搬砖夜行侠”在开展夜间特别行动。它们接受系统下发的指令,在夜间环境下自行前往一楼货料区取料,呼叫电梯上楼,前往目的楼层,一整套动作下来行云流水,如同人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行走。这借助了博智林自研激光雷达进行姿态控制,建筑机器人在昏暗楼层间的自如穿梭;通过导航及定位功能,机器人可以精准到达卸货点,井然有序地卸货;更有超声波、安全触边等多重保护技术为机器人的“旅途”保驾护航。仅需通过FMS系统,研发工程师便可在办公室实现“云监工”,实时了解机器人行走轨迹。施工管理人员一手掌控机器人全流程自动化作业,在时间利用上也突破了想象的边界。在工地干了20多年的传统师傅老郑对此表示:“这在我刚入行的年头,是完全不敢想的。”

刘震表示,可以将这种新型的人机协作关系理解为“拍档和伙伴”,经历专业培训的建筑工人可转型为施工技术型人才——智能建造产业技师。他们同时掌握传统施工和现代化智能建造双项技术并开展人机协作。建筑机器人的应用与普及,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减少职业病的同时,提升了建筑工人的职业尊严,真正实现科技赋能传统建造。

科技不是冷冰冰的,而是有温度的。博智林机器人赋能传统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改善建筑工地工作条件,不仅让建筑工人更轻松、更有尊严地工作,更提升了建筑工人的安全感,让智能建造之路越走越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