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是诗词发展的两座高峰,让后世望之弥坚。虽然唐代以诗歌为最,宋代以词作见长,不过唐代也有温庭筠这样的词作大家,宋代也有陆游杨万里这样的诗歌高手。我们单以诗歌而论,唐代的诗歌大多是以抒情言志为主,而宋代的诗歌则多是富有理趣,将很多人生哲理都蕴于诗歌之中,读之总会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不过凡事也有例外,就像唐诗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些阐述理趣的作品,就像本期笔者要介绍的这首诗。

白居易各个时期的诗(白居易平生3000首诗中的下乘之作)(1)

《放言五首 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诗魔”白居易。白居易流传于后世的诗篇有3000余首,这一首在他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中只能算下乘之作,《瀛奎律髓汇评》中记载就连纪晓岚对这组诗的评价也是“俚词野调。乃以此传世,实所未喻。”不过虽然这首诗流传下来让纪晓岚无法理解,但也有不少人将这首诗当作至理名言,在《唐诗快》中更是赞誉这首诗“真正千古名言。佛说真经,不过如是。”

白居易各个时期的诗(白居易平生3000首诗中的下乘之作)(2)

其实这首诗和白居易其他的诗歌一样,在言语上都是十分简单直白,并不难理解,而且所阐述的道理其实也是比较通俗。起首一句便开门见山,要赠送给世人一个解决狐疑的办法,而且这个办法不用占卜问卦。这两句中“赠”之一字表达出了诗人慎重的态度,也让读者对诗人想要赠予的方法充满了好奇,而且接下来诗人没有直说是什么办法,而是卖了个关子,告诉读者不是“钻龟与祝蓍”,这无疑更进一步调动了读者的好奇心。

白居易各个时期的诗(白居易平生3000首诗中的下乘之作)(3)

紧接着三、四两句,诗人终于揭晓了要赠予大家的方法,不过也不是直接说出来,而是侧面委婉说明。想要检验玉的真假还需要烧上三天,想要辨别樟木还得七年时间,说明人在认知一件事物的时候,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只有经过时间的洗礼,我们才能知道事情的好坏真假。

而接下来五、六句则是诗人给出的事例。当年周公辅佐成王的时候时常被人怀疑有篡权之心,而王莽在未篡权是表现得十分温良谦恭。但事实证明,周公真的是赤诚一片的忠义之士,而王莽才是的温良谦恭都只是假装。这样的鲜明对比,无疑是对于诗人所赠之法的最好阐述说明。

白居易各个时期的诗(白居易平生3000首诗中的下乘之作)(4)

如果说五、六句是正面证明“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那么七、八两句则是从反面来证明这一道理。如果说当初周公、王莽早早就死了,周公没能让世人看到自己的忠心赤诚,王莽也没还没有谋朝篡位,那么他们一生的真伪又有谁知道呢?这进一步说明,要了解一个人或者一件事,一定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否则过早地下定论,很容易就会被一时的表象所迷惑,分不清真假好坏。

白居易各个时期的诗(白居易平生3000首诗中的下乘之作)(5)

其实白居易诗中所讲的道理,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经过白居易的举例,读之更觉发人深省。虽然纪晓岚对这首诗并不看好,不过在笔者看来,读后能让人有所收获,这首诗被誉“真正千古名言”可谓一点都不为过。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