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佐然 封面新闻记者 王正元

初秋时节的泸县,水稻金浪翻滚,高粱映红了脸庞,崭新的民居错落有致,一个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各具特色,形成一幅幅产业兴旺的画卷。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泸县创新产业脱贫模式,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立扶贫产业园,不断拓宽贫困户收入渠道。

泸州泸县脱贫攻坚(扶贫产业引领致富路)(1)

泸县积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拓宽贫困户收入渠道。

万亩红高粱 致富奔小康

高粱红满天,又到丰收季。7月21日,泸州市酿酒高粱现场会走进泸县潮河镇潮河村七组酿酒基地。

“这个基地种植的全是酿酒专用高粱。基地坚持以绿色为向导,整合农业农村部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国家粮丰工程项目和省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120万元,推行龙头企业 创建区、合作社 创建区模式。”潮河镇政法委员杨军向参观的人员介绍。潮河镇酿酒高粱基地推广“科研 公司 基地(专合组织) 农户”生产模式,与郎酒集团、泸州龙城粮油等公司签订订单,以订单种植保障农户增收。

泸县把种植酿酒高粱作为脱贫产业来抓,引进泸州老窖、郎酒、贵州鹏程酒业等酒企到泸县发展订单种植,签订收购合同,大部分签定的最低保护价为6.4元/公斤,有效带动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

泸州泸县脱贫攻坚(扶贫产业引领致富路)(2)

泸县稻虾养殖面积目前已达到10万亩

小小养稻虾 脱贫又发家

“我们村有120户贫困户,其中有75户发展了稻虾养殖产业,2019年养虾收入达到了60万元。”新屋村第一书记姜慧介绍说,全村共养殖小龙虾2000亩,稻虾养殖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

新屋村养殖小龙虾脱贫得益于泸县海牧专业合作社的龙头带动。泸县海牧专业合作社是泸县最大的一家稻虾共作农业综合体组织,拥有会员20126名,辐射带动发展稻虾立体养殖10万多亩。该专合社常年免费为会员提供小龙虾养殖的全套养殖和管理技术,为会员搭建统一的购销平台、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保证了养殖户的利益不受影响。

目前,泸县已建起10余家稻虾养殖专合社、120家稻虾养殖家庭农场,稻虾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泸县预计2-3年内发展稻虾养殖面积30万亩,届时每年可为全县农业增收15亿元以上。

串串朝天椒 增收心不焦

7月3日,泸县太伏镇照南山村扶贫产业园公路旁,数十名村民排着队,将采摘的新鲜辣椒销售给上门收购的泸县收成好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2017年,为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机能,巩固脱贫成效,照南山村结合村情实际,引进了泸县收成好辣椒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专合社 扶贫产业园 农户”的产销一体化模式,发展短平快的辣椒项目,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最高时收购价高达5元/斤,但最低保底价1元/斤。辣椒销路不成问题,旺季每天可销售两三万斤。”泸县收成好辣椒专业合作社运销负责人胡方林介绍,按照“专业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合作社与有种植意愿的村集体和农户签订种植回购的协议,由合作社提供种子、薄膜、肥料等,并免费开展种植技术指导。目前,照南山村种植辣椒的群众有100余户。收成好辣椒专合社已在云锦、百和、太伏、立石等镇的贫困村建立基地600亩。

“现在扶贫产业园已经采摘了6500斤左右的辣椒了,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4万元。”照南山村扶贫产业园管理人员陈永生说,“有10余个贫困群众在扶贫产业园长期务工,一个月人均收入1300元左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