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在读研二女研究生,未来想当高校英语教师,到底该读博还是直接工作?


今天还是跟大家分享一位粉丝小伙伴的职业规划案例分析,她跟我说道:

“我是女生,今年24岁。现在研究生二年级刚完,还有半年毕业。

本科是北方一所二本大学,商务英语专业,研究生也是双非大学的英语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期间都拿到国家奖学金,专八优秀,也有考雅思。面对这些奖项,仍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未来就业方向主要考虑以下几点,但不知如何选择:

1、考博士,当大学老师。

考研被调剂,一直有名校情结,其次,非常想从事高校教师这一职业,但起步就是博士这一硬性的条件,不得不让我去读博。对学术其实没有太大兴趣,但是也能坐下来静心认真的完成论文,研究生期间也发过三篇论文,算是比较多的了。

纠结点:对专业知识掌握不是很系统,心里没底,打算初步申请博士两年看一看,能申请上就去读,申请不上就工作。

但申请期间耗费的时间太多,最近论文投稿很耽误精力和其他工作,不知道是否值得。目前无男友,父母不同意读博。自己研究生非名校,导师手中也无资源,需要自己考,无法靠人际关系。

2、中专高职学校的英语教师。

去年有在一家高职学校任兼职教师,带大一学生,但学习氛围使我感到有心无力,最重要的是工作比较闲,个人的成就价值感较低,但个人非常喜欢学校的环境。

如果毕业后进入此类学校,可能是合同制,工资极低,晋升渠道也不明确。

3、新东方的考研或雅思英语教师。

暑假期间,有在新东方做过高中英语教师一对一,每月有一万多的收入,非常可观。近来,因双减政策的影响,想转入考研英语和出国语言部门,想刷雅思成绩,当雅思教师。

纠结点:教培机构不稳定,工资取决于多劳多得,有工资上限。我个人比较勤恳认真,不怕苦和累,感觉晋升提高工资水平比较受限,因为大部分的时间固定下来,没机会发展副业。父母说,教培机构的五险一金政策是一大缺点,目前对其不了解,不知道怎样去平衡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教师工作。

4、北方某二线城市的高中英语教师。

家乡在北方一个人口大省,这个二线城市属于家乡所在省。我不知道是毕业后直接考编?还是先选择其他工作,工作一段时间5-6年后再考编更合适?

我个人更想先尝试其他的工作机会,想拼一下,不想直接迈入一个一眼望到头的行业里。和英语挂钩的工作有很多,就我个人性格而言,比较内向、安静,不太适合外贸这种沟通交流的工作,也适应不了互联网大厂那种太快的工作节奏。这样看来,其他工作选择也是有限的。

今年上半年,有考博想法,就花费时间打磨了几篇论文,后来发表过程中,发现水也很深,不是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

但还是有名校情结,反复纠结中。而且非常想成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但是我本科的起点不是很好,所以如果能去二本或者三本教学就可以了,不知是否值得,我个人对薪资没太大要求,主要是个人价值和满足感。

最近和父亲交流之后的想法是,先去教培行业,再进公立高中,之后发展副业。

我是普通工薪家庭出来的,眼界和格局可能有限,也不清楚现在的就业发展形势,母亲一心想让考公务员或者编制,父亲是想让我从事外贸或自主创业。

我是想当大学教师,但我明确知道,考博的话,自身没有关系,学术底子不硬、没有学术热情的话,很难坚持之后的5、6年学习生活,所以非常纠结。

但周围的老师,同学觉得我的学习成绩很好,也能坐住冷板凳都比较建议我读博,我的一个在高校工作的学姐,也建议我一口气读完博士再到高校工作,因为她是工作了之后才读博的。我也想,但还是对自己没有太多信心。”

读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能当老师吗(在读女研究生英语专业)(1)

今天,我就借回复这位小伙伴的机会,跟大家说一些我的观点和思路,供其他类似处境的小伙伴们参考。

先来说结论:我的意见,更推荐你毕业后先谋求一份有编制的工作,并且首选高等职业院校或大专院校,其次选择公立高中的编制老师,然后把奋斗精神、价值感、职业上升空间这些寄托在副业上。去培训机构代课不推荐,读博更加不推荐。

第一,培训机构有很多不稳定性因素,不建议去。读博时间成本也太高。

培训机构的本质属性是:附带有教育功能的商业服务性机构。本质是商业机构,核心问题是要盈利。这里面不稳定性因素非常多,而且一般工作强度大,主要靠体力赚钱。

你在培训机构代课,教得再好,用不了10年也会被更年轻的教师所取代。女性在体力性质浓厚的工作类型里,天生就带有劣势。

鉴于你对科研没兴趣、家境也一般等因素,读博是一条高投入、低回报的异常艰难路线,非常地不划算,时间成本太高了。所以不推荐读博。

第二,英语在高中阶段,以后慢慢会演变为选修科目、副科。

所以,以后中小学英语教师的需求量会逐渐减少,已经早期入职的英语教师将来可能会面临转岗、降薪的困境,没编制的英语教师甚至可能被辞退。

所以,不推荐你首选高中英语教师。但是,如果你没有考上高等院校的编制,退而求其次,也是可以考虑高中编制的。

第三,让你第一份工作进高校体制内,并不是让你进去就躺平,也不是让你过一眼望到头的日子。

而是让你在继续努力前行的路上,身上起码带着一份“压缩饼干”而已。这个理念和思路,我在今年6月6日讲高考话题的时候,就提到过。

因为未来社会,将没有绝对稳定的工作,没有“铁饭碗”这一说,也没有“一项技能吃一辈子饭”这回事。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甚至终身工作,因为人口严重老龄化、人口负增长马上就要到来。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变成很优秀的人,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赚高薪,但是我说的这个趋势是基本确定的。只不过就是你早接受、早主动和晚知道、更被动的区别而已。

第一份体制内工作,说白了就是职业生涯前期的一份过渡性工作而已,绝大多数人今后都不可能一份工作干一辈子。有了第一份体制内工作,起码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了“稳中求进”的最低基本保障。

读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能当老师吗(在读女研究生英语专业)(2)

你先把第一份工作认真干明白,干好,多反思、多改进工作理念和方式,肯定会有所收获的。工作实践里面的知识,都是原来在学校里学不到的。

当你的认知水平达到另一个高度的时候,就是你开始寻找第二份职业方向的开始。也就是我经常说的,积极开拓副业,作为人生中后期的长期职业方向。

因为,你不管进哪个体制内单位,都差不多,干个5、6年,最多超不过10年,你都会很快进入职业倦怠期,你也别指望体制内工作能带给你多少成就感和价值感,或者给你很多回报,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个是不现实的。

所以,你需要在副业方向上寻求价值感和成就感,副业做好了,很可能就是你人生中后期的长期主业。这方面的思路,我近期正在陆续地讲。

第四,你那个学姐说的话,不见得对你有参考价值。

假如你热爱搞科研,并且原生家境十分优越的话,那我肯定就推荐你去读博士了。但我感觉你明显不符合这两个条件。所以我肯定还是不推荐你读博士。

因为我主要是研究心理学方向的,所以我给所有人就业择业建议的时候,更加倾向于长远的生涯规划,更看重长期的发展。注意,经济学、社会学,都可以看作是心理学的子学科。

你的学姐,我猜最多也超不过30岁,工龄超不过5年,对吧?所以她读博的出发点,更加倾向于自身的个性特点、家庭背景以及短期内的利益。

我必须要告诉你的是,一来,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适合她的路子,未必适合你;二来,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只能二选一,这两者经常是有互斥关系的,就看你怎么选了。

最终如何做决定,主要取决于你的原生家庭经济情况、你的个人长期追求这两个因素,也与你的目标就业城市以及个人感情状况有少许关系。

我讲的思路,基本都是站在长期发展和长远利益的角度上去说的,这样的话不可避免地会损失一小部分眼前利益。

当然了,客观现实就是,大部分人都只能看到眼前,也就不愿意相信我说的话。至于我说的对还是错,自有时间来证明。如果你愿意静下心来多反思我说的这些内容,相信你心中也自然会有答案的。

读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能当老师吗(在读女研究生英语专业)(3)

虽然未来普通人的职业生涯都各有各的不同,但优秀的人,长期职业发展路线都是高度相似的,就是建立个人线上品牌IP,利用互联网、自媒体渠道,放大自己的某方面能力优势,发现更多的、新的社会需求,对接全国甚至全世界更多的人,服务更多的人,从而使自己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与我互动。你的收藏、点赞、转发和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我是魏老师,咱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