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的说法,这前六个基本上是大众认可的,后边排名七八九,不同的地方说法都不一样。那么这个排名到底是谁最早提出来的呢?排名七八九的又是谁呢?

一吕二赵三典韦后面是什么(一吕二赵三典韦)(1)

五虎上将

其实在《三国演义》中的武将排名,只要把吕布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合理的,至于谁排第二都有看似合理的理由。比如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肯定是没问题的。再说张飞,那可是唯一一个能跟吕布打100回合不分胜负的人,也是可以的。赵云呢,曾在汉水打得徐晃和张郃不敢上前,长坂坡其实并不是赵云的巅峰之战,赵云的巅峰之战应该是在汉中。如果说排马超和黄忠,其实也都是没问题的,马超曾打得曹操割须断袍,而黄忠老年都能在长沙和关羽打成平手。其实这个排名的后五名,排谁貌似都有它的道理。

一吕二赵三典韦后面是什么(一吕二赵三典韦)(2)

关羽

首先“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个排名真的就是民间唯一的武将排名吗?答案当然不是了。比如说北洋第四军的军歌,就唱到“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这个就是把赵云放在了第一位。再比如这个张国良的评话三国,他的一个顺口溜说道“三国之中出吕布,吕布哪有马超好,马超不及子龙巧。”这个又说三国第一赵云,第二马超,第三吕布。

一吕二赵三典韦后面是什么(一吕二赵三典韦)(3)

赵云

但是目前为止影响力最大,最受读者信服的观点,就是咱们开头说的“一吕二赵三典韦”。而且小编认为至少在100年内,也没有人能排出了这个之外,更加令人信服的排名了。因为这句名人名言影响力实在太大,既朗朗上口,又有一定的合理性。那么这个家喻户晓的排名,究竟源于何处呢?

一吕二赵三典韦后面是什么(一吕二赵三典韦)(4)

典韦

有一种说法就是,“一吕二赵三典韦”这个顺口溜,是一源于一个“三国二十四名将”的说法中。这个说法中提到了在张飞后边的武将排名,总共是二十四个。黄许孙太两夏侯(黄忠、许楮、孙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渊),二张徐庞甘周魏(张辽、张颌、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神枪张绣与文颜(张绣、文丑、颜良),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那么这个说法对不对呢?其实是不对的。

一吕二赵三典韦后面是什么(一吕二赵三典韦)(5)

黄忠

因为这里提到了张绣,在南派评书里张绣的确是很厉害的,人称北地枪王,论辈分还是赵云的师兄。但是在《三国演义》里张绣就是一个君主而已,既没有文采也没有这武力,那么这里把他排进去,很明显这个排法不是按照小说排的,应该是按照南派评书张国良评话三国排的。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究竟是“一吕二赵三典韦”还是“一吕二马三典韦”?有人说原版的版本就是这个“一吕二马三典韦“,是因为毛主席曾在天津接见正定县委书记杨才魁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正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个赵子龙,都说一吕二马三典韦,我看应该是一吕二赵三典韦才对。马超这个人不简单,文武全才,但是在《三国演义》中还是比不上赵子龙的。”

一吕二赵三典韦后面是什么(一吕二赵三典韦)(6)

马超

而这个说法也只是网上流传的,并没有任何依据。而且很多学者也前往正定县考察,确实看到毛泽东亲笔写的“正定是个好地方,这里出个赵子龙”,但是所谓后边的说马超的言论,并没有,也无任何记载说毛泽东曾经说过后边这几句话。所以有人就说,这个说法是杜撰的,那么是谁杜撰的呢?其实就是一个马超的铁杆粉丝。而这个说法目前来说,相对靠谱。

至于排名七八九的到底是谁呢?现在并没有确实的定论,只能把最早的说法沿用至今,那就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

一吕二赵三典韦后面是什么(一吕二赵三典韦)(7)

姜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