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话题:“一个人可以帅到什么程度?”很多人在举例子时,都提到了周总理,“这应该是一个人最帅的样子。”是的,当年被称为“民国四大美男”之首的周总理确实很帅,用德国记者王安娜的一句话讲,“即使最高明的摄影师拍下的照片,也不能再现他的人格和魅力。”周总理的帅气让万千人折服,不仅仅在于他出众的相貌,更在于他那熠熠生辉的精神品质。50多年的革命生涯,26年的总理重任,为了新中国的光辉事业,他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最后连他的骨灰,也都撒向了祖国的大好山河,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无限爱戴和崇敬。
年轻时的周总理
周总理的“帅”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豪情”。1910年的春天,少年周恩来远离家乡淮安,随伯父来到沈阳东关模范小学读书。在那个国难当头的年代,周恩来坚持每日读报,时刻关心国家大事,有着炽热的爱国情怀。听闻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消息后,他备受鼓舞,毅然找来一把剪刀,带头剪去了头上的长辫子,表明同清政府的决裂。
在一次修身课上,校长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学生们踊跃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为明礼而读书”“为当官而读书”……当问到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时,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校长摇了摇头,走到周恩来面前,笑着问:“恩来,你千里迢迢自江南到此,你读书又为了什么呢?”周恩来站起身来,激昂而郑重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没想到,一个13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兴奋地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后来19岁时,周恩来从南开学校毕业,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真理,临行前,为送别好友写下豪言壮志:“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一年后,他决定返回祖国继续寻求革命道路,挥笔写下慷慨激昂的《大江之歌》:“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年轻时的周总理
周总理的“帅”是“只要有一口气,就要为党工作”的“爱党深情”。有人称周总理是“绝对的、精致的不利己主义者”;也有人称他是“六无君子”: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无怨、去不留言;而我想说,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为党的事业付出毕生心血的模范共产党员。
正如周总理所说的:“革命总是会有牺牲的。我们是幸存者,只要有一口气,就要为党工作!”这句话,他整整用了一辈子来践行。下面给大家看一张照片,这是周总理办公桌上的一本台历,日期是1974年3月26日,台历上写着他的工作安排:“下午3时起床;下午4时与尼雷尔会谈(五楼);晚7时陪餐;晚10时政治局会议;晨2时半约民航局同志开会;晨7时办公;中午12时去东郊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下午2时休息。”从26日下午3点到27日下午2点,连续23个小时的工作强度,即使年轻人也受不了,何况是一个身患绝症的古稀老人。对于癌症这样可怕的病,放在一般人身上,怎么也要低迷、消沉一阵子,从此一蹶不振也属正常。但唯独周总理,在听闻病症后,却像打了一支兴奋剂一样,没有任何缓冲,就把本来已经远超负荷的工作,陡然拔了一个台阶。
周总理办公桌上的一本台历
周总理办公桌上的一本台历
据统计,从1974年1月1日到6月1日,这5个月的手术治疗期间,除了到医院检查病情和治疗外,他总共抱病工作139天。在这139天中,工作达18小时以上的就有130天,剩余的9天无一不超过10小时。当医务人员苦苦哀求周总理休息一下时,他说:“你叫我什么?总理!我是这个国家全体人民的总理啊,我怎么休息得了啊!”
周总理带病工作
周总理带病工作
周总理的“帅”是“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的“爱民真情”。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周总理热爱人民、心系百姓,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他生前常说:“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直至临终,他身上还一直佩戴着“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电影《周恩来回延安》,让我们从中感受周总理与人民群众那种至诚至真的深厚情感。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
1973年6月,周总理带病陪同外宾回到延安,在一次晚宴招待会上,餐厅精心准备了好酒好菜,可是当他得知延安人民温饱问题还没解决时,酒也不喝,大米饭、白面馒头也不吃,只简单地吃了一碗小米饭。周总理边吃边说:“延安的小米很香,很好吃”。当旁人劝他多吃一点,再尝几口备下的菜时,周总理没有吃,含着泪对大家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延安人民生活还很苦,我怎能吃得下去呢?”而后提出了“延安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的要求,当地领导立下军令状,保证按时完成任务,周总理高兴地不顾“滴酒不能沾”的医嘱,与大家干杯共饮、加油鼓劲。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
周总理的“帅”是“望你珍摄,吻你万千”地“爱妻专情”。“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离开了我们,不再回来了……”这是1988年4月,在周总理去世12年后,邓颖超写的一篇散文《海棠花祭》。相爱如花、忠贞不渝,周总理和邓颖超的爱情,就像西花厅的海棠花一样温馨浪漫、灿烂绽放。他们萍水相逢于“五四”运动,虽然不是一见钟情,更不是恋爱至上,却在51年的陪伴岁月中积淀成最深沉的爱。
周总理和邓颖超的爱情
1923年,邓颖超突然收到周总理从法国寄来的一张明信片,在这张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上,周总理这样写道:“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那个年代的情书,虽是寥寥数语,却承载了生命的全部重量。周总理说:“望你珍摄,吻你万千!”邓颖超说:“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重温周总理与邓颖超之间的74封情书,字里行间,除了对彼此革命事业的扶持勉励,还有那恩爱一生、不离不弃的暖暖幸福。
周总理和邓颖超的爱情
电视剧《潜伏》中有这样一句台词:“革命者的爱情分外浪漫”,在周总理和邓颖超51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为了共同的革命志向,携手走过无数生生死死、惊涛骇浪,却始终伉俪情深,相濡以沫,即使在生命的尽头,都把自己的骨灰洒向了祖国的山河,也许这就是生死相随、矢志不渝的神仙爱情。
周总理的“帅”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爱学热情”。1957年5月26日,周总理即兴进行了题为《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著名演讲,这句话正是他践行一生的座右铭,他说:“要把思想改造看成像空气一样,非有不可。不然,你的思想就会生锈,就会受到腐蚀。每个党员从加入共产党起,就应该有这么一个认识:准备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周总理十分重视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把它看作是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周总理学习
他在45岁生日这天,没有为自己庆生,而是写下一份《我的修养要则》,明确了7条学习要求:“①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②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③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④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⑤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⑥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⑦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周总理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当年在延安的时候,他的右臂因为坠马导致无法伸直,游泳划水时,左右力量无法平衡,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仍然坚持戴着游泳圈在水里学习游泳,这种敢于挑战自我,终身学习的精神不禁令人震撼。
《我的修养要则》
最后我想给大家分享一首,乔良的散文诗《这个人》,向我们最帅气的周总理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远的怀念。
《这个人》
这个人 来了
海棠叶还没红
这个人 走了
海棠花已谢
你见过风吗?
他的笑就是风
你见过雨吗?
他的泪就是雨
你见过雪吗?
他的爱柔得像雪
你见过冰吗?
他的恨冷得像冰
他英俊飘逸
一生倾倒无数红颜
一生只与一个人厮守
他坚忍虔诚
一生历经无数劫难
一生只献身一个信仰
他沉默时
整个世界都在沸腾
他开口时
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
他所到之处
整个世界都变成向日葵
随着他的光线转动
他圣洁圣洁从此有了尺度
他崇高崇高从此有了维度
他完美完美从此有了温度
从即使打上补丁 也整洁如新的袖口
到即使老旧 也依然锃亮的皮鞋
从即使花白也一丝不乱的头发
到即使弯曲 也始终不失优雅的手臂
他完美得 让卑污者 不敢凝视 也无法理解
他完美得 在他的头衔前面 根本无需加上自己的姓氏
他的眼神总在沉思
他的下巴总是铁青色
他有时 一天会刮三次胡子
见一次宾客就刮一次
因为他知道 自己的样子 就是中国的样子
一个对每根胡茬都不肯放过的人
才懂得尊重别人 也尊重自己
他是海
他的历史 他的名声 他的荣耀
都是海 所以才有潮涨潮落
但退潮时 人们依然发现
他的饱满 他的清澈 他的辽阔
包容一切 包括卑劣者对自己的诋毁
所以
只要这个世界还崇尚良知
只要这个世界还期待抚慰
只要这个世界还谈论真诚
只要这个世界还仰望高贵
只要这个世界 还需要一颗 更干净的心灵
人们就会想起这个人
就会念他的名字:周恩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