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耀南/文

无锡城西古运河与梁溪河合流的这段河道上,即西门桥(地名称“人民桥”)向南沿河,经过新建的显义桥到显应桥这一段。东岸为解放初期拆除城墙建设的解放南路,现为六车道大马路。西岸现为五爱小区。这五爱小区沿河绿化景观一带,历史上就是城西非常热闹的街区,无锡人习惯统称为西门“棚下街”。这“棚下街”虽然已经从无锡的地图上消失了,但老无锡是忘不了它的。

无锡最繁华的街道(昔日无锡繁华地)(1)

棚下街的形成与繁华,可追溯至明代。明宣德年间,巡抚周忱在无锡西门外增建起规模很大的西仓,以储存漕粮。为了运河中粮船进出方便,开挖了一条河道叫“仓浜”。浜口架起一座石桥叫“仓桥”。仓浜两岸的两条弄堂,也就叫“大仓弄”和“小仓弄”。各乡解运漕粮的船只就汇集西门运河进仓;经过加工好的漕粮,再由此北运送京城。此来彼去,舟楫如梭,终年不绝。这里成为粮运的集散地,促进了棚下街商市兴盛。

棚下街从西门桥至迎龙桥,全长456米,具体来说有三段组成。

无锡最繁华的街道(昔日无锡繁华地)(2)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西门桥一带

第一段是西门桥堍下傍河开始至仓桥这一段长135米叫鱼行街。因有多家鱼行而得名。清时最有名的鱼行有王协聚、刘同丰等。主要是由梁溪河网船上运来的太湖水产品,如鲜活鱼虾、蚌、蛳螺、甲鱼、黄鳝等。每当夕阳西下,渔舟云集,沿河码头,大小鱼箩、扁担、秤竿,交易开始;每天天蒙蒙亮,街面上就人声鼎沸,市民来此挑选鲜鱼活虾。除鱼行、鱼摊外,还有皮革皮件店朱宝源、钟表店义昌祥、面筋加工店顺新昶、茶馆店得仙园、照相馆天然、西药房济华堂、香烛店鸿元、银楼天吉、典当永丰、恒泰兴记应有尽有,面饭馆、酒楼、书场、浴室等也就应运而生。

无锡最繁华的街道(昔日无锡繁华地)(3)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显应桥

第二段是过仓桥至显应桥堍,方是名副其实的棚下街。这“棚下街”并非是有的人主观理解为“棚户街”。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傍河街道,“乃城西头等繁华之地”。“棚下街”是指整条街道都在过街瓦棚之下,两边用圆木立柱,上为拱顶本瓦屋面,间隔一定距离,顶上开有明瓦天窗,以透进光线,整条街是连体式的长街廊,遮风雨、蔽烈日,人们在棚底下做生意风雨无阻,故名“棚下街”。街道仅宽2米多,立面砖头铺地,两边店铺为一、二层建筑,木裙板,木格玻璃窗,有的雕有云纹图案。河浜、街巷里弄里有不少石库门,系明清建筑三四造深的大房子,系一些殷实人家。棚下街最有气魄的,当推鼎盛、立丰、永丰等三家前店后栈式的大米行,每家都有专用码头,便于运输,棚下街成为全城三大米市之一。除几家大米行外,还有福来和、源来洽、元康钧记酱油槽坊,酒酱号有立丰、大昌祥。从沿河码头两边到槽坊大院子里外,放了许多大缸和酒坛,空气中常常弥漫着蒸煮酒酱的黄豆香味;街面上还有家徐乾泰南北货号,很出名,店后有很大的货栈,逢年过节挤满了采办年货的顾客,老板眉开眼笑,可说是日进斗金;王大生国药号的照牌很有气魄,金字黑匾,为正楷撰书,何许人撰书无从考证了,是家大铺子。那曲尺形的柜台和药柜,红漆呈亮,棋盘格子式的药材抽屉占了半边墙,伙计们忙着为顾客抓药,据老人回忆,每次路过,看到生意兴隆。特别是店堂间里有一座落地大挂钟,悠悠的钟摆在执着地左右摆动,似乎表明店主以执着的努力来建立诚信。在那手表还是稀罕物品的历史年代,时常有人跑到店堂间前去看时辰:几点钟了。还有家鸿申香腊烛锡箔庄,生意也很红火;香烟店有永新昌,有新新旅社,有陈乐茂馄饨店,有陈茂生磁器店,有大丰、大新洗染店,有兴昌祥白铁皮店,有永丰官滷店,有慎余、德大估衣庄,有纪元泰竹器店,有西新楼茶馆,有鼎昌、顺丰、九章、一大、同信5家绸布店,有邵万兴等4家生面店,有老香馥茶食糖果店,有永新昌土菸号,有成兴纸箔店,有福泰高梁烧酒店,特别是有新洪泰,谢顺兴、顺新昶、荣兴祥等5家面筋加工场,面菜馆饭店则有程万泰、虞兴顺、迎溪楼、谢玉记、俞顺记、如意泰、邓兴记、协兴、孔令记等9家,其繁华程度,可见一班。

无锡最繁华的街道(昔日无锡繁华地)(4)

棚下街上的好好商店,曾是抗日游击队的地下联络站

第三段是棚下街街稍头显应桥堍至横跨浒溪河上的迎龙桥这一段。市面虽不及棚下街,但也不是冷落的地方,两边店铺也有20多家,有同德米行,有顺昌祥绸布店,有周顺兴糕团店,有顺风园茶馆,有鸿兴昌、鸿隆兴、鸿正兴3家生面店,有丰大、丰盛、彭顺兴3家竹器店,有同仁春国药堂,有荣兴祥油漆店,还有1家协兴车行等。

由于漕运舟船频繁,捕鱼网船众多,船用器具是橹店弄的专业行业。铁锚铁链、摇橹、鱼网、绳索帐篷、葫芦竹篙、桐油苧蔴、铁钉铅丝、锅碗瓢盆,聚集在一条弄里出售,弄口有一家有名的橹店,故把这条弄叫“橹店弄”。

棚下街之所以兴旺,有几个因素。

一是特殊的地理位置,此处河道纵横,几座桥梁串联构通,傍边是护城河合流之梁溪河,亦统称古运河,河上有西门桥,过桥可进城。不过桥往北经西直街,在桥通棉花巷,过兴隆桥连五里香塍的五里街,过大德桥直至惠山街。棚下街南头为迎龙桥,是酱油浜与梁溪河的交会处,小船过迎龙桥经酱油浜可到锡惠桥、兴隆桥,在五爱路未筑前,棚下街成为构通南北的通道。梁溪河通太湖构通锡西诸乡和武进雪堰桥、宜兴各镇、南乡来城停靠棚下街的班船有29班。大批农民进城,促进了城乡的物资交流。乡谚说:“上趟棚下街,样样有得买”。

二是民情风俗的聚集效应,说到迎龙桥为清乾隆年建,桥为一主圆孔,两旁还有二个低位方孔泄水,据说这在江南地区独此一例,常见的古桥都是三孔圆形,如先后建设的显应桥、显义桥。过去无锡民间在八月中秋节有走三桥(西门桥、迎龙桥、显应桥)观月亮的风俗。后人取名为“迎龙观月”。中秋黄昏时分,人们吃罢中秋团圆夜饭,携老扶幼至迎龙桥堍赏月,如天气好,天上一轮明月当空,在迎龙桥圆圆的桥孔倒影水中,还有一个月亮,给人以天上人间千里共婵娟的意境。另外,棚下街北接鱼行街,是鱼民经营集散地方,街南接显应桥。过显应桥到西水墩,这西水墩上的西水仙庙本身就是渔民为了祭祀纪念为渔民申冤的无锡知县刘五纬而造的庙宇,经常有渔民进香,逢刘五纬生日举行庙会,河面上放河灯,棚下街点起了串串灯笼,在西水仙庙内外戏台上演社戏,人山人海,河面上歇满了船只,站在棚下街沿河过街棚下都可以看到戏台上演出。

无锡最繁华的街道(昔日无锡繁华地)(5)

三是无锡作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也带动无锡商贸服务业的繁荣。棚下街地区河对岸有好几家工厂:申新三厂(即无锡一棉)、振新纱厂(即无锡四棉)、茂新面粉厂、锦记丝厂等,仅这几家工厂的员工就有上万人,工人们上下班都跨过西新桥到达棚下街一带购买日常用品。因此,棚下街一天到晚都是人头熙熙攘攘十分热闹。每当夜幕降临时,店家纷纷亮起了电灯。河埠头有临时拉了电灯,或点起汽油灯,因为还在卸货,正忙着呐!而街面上茶肆酒楼饭馆、书场,正是生意兴隆的时候,从鼎盛米行沿河过街棚下有时传来园熟的二胡声,那是民间艺人瞎子阿炳(华彦均)在说新闻话新闻,嘲讽民不聊生的弹唱,引起贫苦民众的共鸣,河面上停靠着许多歇夜的网船,点起了一盏盏昏黄无眠的桅灯。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棚下老街以它特有的风情载入无锡百年繁华的史册,它完成了历史使命,走到本世纪初,为现代化的高层住宅五爱小区和沿河绿化景观所替代,而被称为“心灵靠岸的地方”。这一句房地产开发的广告词,大概可以看作是对棚下老街的历史终结,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今日五爱小区居住环境的自我评价。所幸的迎龙桥还在,这一段沿河先后重建和新建了圆孔仿古石桥:显应桥和显义桥,河东西水墩因系低洼地区,进行彻底改造,逢大水必淹的97户居民搬进了新居,重新修复了西水仙庙,也许这些还能钩起对棚下老街的一些回忆。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