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

肉圆我们这里叫肉团、团子,扬州那边叫劗肉。这里的劗字,有剁碎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剁碎的肉。

将肉剁碎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叫作细切慢剁,以切功见长,切到细无可细处,再简单剁上几下,这样的好处,是肉的肌理还在,组织尚存,可以保持鲜嫩。

第二种是粗切细劗,但还有些技巧,挥刀如雨点,密而不疏,点到即止而不用死力。免了细切的不耐烦,而得一通乱剁的快意。但颇为食家不屑,有不吃“千刀肉”的说法。我们这里方言骂人,云“杀千刀”,怕也是从劗肉中化来。

第三种直接是绞肉机中绞出,除了省些力,也为许多主妇不屑,更不要说讲究的食家。

三种境界如《红楼梦》中妙玉解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居家过日子,还真没有这些穷讲究。除了在口味上力所能及略有追求以外,剩下的便是怎么省事怎么来了。

不过我读唐鲁孙《扬州劗肉》一节,忽然发现,其实劗肉与我们常吃的肉圆,并不是一个概念。劗肉最早叫“葵花斩肉”,后传说是由唐朝郇国公韦陟改名为“狮子头”。

荠菜圆子文案(小麦夜读红丸子)(1)

清嘉庆年间人林兰痴《邗江三百吟》中记载:“肉以细切粗劗为丸,用荤素油煎成葵黄色。俗云葵花肉丸。”并赞曰:“宾厨缕切已频频,因此葵花放手新。饱腹也应思向日,纷纷肉食尔何人。”

关于做法坊间有谣:“狮子头,猪肉圆。肋条肉,油润鲜,肥七成,瘦三份,粗切细崭做成圆。大火开,小火炖,细腻香鲜嫩无边。”

唐先生认为“肉剁好后,略用稀芡粉,撮成肉圆”,“最忌使用鸡蛋白或者荸荠末”。

而我爷爷的做法,恰怡是加鸡蛋白或者荸荠末的。狮子头略搓成圆,不至于松开即可放火上蒸。最后出来,嫩得筷子搛不起来,只好用调羹挖着吃。

而做肉圆,最吃力的工序是要将肉末搅开,搅拌的时候要顺着一个方向,匀速搅动,搅得越久越好,最后肉泥如面团一样暄才算成功。

这样出来的肉圆,吃在嘴里很有韧劲。蛋清有助于肉泥融合,荸荠末解腻而且使肉圆爽滑,所以自然是少不得的。

做肉圆是气力活,尤其剁肉及搅拌环节,是很辛苦的,家里过去不是爷爷就是爸爸去做。一通肉圆做下来,他们的膀子往往接连数日是垂下来的,又胀又酸。

做肉圆最后一个环节是油炸。油炸七八分熟,就可以储存。如果早上买肉回来,下午开始去剁去搅,到炸肉圆的时候往往已经到深夜。

晚上我们兄弟在床上睡觉,父母在阳台上特地开一个亮灯泡,用小炭炉炸肉圆。

肉圆的香气在晚间的空气中弥漫,使我们的馋虫被勾起,难以安枕,于是爬起来去看。这时候,我妈就会炸透几个肉圆给我们尝尝,聊慰馋肠。

荠菜圆子文案(小麦夜读红丸子)(2)

新炸出来的肉圆,咬下去,还可以感受到香浓的肉汁在嘴里四溢,想来也是无限的美好。

在回忆当中,既怕新炸出的肉圆烫嘴,又想吃,心急得不得了。父母的辛苦,就在看我们猴急的吃相当中化作欣慰的一笑。

所以像做肉圆这样庞大的工程,一般也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做。当然,请客做事的时候,也要做。

这里宴席的传统,就是一两道汤菜以后,先上来一盘肉圆垫饥。而且,实在不实在,也多少反映这家人的实力。

肉圆做得好不好,其实很有讲究的。我们这里有家企业,在某年年底全体职工聚餐的时候,结果食堂里没有将肉圆做好,散掉了,这家老板很是震怒,将食堂司务长骂了将近一年。

经济条件不好的时候,用这么多肉去做肉圆无疑太奢侈。我记得农村里常用糯米掺进肉圆。掺到严重时,几乎没有什么肉了。

好像是梁实秋,批评这种糯米肉圆的恶俗。说糯米用到最多处,也只是将捏好的肉圆在糯米上轻滚一下,蒸好上桌,美其名曰“蓑衣肉园”。

大作家有点唐突民间的疾苦与无奈。当然像糯米肉圆这种对于嗜肉肠胃的欺骗,是欺骗不了我的,我奶奶有段时间也喜欢做这种糯米肉圆,但我几乎是不吃的。

过年时节,肉圆是要做很多的,这样吃到后来,也就硬生生吃怕了。

现在一般吃席,上来的肉圆几乎很少有人动的。好吃的东西发展到现在怕吃,也不知道是成长的苦恼还是富裕的苦恼。

荠菜圆子文案(小麦夜读红丸子)(3)

过结婚以后,妈妈经常做好肉圆,给我们带些回来放在冰箱里,倒成了我们常备的方便食物之一。

下面的时候放入几个,或者用几根青菜红烧一下,都可以对付一餐。有时候夜里睡得太迟,拿几个放在微波炉里热一下,就成了不错的夜宵。

现在我们是不会做肉圆的,市场上虽然有现成的卖,但鲜有看到货真价实的,也吃着不太放心。

写文章容易感慨,就不由联想到自己的人生,没落的时候,就像一个肉圆,千刀斩过,油锅里炸过,冰箱里藏过,后来或红烧或水氽,已全然不是起初的本味,只是省时间的一个办法,是慵懒生活的一个将就,纵然是宴席上悠然遇见,也因若干的理由人云亦云地放弃。

物资匮乏的时候,吃一个肉圆是一天当中全部的欣喜与期待,而刚刚富裕了一点点,就放弃了当初所有的期待及美好的怀念。

这个感慨杂乱无章,竟也如乱斩的肉末一样了。

另,南方的肉丸都是用木棒将肉捶烂的,比起我们的双刀乱舞,挥动两根大木棒自有一番豪情。只是,不在本文中交代了。

原题《人生如肉圆》,摘自《旧时光的味道》

许亿,本名黄永明,江苏盐城人,76年生。学业无成,中技毕业后进厂,厂改制后进社会,后从业地产,混迹网络,写些无聊文章打发时间,号称做文青不才,当愤青不敢。总体乏善可陈。时光悠然,无可阻挡的中年以后,才发现回忆往事,阅读阅历总有可写之处,经年累月,积字如斯,且老且杂,得过且过,是为一个中年吃货的自我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