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的声音更有表现力(聚焦声音的声临其境有新意)(1)

湖南卫视首档原创声音竞演秀《声临其境》于上周六晚正式开播,在“演技”之后,“声音”被拿来开刀。虽然《天天向上》也曾开设过配音演员专场,让配音演员从幕后走到台前,但纯粹展示“声音”的节目,《声临其境》算是第一个。

节目把“声音”作为切入点,想让大众关注到配音行业的构思和出发点是好的,也是在尝试一种小众领域的大众化表达。但就首播呈现的最终效果来看,虽然收视和讨论度都不错,观众也感受到了四位演员的声音魅力,但整体的赛制规则、评判声音的标准等还存在一定问题。

如何让你的声音更有表现力(聚焦声音的声临其境有新意)(2)

从点映到正片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12月30日下午湖南卫视的新品点映第二弹,《声临其境》就曾播出过一期。对比点映版本和上周六的正片,节目确实做出了不少调整。

每期四位声音大咖进行对决,总体分为经典之声、魔力之声、声音大秀三个大环节的设置不变,前两轮四位声音大咖隐藏幕后,不见其人,只闻其声。在点映版本里,前两轮由200名观众投票,得票最高者现身,胜出的两位大咖进行第三轮的声音大秀对决,再由观众投票决出当期优胜者。

如何让你的声音更有表现力(聚焦声音的声临其境有新意)(3)

王刚、潘粤明、侯勇、配音演员叶清进行对决,由湖南卫视的“频道之声”丁文山现身开场,并担任整期的解说,点明了“声音”的主题。首轮潘粤明胜出,依然参与到第二轮的投票,第二轮王刚胜出,两人分别进行了大秀表演。为了让每位大咖都有足够的出场分量,侯勇作为助演参与潘粤明的大秀,他和叶清的大秀也以花絮之名在节目中播出了。

舞台效果可以说是除了聒噪的“新声班”之外最大的败笔。四位嘉宾整场都站在舞台上,身形被实时投射到四块竖屏上,获胜时直接掀开幕布出场。整个舞台被红幕布包裹,不管是嘉宾、观众还是新声班,都伴随着红布背景出现,视觉体验十分不好。

如何让你的声音更有表现力(聚焦声音的声临其境有新意)(4)

正片的嘉宾是赵立新、潘粤明、周一围和张歆艺。稍显遗憾的是,潘粤明依然表演马景涛、周杰两段在点映中配过音的角色。

节目弱化了竞技的元素,前两轮由新声班选择最想拜师学艺的大咖现身,第三轮则是由四位嘉宾合作完成声音大秀,300位观众投票选出最喜欢的声音,进入年度声音大秀的演出。没被选择的两位嘉宾,在两轮过后也都现身。

开场没有了“频道之声”,改由主持人王凯带来配音片段。竞演空间也被优化,红幕布被撤下,加入了“声音助理”沈梦辰,带来了类似《我是歌手》的后台模式。前两轮嘉宾们在休息室里完成配音,现场观众通过大屏幕结合影视片段的画面感受声音的魅力。现身时则通过升降台下降到主舞台,有种《跨界歌王》的空间概念。

如何让你的声音更有表现力(聚焦声音的声临其境有新意)(5)

最后四人合作打造的声音大秀,也比点映中单人表演的完整度更高。对比下来,点映版本确实有种“半成品”的即视感,节目组当时应该也没弄清楚怎么操作这个选题。正片修改了赛制规则、舞台场景的正片弱化了竞技,均衡了每位嘉宾的放送分量,更加注重演员的台词功底和声音魅力,让节目更有质感。

如何让你的声音更有表现力(聚焦声音的声临其境有新意)(6)

“声音之战”借用的是《蒙面歌王》的逻辑

韩版《蒙面歌王》的逻辑是,对决失败的歌手揭面离开舞台,胜者则一直戴着面具成为“蒙面歌王”。江苏卫视最初引进时修改了赛制,反逻辑让唱得好的歌手揭面。改名《蒙面唱将猜猜猜》后,放大了“猜”的元素,让规则变得合理。

《声临其境》展示嘉宾身形的竖屏,相当于简化版的面具,“蜡笔小新”、“野生牛皮大王”、“名侦探柯南”等代号跟《蒙面》也是如出一辙。不同点在于,《蒙面》歌手的身份是最大的悬念,现场观众和电视观众都是未知视角。而《声临其境》并没有拿“猜”做文章,现场观众是未知视角,电视观众则是全知视角。

如何让你的声音更有表现力(聚焦声音的声临其境有新意)(7)

所以嘉宾的身份也没有刻意隐藏,嘉宾和主持人、新声班对话时没有变声处理,极具辨识度的声音一下子就被猜出来,比如潘粤明只说了一句话,新声班就集体喊出了他的名字。这就让屏幕和代号的存在,以及后续只听声音的表演显得有些尴尬了。

再者,专注声音的表演省去了场景、服化道、摄影剪辑等方面的处理,操作起来更加简单,但视觉的呈现就会变得单一薄弱。《蒙面》是用精心设计的面具服装、舞台灯光来弥补这一点,那么《声临其境》是怎么做的?

第一轮影视片段、演员配音的画面交替呈现,第二轮通过设定叫醒睡着的人、现场播报新闻等情景,让视觉效果更加丰富。第三轮声音大秀倒是很好看,演员们的扮相、声音、表情、肢体,助演们的配合,加上舞台效果,除了没有大幅度的动作,就相当于一出完整的舞台剧了。可是这样一来,声音就没有完全从表演中抽离。

如何让你的声音更有表现力(聚焦声音的声临其境有新意)(8)

《演员的诞生》是比演技,《声临其境》是拼声音或者说台词功底,这两种无法量化的能力都难以建立评判的标准。为了让观众聚焦声音,弱化视觉效果本应该是节目的出发点。但在电视这种载体上呈现,又需要追求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似乎变成了一种矛盾体。

还有一点,《演员的诞生》的题目会让人以为是素人演员“诞生”的逻辑,《声临其境》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节目究竟是应该让配音演员PK配音演员,配音演员PK演员,还是演员PK演员?点映版本中配音演员叶清和其他三位知名演员见面时,双方都有些不解。演员们认为四位嘉宾都会是演员,叶清则认为来的都应该是他认识的配音演员。

如何让你的声音更有表现力(聚焦声音的声临其境有新意)(9)

结果显而易见,叶清没能在前两轮现身。这两种身份的演员同台竞演,又该拿什么样的标准来判定?只能是去掉比赛的设定,改成纯粹观赏式的表演了。第一期正片变成了全明星阵容,第二期的嘉宾是唐国强、张铁林、陈建斌、宁静,阵容更加强大。

部分观众,尤其是关注配音演员的群体,认为节目就是应该请专业的配音演员来对决,展示配音行业幕后工作者的日常,目前的呈现方式没能符合他们的预期。但作为湖南卫视周六档的综艺,为了节目的收视、热度和话题量,在刚播出时一定得靠明星来吸引受众,后续会再有优秀的配音演员登台的可能性更大。

第一期赵立新最终胜出,他的台词功底在《见字如面》就已经展示过。专注声音的创意节目是不错,实际操作起来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评判的标准,新声班存在的意义,第二环节“魔力之声”太过娱乐化,都是被诟病的点。

《声临其境》与其说是一场“声音的战争”,其实更像是给大家上了一堂顶级的台词表演课。四位演员声情并茂的演绎,让观众看到了声音的各种可能性,也正是嘉宾展现出的声音魅力让节目有了现在的质感,那么下期的嘉宾阵容一定会让节目更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