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5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休闲农业规划设计 ”战略首次提出实施实施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三农”发展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等方面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擘画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休闲农业规划方案 休闲农业规划设计?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休闲农业规划方案 休闲农业规划设计

休闲农业规划方案 休闲农业规划设计

2019年7月15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休闲农业规划设计 ”战略首次提出实施。实施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三农”发展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等方面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擘画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自2010年中央 1号文件提出“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起,休闲农业就成为了农业与旅游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乡村振兴规划战略与实施》中,对休闲农业的内涵与规划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四大类休闲农业项目的规划设计要点。

扎实推动休闲农业规划规划的目标任务

1、艺术观光型

艺术观光型休闲农业是指通过艺术手法的介入,使乡村原有的良田、粮食蔬菜、花卉苗木、乡村农舍、溪流河岸、园艺场地、绿化地带、产业化农业园区、特种养殖业基地等自然,并以此为核心,融入文化、旅游、休闲元素,打造艺术节、 文化村等活动与项目,为旅游者构建以艺术观光休闲为主要内容的产品。

艺术观光型休闲农业的规划设计主要有二个要点:

一是以艺术家为核心,多方共同参与。艺术观光休闲产品的打造需要艺术家、原村民、消费者的共同参与,一起推动区域的艺术创作、发展与产品更新。

二是依托区域资源, 打造可持续更新的艺术观光休闲模式。应尽量选择具有持续性的艺术活动来带动,以不断保持产品的时代感与创新性。

2、休闲集聚型

休闲聚集型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宁静、松散的自然氛围为依托,以农事体验、花卉观光、科普、运动等休闲体验活动为核心的一种开发模式。此模式的规划设计核心在于通过“主题化”途径打造乡村休闲活动和乡村文化的极致化体验,进而通过休闲消费的聚集来提升运营和盈利能力。

主题聚焦下的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主要有三个重点:

一是充分挖掘主题资源。基于乡村文化和农业特色,聚焦特色主题进行突破。并通过景观设计和体验情景的融入,让游客感受到主题氛围,并参与其中,满足其体验需求。

二是围绕主题形成产品支撑体系。主题资源及文化的挖掘和定位固然重要,但最终落地是要靠主题型核心产品和项目支撑。产品一般分为特色农业类休闲、亲子类休闲、运动类休闲、文化类休闲、科普类休闲及其他特色休闲等类别。

三是基于主题形成品牌化发展。在主题体验产品和主题氛围的营造下,通过文创将主题导入到“种植、加工、包装、营销” 等环节,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并借助互联网和微平台,形成互动营销和品牌宣传,拓展游客和消费市场。

3、智慧科普型

智慧科普型休闲农业是基于农业科技内涵,以智慧农业为核心,集科技展示/示范、旅游观光、科普教育及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一种综合开发模式。

科技农业资源、科普教育及休闲旅游功能的深度融合是智慧科普型休闲农业开发的关键。应充分利用农业新科技及智慧化管理,并结合农业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等资源,形成 “科技 农业 教育 旅游”的创新型产品谱系。

其规划设计要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打好“科技牌”, 做好农业科技。智慧农业从育种到采摘全链生产过程的展示和示范,同时利用虚拟体验等功能,形成休闲带动效果。

二是做好科普活动及教育课程的设计。在已有资源和生产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科普对象(行业内技术人员、行业管理人员,还有青少年等)创新性的从科普内容、体验活动、服务内容等方面形成一套面向市场的科普体验产品体系。

三是补充大众休闲游乐产品体系。在智慧科普的核心产品下,从农业附加价值的实现和项目综合收益角度考虑,要丰富全方位全周期的休闲、趣味、游客体验内容和服务设施,对接市场多层次的体验和游乐需求。

4、田园养生度假型

度假型休闲农业以“农作、农事、农活”的体验为基本内容,重点在于享受乡村的生活方式,借以放松身心,达到休闲的目的。通常来说,主要由度假农庄提供田园养生度假服务,并同时提供观光、休闲、娱乐、康体、养老等多种配套产品满足多样化的度假需求。

田园养生度假休闲农业的规划设计主要有四个要点:

一是多主体共同开发。田园度假休闲涉及乡村住宿、特色餐饮、养生养老产品等诸多方面,其开发需要村集体、农民、企业的配合,形成共担责任、共享利益的开发结构。

二是闲置资产的利用。要充分利用乡村的闲置房屋、土地,缓解用地矛盾,保护耕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助益乡村振兴。

三是打造田园度假产品独特的“乡土味”。田园度假产品应通过材质、建筑形态等营造淳朴的乡村氛围,从文化活动、餐饮配套等方面形成乡土的生活方式。

四是高品质的乡村度假生活。“乡土味” 不等于低端的产品服务, 田园度假应在“乡土”基础上, 提供丰富的现代休闲配套和高端的度假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