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小的时候应该算是很乖巧的孩子,刚开始时表现地有些愚钝,也会跟着别人学脏话,后来自己觉得不对就开始改。小学一年级学习成绩并不好,二年级开始认真学习,三年级差不多就一直是班级前三名了,还记得有一次数学老师带着我跟另外一位小伙伴去县里参加数学奥林匹克比赛,但高手如林并没有获奖。那时候我第一次见到了复印机,因为考完试看到数学老师拿着试卷去复印了几张。应该是三年级时我就开始默默地严格要求自己,很快成为我们年级第一名,并且一直保持到升入初中。

我记得比较清楚的一件事情是,因为我家里条件不是很好,爸妈并没有买什么玩具给我玩,但同学的家长都非常乐意我去他们家玩,所以我经常在同学家见到很多新奇的玩具。比如说魔方、积木和俄罗斯方块游戏机。

一次暑假我在表哥家的二楼上翻到了他之前的初中化学书,知道了元素周期表。当时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我的数学并不是很好,每次到数学考试公布结果发试卷往往比较痛苦,因为数学老师会有意放慢声音,特别是我的名字和分数会读地异常清晰,脸红和羞辱并没有让我爱上数学。

我受我姐姐的影响比较大,她喜欢英语于是我也喜欢,我还记得她给我买过一本初三英语参考资料,我异常珍惜。她喜欢文学,于是我也喜欢,特别喜欢她带回来的一本散文集,现在记不起名字了,只记得是一位军人写的关于草原和鹰的精神之类,记忆中的某个夏天我经常在乡下昏黄的灯光下反复阅读那本关于鹰的故事。

初中考高中我是年级第三名,第一名和第二名都进了梦寐以求的省重点高中,而我却名落孙山,差了几分未进入省重点高中(全椒中学),于是进入了市重点(慈济中学)的希望班。然后突然发现原来有那么多优秀的同学,他们都是从各乡县选拔上来的好学生。那时候我非常喜欢唐诗宋词,几个小笔记本上记满了各个地方抄写下来美妙的句子,每天早上都会拿出来去朗读,语文老师经常拿我的作文当范文来给大家朗读,语文成绩一直领先于其他小伙伴,但数学和化学明显吃力,特别是数学因为不懂越来越不愿意去学习,导致数学每次考试都垫底。物理化学没有搞懂的题目也开始蒙混过关,最终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当时我就没搞懂一些道理,比如说没有搞懂的问题一定要先记录下来,请教同学或老师,想办法弄明白,要实事求是,不要心存侥幸心理觉得不懂的问题肯定考不到。那样只是自欺欺人。

仍然是那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们那里当时整体重理轻文,总觉得文科以后可能找不到工作,所以高三选了理科,高考当年分数线跟二本还差几分。

当时这个结果无法接受。我独自躺在床上死死地盯着陈旧斑驳的天花板,整天发着呆,不知道哪里做错了,非常地失落,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何处。

2

从小我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有灵性的孩子,从一开始的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然后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成绩开始变得优秀,成为家长们口中经常提到的“别人家的孩子”。这是件快乐的事情,并不像别人觉得读书很痛苦,那是他们没有找到读书的乐趣。

我非常喜欢看文学类书籍。初中就开始读《红楼梦》、《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泰戈尔诗选》等,我们那里算是偏远的乡下集镇,没有图书馆,凡是能借到的文学类书籍我都会去读。下面是我在高中时候写的《薛宝钗》,后来又在大二时做了些修改。

余于甲申年初春一夜梦中偶得七律,醒来以记之,盖由余平日仰其冰雪为人,慕其丽质色貌……嘻!痴言呓语,余亦不知所云!

知书礼仪闺中秀,诗词绝妙瞬间成。

羞花闭月杨妃妒,落雁沉鱼西子惭。

鬓乱钗横也妩媚,纵是无情亦动人。

秋风秋雨秋煞人,冷星冷月冷美人。

我还记得高四快结束时我将最后一句“秋风秋雨秋煞人,冷星冷月冷美人”赠送给我们班的一位女生时,她可能以为我喜欢她,悄悄跟我说“你也可以请我吃零食”。哈哈,其实当时我第一年没有考取本科去省重点高中复读,压力那么大,哪有心情去谈恋爱。我是给全班每位同学都送了卡片和祝福语。

继续说当年我没有考取本科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我还收到了一个某地专科的录取通知书,但我肯定是不愿意去读专科的。我也不想放弃读书去像我爸那样一辈子给乡镇企业的农具厂铸造农具,然后娶一个隔壁村的女孩生一堆娃,在乡下呆一辈子,从此于冷月星光中了却残生。

想想从小我还是很有志向的,当时写的《楚人》。

相传楚之地有一诗人,才高八斗,狂气干天,一日赍酒于怀,独自对月酌饮,举杯啸月,仗剑舒怀,今忆之恍惚若昨日也!

楚之狂人兴歌笑,圣人孔丘亦动容。

五柳门前弄歌声,霸王桥头啸残月。

古之沙场今犹在,闺中已无梦里人。

醉复醒来饮一觞,剑气凌云干霄汉。

我妈虽然没读多少书,但人比较精明,一生争强好胜不落人褒贬。看到儿子没有考取本科第二天就带着我去了县城的省重点高中,当时也没有找关系,过去后发现那所高中正在办复读班,立即报名了。

现在回想,如果没有复读机会,我的命运又会完全不一样了。人生路口,选择真的很重要。

复读仍然选择的是理工科,发现省重点的老师就是不一样,主要是高要求才会有高产出。孔子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我现在还记得化学老师精益求精地计算化学方程式,英语的各种阅读理解,题海战术,虽然繁重,但效果很好,个个击破,问题变地越来越少。但我的数学仍然很差,主要是不感兴趣就不花时间在上面,导致第二次高考虽然达到了本科线,但数学依然严重拖了后腿,150分只考了73分。

我还记得拿回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爸和他的同事特意在屋前放了鞭炮,请了很多亲戚朋友过来吃饭。

我们那边的年轻人很喜欢去南方打工,特别是东莞,如果家里的女孩不喜欢读书都会一起结伴去东莞打厂工。我小舅很早就一个人跑去广州附近城市打工,那时候坐的是绿皮火车,从广州到滁州要三天三夜,他会买一箱方便面放在火车上慢慢吃。当时他带回来了一本学习白话的书和一张广东省地图还有几本汽车杂志,这三样东西对我影响非常大,它们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

当时高考志愿直接填写了南方的一座小城市,去寻找梦中出现无数次的大海和南方小镇。

3

我填的是电子类专业被调剂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当时觉得这个专业很时兴应该毕业了可以找到工作。经过高考的巨大压力,一进入大学我跟无数中国大学生一样开始放飞自我,然后就觉得很迷惘,没有了目标,不知道做些什么。

现在回想起来除了学不懂的《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原理》、《编译原理》,其他专业课都有认真学,《汇编语言》考试还进入班级前几名,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科150分考了139分。当然因为数学分数单项太低总分不够未被录取,但英语和其他科目都达标了,现在我还一直保存着那个泛黄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分数单和信封。甚至在大学毕业一年后还会看一下高等数学研究生考题集,梦想着再努力一次,可是最终放弃。

那么我的时间去哪里了?对,我在大学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了图书馆里面,我发现那里是一个宝藏,有我喜欢的各类书籍而且是免费的。大学的前三年时间我一直在看闲书,杂书,我把张爱玲的小说和散文都看完了,然后又把余秋雨的散文也都看完了,又看了很多诗集,慢慢看,细细看,反正喜欢的能找到的书我都会去看,《红楼梦》就看了四遍,甚至还看完了《金瓶梅》,因为当时有人说它是一本奇书。后来我跟一位喜欢文学的同事聊到说我在大学竟然看过《金瓶梅》,她很惊讶并故作镇定地问道,你是从哪里找到的?图书馆就有。当然过了很多年之后,我才真正感悟到“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不是传述圣贤言行的著作,应该摒弃不看,不然会使自己的心智受到蒙蔽,更会损害自己的思想和志向。但很多人仍然会去看,越禁止越会激发人的好奇心,当然种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14年后我才深刻体会到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为各种事件因果在我的生活中不断重现。这辈子除了出生无法改变,选什么样的专业,上什么样的大学,跟什么样的人结婚,进什么样的公司,是否创业,都是自己选择的,也最初是由自己的思想即起心动念所决定的。

大学除了专业课,看文学类的书籍,我还报名学了游泳、散打。游泳第一个学期没有学会,第二个学期偷偷地跟师弟一起去上课仍然没有学会。15年之后跟朋友在海边玩,在海水里折腾几下后终于学会了老师教的蛙泳,再然后跟我大女儿一起学习游泳过程中又学会了换气。散打,当时很喜欢,因为我从小就喜欢武术,初中自己根据路边摊小册子上的人物插图练习截拳道,每天早上我都会花时间去操场上练习半小时,每天也会去健身房花一块钱把各种器材都练一遍。所以,我在大学身体还是比较强壮的,虽然偏瘦,175,一直没有重过120斤。相比于高中那种只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模式,我终于懂得健康是要通过良好而规律的锻炼换取的。高中就比较惨了,很少运动经常感冒,每次感冒都会发烧,吃很多东西都会拉肚子,每次发烧都去打点滴,反复恶性循环。很多年之后我才知道,在中国的大江南北,特别是偏远地区,原来大家都跟我一样一感冒发烧就会去吊抗生素。医生心里应该知道,感冒其实就是普通的呼吸道感染,不用治疗多喝水多休息一周自然会痊愈,而各种新奇广告宣传的感冒药只能缓解感冒症状,多次反复使用抗生素只会使自己的免疫系统紊乱,打一次点滴相当于动一次手术,这个我就不科普了。现在留下来的终身后遗症是慢性变态式筛管鼻窦炎。

没有恋爱过的大学生活是略有缺憾的,当时我们的一位女老师跟我说她鼓励自己的儿子在大学恋爱,但不要有性行为。

我没有在大学恋爱,主要是因为我们班只有两位女生,而且到了大二其中的一位女生调到了隔壁班,因为隔壁班只有一位女生。计算机专业是很少有女生的,整个信息学院女生都少得可怜。没办法,码农的生活只有冷冰冰的代码,其他的乐趣就是宿舍联网打游戏了。但我总觉得打游戏很浪费时间,所以我一直没有参与。

曾经看到过草坪上的一对情侣,女生跑过来,男生抱起她转了一圈,当时感觉特别羡慕。也曾经看到过中文系或英语专业的女生穿地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但不敢直视,会脸红心跳,因为自己长地很瘦又没什么钱所以自卑。

在我初一时就认识了一位笔友,她是我同学的同学,在南京。来来往往写了很多封信,喜欢那种信笺谈谈的幽香,蓝色的,粉红色的,以及那种等待书信时惴惴不安的心情,还有接到书信时的喜悦溢于言表。上了大学我还给她写过一两次书信,可能也是想念那种感觉,我之前有一叠厚厚的信,后来搬家全部遗失了。

大一下学期我知道她已经有了男朋友之后,非常失落,写下了一首《一棵流泪的樱花树》。

从此不再背道而行(背道而驰未完待续)(1)

刀片在幽深的夜色中

泛着蓝色而诡异的光芒

当亲触肌肤的那一刻

冰凉

之后我听到

血液汩汩流出的声响

当枝头最后一朵樱花

伤逝

当人间最后一片绿叶

凋零

我并没有绝望

而是唱起了一首动听的歌

燃起的却是希望的火

当我闭上眼睛的瞬间

我仍然对着天空中的白云

微笑

我死后变成了一棵树

一棵开满樱花的树

白天

有百灵鸟在我的枝头歌唱

夜晚

有夜莺在我的肩头栖息

而我每次总是感动的

泪流满面

当人们从我的脚下走过

我会将雪白的樱花

轻轻地摇落

掩饰我的泪痕

而他们却停下了匆忙的脚步

伫立良久

于是

当如血的朝阳刺破我的花叶

碎片般地散落

却有着美丽的少女

在我的身下读书

当火红的焦阳灼烧着我的花瓣

片片焦萎枯黄

却有着小朋友稚嫩的双手

捧来了清冽的甘泉

当凄艳的晚霞涂抹着我的视线

喧嚣渐渐退去

偶尔有一对倩影从我身旁走过

我赶紧摇落一地的樱花

片片的花瓣是我片片的祝福

远去的身影是我声声地守望

我又一次感动地

泪流满面

整个大学还是比较茫然的,因为自己不喜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但又不愿意去换成中文或者英语专业,现在想想整个人就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喜欢的事情却不敢去做,然后又各种后悔,缺少自信,患得患失。

大三上学期一直在写一本书《天仙奇仙传》,因为白天宿舍太吵经常要等待半夜舍友都休息了才起来写作,里面的人物名称大都来自一个叫“男人帮”的论坛网友网名,内容都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刚开始有10万字,后来多次修改删减成了9万字,书名也变更为《蓝莲花》。

当时写了很多诗又写了小说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结果被现实狠狠地打了脸,我还是那么一个穷学生,什么都没有改变。然后大三上学期一直在复习准备考研,再后来就是因为准备不够充分数学没有考好,只好硬着头皮去找工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