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鹅综合知识大全(实用养鹅技术大全)(1)

七、雏鹅的管理

1、育雏温度 环境温度是雏鹅成活率高低的主要技术环节,必须掌握好。很多养鹅户雏鹅成活率很低,往往与环境温度掌握控制不好有直接关系。因为环境温度与雏鹅体温调节、运动、觅食、饮水以及食物的消化吸收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必须根据雏鹅体温调节特点,给予适宜的环境温度。环境温度随雏鹅日龄的增长逐渐降低,但环境温度绝不能忽高忽低,昼夜温差不能超过3℃,否则雏鹅易患呼吸道疾病而死亡。为了促使雏鹅腹内残留卵黄完全吸收,预防疾病,可采用高温育雏法,即开育温度为35℃。现将高温育雏适宜温度列下表,供参考:

2、相对湿度 鹅是水禽,但鹅喜欢干燥的生活条件,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由于体热散发困难,容易导致代谢紊乱,食欲下降,抵抗力降低而引起疾病,所以要尽量保持舍内干燥。比较适宜的相对湿度是:1-10日龄65%-70%。雏鹅有时因运输时间长或舍内过于干燥,容易出现脱水现象,主要特征是雏鹅两腿失去光泽,发干,甚至出现皱褶,这时应加大舍内相对湿度,比如喷温水,火炉上放热水盆散发蒸气增加舍内湿度,尽量早饮开口水和自由饮水等。11-20日龄相对湿度应在60%-65%。由于鹅雏10日龄以后粪便增多,加上鹅喜欢玩水,饮水量增加,容易把垫草弄湿,因此要尽量保持地面干燥。特别是21日龄以后舍内极易潮湿,应尽量干燥。如果垫料潮湿要及时更换。

3、通风换气 育雏舍内空气必须新鲜。因鹅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旺盛,呼吸时所需要的氧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同等体重其它动物的3倍。在高温条件下,鹅粪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如不及时排出,对鹅的健康影响较大。一般要求舍内氨气含量不得高于10ppm,二氧化碳不得超过0.2%,硫化氢不得超过5ppm。因此在不影响舍内温度的情况下,要尽量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以人进入舍内感不到闷热,没有氨气等异味为宜。

4、密度 密度适宜才能保证雏鹅健康,生长发育正常。如果密度过大易造成空气污染,环境卫生不好,吃食拥挤,抢水抢料,饥饱不均,发生啄癖,特别是啄毛癖使雏鹅体弱多病,(体重)均匀度差,容易患病死亡。饲养密度要随日龄增长逐渐降低。当密度适宜时,群体也不能过大,一般一群以300-500只为宜。

5、光照 除自然光照外要补给人工光照。一般一周龄内每日的光照要达20-23小时。如果室外温度高,天气良好,雏鹅14日龄以后,可逐渐增加室外活动时间,进行日光浴,以使鹅体内的7-脱氢胆固醇在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转变成维生素D3有利于雏鹅体内钙、磷的正常代谢和骨骼的生长发育。如果不能晒太阳,要增加日粮中维生素D的含量。雏鹅的光照程序见下表:

6、卫生要求 育雏舍内要保持清洁。育雏用具和饲具要经常洗刷,定期消毒、舍内垫料或网面要清洁,要做到每天用百毒杀或菌毒敌等药物带鹅消毒一次。舍内外要保持清洁,及时清除粪便,饲养员进出场要更衣、换鞋,洗手消毒。要力争做到六净,即:饲料净、饮水净、饲具净、鹅体净、垫料净、饲养员净。

7、分群 雏鹅应进行公母分群饲养。在育雏过程中,必然出现个体大小的差异,特别是群体较大时,这种差异更明显。为了提高雏鹅生长发育的均匀度,进而提高鹅的生产性能,必须在雏鹅2-3周后,每周末随机空腹抽测5%的鹅的个体体重,之后算出平均体重、均匀度。如果均匀度很差要将鹅分成大、中、小三群。体重大的、超出标准的要减少投料;中等的、合乎体重标准的正常投料饲养;对体重小的要加料饲养,使体重达到标准体重。以免出现大欺小,强欺弱的现象。要设法使均匀度保证控制在85%以上。

8、免疫 在整个养鹅生产过程中,免疫接种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可以说,免疫接种工作做的如何关系着养鹅生产经济效益的高低。因为免疫工作做的好,防止传染病的发生,提高了成活率和出栏率,降低了药费支出和饲养成本,养鹅的效益必然要高。反之,鹅群感染了传染病,造成大批死亡,成活率和出栏率都很低,药品等各种费用支出增加,养鹅不但没挣到钱反而还要赔本。因此,一定要重视鹅的免疫工作,切实做好鹅的免疫工作。

免疫接种:鹅免疫接种是用人工的方法将有效的生物制品(疫苗、菌苗、抗血清、高免蛋黄液等)引入鹅体内,从而激发鹅机体内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其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易感变为对该病原微生物具有抵抗力,避免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免疫程序的制定:免疫程序的制定和实施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疫情流行情况和环境控制程度,疫苗的种类和使用方法,饲养方式和管理水平,鹅的日龄和免疫状态以及技术条件等。所以,要根据养鹅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免疫程序。

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免疫失败是指经用某种疫苗接种的鹅群,在该疫苗有效免疫期内,仍发生该疫病;或在预定时间内经检测免疫力达不到预期水平,即预示着有发生该疫病的可能。造成疫苗接种免疫失败的常见原因如下:

(1)、雏鹅体内仍有高度的母源抗体,可能影响了疫苗的免疫效果。

(2)、环境条件恶劣,寄生虫侵袭,营养不良等应激影响了鹅的免疫应答。

(3)、鹅群中已潜伏着疾病,接种引起的激发性感染。

(4)、疫苗使用剂量不准确,接种部位不正确,接种器具不消毒或消毒不完全。

(5)、疫苗质量差,保管、结冻和稀释方法不对,造成接种失败。

(6)、可能疫苗不含激发该疫病保护性免疫所需的相应抗原,即疫苗的毒(菌)株或血清型不对。

(7)、使用饮水法或气雾法接种时,疫苗分布不匀,使部分鹅未接触到或因剂量不足而仍然易感。

免疫接种要求:免疫接种的鹅群应是健康的鹅群。在有条件情况下,接种前进行抗体检测,根据抗体效价情况,实施接种免疫程序。要准确掌握免疫接种日龄。例如:小鹅瘟疫苗在雏鹅没有母源抗体的情况下,应在出壳24小时内注射。在雏鹅具有母源抗体的情况下,也必须在一周内注射小鹅瘟疫苗;疫苗质量要可靠,一定要使用效价高、质量好的疫苗;注射剂量要精确;注射部位要准确;接种前后48小时内不允许投用抗生素类药,可用电解质多维溶液饮水,提高鹅的抗应激能力。

八、育成鹅的饲养管理

从4周龄开始至产蛋前这一段饲养过程称为育成期。这一时期根据育成鹅的生理特点,主要在培育上下功夫,要为其创造适宜的饲养管理条件,并根据体形外貌和有关资料进行选择和淘汰。

为了控制育成鹅体重,防止过肥和提前产蛋,要进行限制饲养,使各部分器官特别是生殖器官得以充分发育,防止性早熟,为以后高产稳产创造条件,以提高种鹅的种用价值。

育成鹅在饲养上可分为中雏、生长、控料、和恢复等四个阶段。28至80日龄为中雏阶段,可在日粮中逐渐增加青粗饲料的比例,以适应其耐粗料的特点。在饲养密度上要随日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并要求每周末空腹随机抽测鹅群5%的个体体重,检查鹅生长发育的均匀度。这一阶段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要保证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80至120日龄为生长阶段,这一阶段也称青年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从幼羽更换青年羽的时期,因此必须在保证营养的基础上,逐渐加大粗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以使其充分发育起来。如有放牧条件应从中雏阶段就开始进行放牧。生长阶段亦要在均匀度上加以重视,设法使标准体重的鹅达85%以上。

从120日龄至开产前2个月为控料阶段。这一阶段要降低日粮中的营养水平,多喂青粗饲料,达到维持标准,以锻炼消化能力,如有条件可整天放牧,晚上补饲,每天补饲量不得低于100克,粗蛋白水平可在15%左右。控料阶段每周末一定要随机抽测群体5%的个体体重,不能使鹅过瘦和均匀度下降。

从开产前2个月便进入恢复阶段,由于控料使鹅体变弱,这时要提高日粮中的营养水平,并增加喂饲量和喂饲次数,要逐渐减少粗饲料的比例,日粮中粗蛋白水平保证在16%--17%左右,让鹅恢复体力,经两个月的饲养便进入产蛋期。

九、种鹅的饲养管理

为了提高种鹅的产蛋率和受精率,种鹅可分为产蛋前期、产蛋期和休产期三个阶段。

产蛋前期:日粮粗蛋白16%-17%,光照每周增加1小时,用5至6周的时间使光照达16小时,这一时期要减少日粮中粗饲料比例,让鹅自由采食,以吃饱为宜。

产蛋期:过了产蛋前期接着进入产蛋期。这一时期日粮粗蛋白水平要达到17%至19%,自由采食,光照达16小时。

休产期:由于鹅的品种不同,休产期长短也不一样。郎德鹅、莱茵鹅等休产期较长,豁鹅、籽鹅的休产期较短。而且换羽时间也不一致,为了改变这一特点,可进行人工强制换羽。在强制换羽前,要淘汰低产、病、弱、残以及有就巢性的鹅,然后再进行人工强制换羽。其方法是首先停止人工光照,采用停料,3天内少给粗料,不停饮水,从第4天开始喂给少量糠夫加粗料。要加强管理,注意清洁卫生,并根据需要在换羽后适当时机有计划的增加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使其按要求时间再开始产蛋。

产蛋种鹅在管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从产蛋前开始让鹅经常在舍外活动,增加日光浴。舍外在不结冰的情况下也应有料槽和水槽,每只鹅应有13厘米的槽位。饲槽要勤刷洗,定期消毒。2、饮水要清洁充足。每只鹅有13厘米水糟位置,但要避免鹅进水槽洗浴。3、要在运动场前设水上运动场。水上运动场最好有自流水,要勤换水,排除污水,以便鹅在水中配种和洗浴。4、运动场要平整而干燥,要有坡度以防存水,要每天清除运动场上的粪便。在运动场喂饲、饮水时,要有遮阴棚。5、要严格遵守光照制度。不能随意延长和缩短光照时间,白天尽量让鹅到室外活动和喂饲,傍晚定时将鹅赶入舍内。6、要严格遵守防疫卫生制度。注意用两种以上消毒药交叉消毒,严防发生疾病。7、要准备充足产蛋箱和产蛋窝。产蛋箱内的垫料要勤换,防止窝外蛋,要保证蛋面清洁。

十、商品肉鹅的饲养管理

由于肉用仔鹅是高产配套系的杂交种,所以杂种优势明显,经济效益高。商品肉鹅具有生长发育快、出栏早、生活力强、好饲养、成活率高、羽绒质量好等特点。因此饲养肉用仔鹅经济效益高,是广大农民朋友和下岗职工选择的短、平、快的致富项目。肉用仔鹅幼雏期的培养方法,比如育雏前的准备和饲养方式等与父母代雏鹅培育方法基本相同。但为了使肉用仔鹅生长快、羽绒好、降低饲养成本,在饲养管理上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幼雏期 幼雏期是指0至3周龄这一段的饲养过程。首先要提高饲养标准,精料喂量要充足,青绿饲料要限量,雏鹅饲料的代谢能要达到2800至2900大卡/千克,粗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9%至20%。3周龄内精料喂给量不得少于1.5至1.7千克,青绿饲料不得超过1千克。饲养密度:第一周10至15只/平方米,第二周7至10只/平方米,第三周5至6只/平方米。如果幼鹅增长速度较快,还需适当降低密度。光照:第一周全天24小时光照,光照强度每平方米地面4瓦;第二周光照减至18小时,光照强度每平方米地面1瓦,夜间有弱光宵灯,每100平方米地面15瓦;第三周光照时间12小时,光照强度每平方米地面1瓦。夜间每100平方米有15瓦宵灯。

为了提高肉用仔鹅的生长发育速度,1至7日龄每天可喂12次,每2小时饲喂一次,从第二周开始改为自由采食。

2、快速生长期 快速生长期是指4至9周龄。此期雏鹅采食量大,增重快,可任其自由采食。如果9周龄体重达4千克以上,再喂一周即可出售。为了降低成本,可在这一阶段少喂精料,多喂优质青饲料。一般以每天喂60克全价配合饲料多拌加青饲料,每天喂6至8次,这样羽绒质量较好,只是饲养时间较长。这一时期要特别注意防潮,要保持垫料干燥,如有条件最好在网上饲养,一则免受潮湿之苦,二则鹅不与粪便接触,可减少疾病发生。如果是夏季还要做好防署降温工作,严防鹅群热应激。

在肉用仔鹅的饲养方法上,可根据条件进行选择,下面介绍四种养鹅方法:

(1)、放牧养鹅 放牧养鹅是比较普遍的饲养方法。有天然牧场、草山、草地、草坡和果木林地、沟渠道旁的零星草地以及水稻等收割后的茬地等放牧的场所,可采取放牧养鹅。那里生长着许多鹅喜欢吃的野生牧草如水稗草、苦荬菜、蒲公英、鸡眼草、鹅冠草、灰菜等等,不但营养成份高,而且很少污染。农民们4至6月份买鹅雏,一周龄后(视气温情况)开始放牧,晚上补饲,在9至11月份出栏,每只鹅仅耗配合饲料4至5千克。但放牧养鹅由于消耗配合饲料少,以放牧为主,生长发育要慢一些,饲养时间长,一年只能饲养一批。

(2)、种草养鹅 在放牧条件差的区域,可实行种草养鹅。经试验,幼鹅每只投喂50千克鲜草,再补饲2千克配合饲料,10周龄体重可达4千克。一般牧草亩产5000至8000千克,可喂幼鹅100只以上,如果农民把种粮改为种草养鹅,则养鹅的收入比种粮要提高好几倍,只不过是种草养鹅比种粮累一些就是了。

(3)、秋冬养鹅 许多农民都习惯于4至6月养雏鹅,9至11月出售,利用夏秋季节青草茂盛和秋后利用收割后放牧饲养。秋冬季节养鹅经济效益更高,可采取种玉米的方法,在每年9月上旬开始收割制做青贮,用青贮喂鹅,这样就解决冬季的青、粗饲料问题。经测算每亩饲料玉米可产青玉米秸6000至7000千克。按每只鹅每天采食0.75千克青贮计算,每亩饲料玉米经青贮后可供100只鹅吃90天。由于我省冬季漫长而寒冷,鹅羽绒质量好、产量高,而春季鹅源紧缺,商品鹅和鹅羽绒收购价比秋季高出许多,所以秋冬季节养鹅经济效益更高。

(4)、直线育肥法 没有放牧条件或者为了增加养鹅批次,可采用直线育肥的方法。所谓直线育肥法就是从育雏开始到出栏一直喂高能量、高蛋白的鹅饲料。以喂料为主,以放牧为辅。即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放牧一次,每次一小时,其余时间补饲配合饲料,这样经9周,体重可达4至4.5千克。如前所述,由于饲养周期短、周转快,一年可养4至5批。

十一、鹅病的防治

很多农民朋友和下岗职工虽然知道养鹅是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也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首选项目,但就是怕鹅死亡,甚至有人说,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这话在科学不发达的旧社会是有一定道理的,而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就不然了。我们都知道,任何动物患病是有规律和条件的,况且我国的科研人员针对一些疾病的特性研制出了各种疫苗和预防方法,只要我们按科学方法进行饲养管理,疾病是可以预防的。下面介绍几种鹅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1、预防鹅传染病发生的平时措施 要成功防制鹅的传染病,必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并实施综合性的防制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加强饲养管理 使鹅群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和对疫病有坚强的抵抗力,实施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注重雏鹅的培育,抓好保温、通风、密度几个环节,使鹅从小就有健康的机体,要做到营养全价,以有利于鹅只遗传潜力的发挥,抵抗疾病的侵袭,如果能做到自繁自养则更好,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由于引种(蛋)而带来的其它疾病,离场鹅只不论何种原因均不得再送回场内饲养,妥善做好病鹅、死鹅的处理工作,传染病死亡的鹅只应该焚烧或深埋,煮沸处理亦可。2.按免疫程序安排做好平时的免疫工作 例如小鹅瘟疫苗、鸭瘟疫苗、禽霍乱菌苗、大肠杆菌病灭活苗等疫苗的接种。3.做好环境消毒工作和灭鼠工作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对道路和水沟应定期清洁消毒,运动场应每日用水冲刷清洗,饲槽水盆定期清洗消毒;老鼠不但损耗饲料、咬死雏鹅,更能传播疫病,必须严加控制和杀灭。4.防止与野鸟特别是野生水禽接触 因为不少野禽带有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家鹅接触即有被感染的可能。5.种鹅场应尽力减少和控制蛋传性疾病 如果种鹅带有小鹅瘟病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霉形体,则常可通过种蛋(胚胎)而传给商品代鹅苗,因此,除搞好饲养管理外,尚应给种鹅群定期服用广谱抗菌药物,以降低种鹅群带菌率和带菌强度,从而减少蛋传递率,提高种鹅群的产蛋率、受精率、健雏率;如果蛋传疾病控制不好,则鹅苗质量差,成活率低,均匀度差,种鹅场信誉受损,可能招致严重经济损失,甚至因此失去竞争力而倒闭。

2、鹅群发生传染病时采取的应急措施

(1).必须尽快明确诊断 当鹅群中个别鹅只出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缩颈,卧地,不喜下水活动,少食或不食,眼、鼻有分泌物,甚至死亡时,应立即将可疑病鹅隔离,尽早请有关兽医专家到现场诊断;或将病鹅、死鹅送有关兽医部门诊断。只有明确诊断才能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延误诊断势必耽误整个疫病的控制工作,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2)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隔离病鹅后,对鹅舍、污染场地进行彻底清洁消毒。饲养人员不能随意串舍,以免将疫病传播开来。

(3)停止出售或引进鹅只 待明确诊断后,根据具体情况作进一步处理。

(4)妥善处理病鹅、死鹅 可焚烧、深埋,或彻底煮熟后适当加以利用,如喂猪或喂埃及塘虱等。粪便、垫料可以集中堆沤作生物热处理。采取这些措施目的是避免疫病扩散,将其局限于最小范围,将损失减至最低限度。

(5)如诊断为鹅的鸭瘟,立即以鸭瘟疫苗作紧急接种,用20至30头份肌肉注射。先注射假定健康鹅群,并且每注射一只鹅换一只针头,使用过的针头煮沸消毒20分钟后可再行使用。如果诊断为小鹅瘟,应给每只小鹅肌肉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液1毫升。如果诊断为细菌病如霍乱,沙门氏菌病或大肠杆菌病等,可通过饮水或饲料投给广谱抗菌素。如果发病鹅只数目不多,劳力足够,也可以逐只注射给药,效果更为确实。有时诊断为病毒性疾病,也给鹅群投喂一定的抗菌素,目的是预防和控制继发或并发细菌性疾病。

(6)加强对发病鹅群的饲养管理 例如可以加大多维的用量。如果是雏鹅发病,可以适当提高育雏温度。这些措施有利于发病鹅只的康复。

3、病毒性疾病

(1)小鹅瘟(鹅细小病毒病)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严重腹泻,有时出现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主要特征是肠道发生假膜性纤维素性肠炎,在小肠中段和后段、回盲肠腔内形成灰白色或淡黄色的腊肠状栓子,堵塞肠腔。其病原体为鹅细小病毒,存在于病鹅肠道内和肝脏、脾脏、脑等组织中。病毒耐酸耐热,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本病主要发生于3至25日龄以内雏鹅,在流行高峰期35至45日龄鹅也能发病死亡,7日龄以下的小鹅死亡率达100%,大鹅无明显临床症状。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传染源为病鹅的排泄物,蛋内较少带毒,但鹅蛋壳带毒,出壳的小鹅可因此感染本病。

症状:本病自然感染潜伏期3至5天,鹅的日龄大潜伏期则长一些。1周龄以下小鹅的病程为2至5天,表现为厌食、衰竭,最后死亡,有的小鹅见不到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周龄大或体内母源抗体水平较高的小鹅,病程稍长些。鹅发病初期,食欲减退或不采食;继而表现为沉郁、缩颈、行走困难、离群单独呆立或伏地,渴欲增加,体重减轻,严重腹泻,排出乳白色或带黄色并混有气泡或假膜稀粪,食道膨大部积有大量气体和液体。多数鹅的鼻孔和眼睛有多量分泌物,病鹅常有摇头动作。1周鹅,死前颈部扭转或抽搐、瘫痪,到后期,体温下降,极度衰弱,不久即死亡。3周龄以上的小鹅症状较轻、病程可达7天以上,部分病鹅能自愈。

剖检:病鹅的主要病变在消化道,切开后可见到肠腔内充满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栓子状物,质地硬而脆,将肠腔堵塞。

防治:对引进的鹅要隔离观察20至30天,无发病迹象时再引入鹅场或放入鹅群。购进的种蛋要进行消毒,孵出的雏鹅应单独饲养(25天左右),无发病迹象时再引入鹅场或放入鹅群。种鹅群定期预防接种疫苗,在产蛋前1个月注射小鹅瘟疫苗,雏鹅的保护率可达96.5%。北方鹅业公司的种鹅已接种小鹅瘟疫苗,孵出的雏鹅已获免疫力。

对发病的小鹅或无母源抗体的小鹅(母鹅未进行免疫接种),可以皮下注射特异性抗小鹅瘟血清,每只1毫升,对未出现症状的小鹅,保护率为95%以上。同时,饮用庆大霉素(每千克水中加入庆大霉素2至3万国际单位)和服用补液盐。

对发病鹅群要进行隔离、封锁、彻底消毒,注射抗小鹅瘟血清;孵化室彻底消毒,种鹅预防接种小鹅瘟疫苗。如此长期坚持下去,即可以避免小鹅瘟的流行。

(2)、禽流感本病的病原是禽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禽流感病毒按抗原性分为A、B、C、三个型,禽流感病毒属于A型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根据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不同,而构成了血清型不同的禽流感病毒。

症状:本病的潜伏期可由数小时至几天。其临床症状由于所感染病毒的毒力不同而呈现不同症状。

最急性型:由高致病性病毒所引起,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急性型:常由中等毒力的病毒所引起,潜伏期为4至5天。为目前发生禽流感常见的一种病型。发病率高、但死亡率较低。常见的症状是精神沉郁,体温升高(43°C以上),食欲废绝,羽毛松乱,头部肿胀,眼睑水肿,眼结膜发炎,有较多的眼鼻分泌物,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因窒息死亡。某些病鹅可见神经症状及下痢。产蛋鹅可见产蛋量明显下降,甚至停产。

慢性型:由低毒力病毒引起,只出现轻微的一过性呼吸道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低。

剖检 本病最具有特征性的病变在消化道,剖检时可见到口腔粘膜, 腺胃,肌胃角质膜下及十二指肠出血,胸部肌肉、胸骨内面、心脏及腹部脂肪有散在性的小出血点,肝、脾、肾、肺有灰黄色小坏死灶,腹腔及心包囊防治。

本病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做好防疫卫生工作,将病毒拒之鹅场以外,是禽流感预防措施中最基本的方法,其中特别强调一点是要做好经常性的带鹅消毒,这是一项比较有效的措施。实践证明,金刚烷胺、病毒灵对鹅的A型流感病毒感染是有效的。用药后可降低死亡率,但不能使感染率降低,并且病鹅仍能排出病毒。在免疫方面,使用灭活油乳剂疫苗有效预防禽流感。一般可在5至15日龄接种一次,注射剂量为每只0.5毫升,80至90日龄接种一次,注射剂量为每只1毫升,开产前接种一次,注射剂量为每只2毫升。

(3)鹅副粘病毒病 鹅副粘病毒病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鹅均可易感。其病原体是病毒,新城疫病毒是禽副粘病毒I型唯一的成员,鹅副粘病毒是属于禽副粘病毒I型,并属于基因Ⅶ型。

4、鹅的细菌性疾病

(1)鹅霍乱 鹅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常见细菌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龄期、任何季节饲养的鹅只。如果有不良应激条件存在,如天气突变、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环境卫生条件恶劣、鹅群嬉戏的水塘水质严重污染,以及营养不良,长途运输等,更可促使本病的发生。最急性病例常无任何先兆而突然倒地死亡,此种病例剖检常无特征性病变,偶见消化道有出血性变化。在本病流行过程中,最急性病例只占极少数,而大多数是急性病例。病鹅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不喜活动和下水,离群独处。此外常有呼吸困难和腹泻现象。病程2至3天。平时预防本病,可给鹅群接种禽霍乱弱毒活菌苗或氢氧化铝或蜂胶作助剂的灭活死菌苗。发生本病时应立即用青霉素链霉素混合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各用10至20万单位,一天2次,连用2至3天,能迅速减少死亡,控制病情。与此同时最好同时紧急接种禽霍乱蜂胶灭活死菌苗,每只鹅视大小胸肌注射1至2毫升。给药和紧急接种死菌苗可迅速有效遏制本病流行。平时应搞好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减少不良应激因素对鹅群的影响,这是控制本病发生的最根本措施。

(2)鹅蛋子瘟 蛋子瘟是产蛋母鹅较为常见的一种传染病。除影响母鹅产蛋率外,有时会引起较高的死亡率。本病常因卵泡落入腹腔引起腹膜炎。种母鹅大肠杆菌全身性感染时,部分大肠杆菌经血液而到达输卵管,或患有生殖器官大肠杆菌病的公鹅与母鹅交配,公鹅即将大肠杆菌传播给母鹅,这两种情况均可使母鹅输卵管发炎,导致输卵管伞部在排卵时不能移动、张开和接纳卵泡(卵黄),卵即跌落腹腔,引发腹膜炎。病鹅精神沉郁,少食,不愿走动,常离群独处,产蛋率下降。输卵管炎病鹅的排泄物中常混有蛋清,凝固的蛋白或卵黄小块。后期的腹膜炎使病鹅体温升高,不食,精神极度沉郁,最后可因失水、饥饿以及炎症有毒产物吸收等原因引起死亡。剖检时可见腹腔内充满淡黄色腥臭的液体及卵黄物质,腹膜、输卵管及肠道均有炎症。

本病的预防,首先是搞好环境卫生,经常消毒栏舍及运动场。最好是将从病鹅或死鹅分离到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制成蜂胶或氢氧化铝灭活菌苗,在母鹅开产前肌肉注射1至2毫升,能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治疗也应在分离到病原菌做药物敏感试验,筛选敏感药物基础上进行。也可每只母鹅肌注庆大霉素8至10万单位,每天1至2次,连用3天;或肌注卡那霉素或链霉素20万单位,每天1至2次,连注3天。近年使用广谱抗菌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氟哌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对本病治疗均有良好效果,每10公斤饲料混入2克上述药物之中的一种,或每10公斤饮水中溶入1克,连续使用3至5天。

(3)鹅流行性感冒 大群饲养密集育雏的条件下,半月龄左右的小鹅经常会发生此病,故又称“小鹅流行性感冒”。发病率和死亡率常达25%左右,但有应激因素或其它疾病存在的条件下,雏鹅的死亡率有时可高达90至100%。本病的病原体是鹅流行性感冒志贺氏杆菌,它只对鹅,特别是幼鹅具有致病力,鸡、鸭均不会感染发病。

本病多发于入冬后早晚温差大的时候。发病小鹅流鼻液,流眼泪,呼吸浅表而速度快,甚至张口呼吸。为了排出鼻腔中的粘液,病鹅常强力摇头,并在身上擦拭,因此病鹅身体前部羽毛粘满鼻液,整个鹅群显得很湿很脏。继而精神不佳,体温升高,少食或不食。后期两脚发软,无力站立,死前常出现下痢。病程一般为2至4天。本病有非常特征的流鼻水,全群雏鹅外观羽毛潮湿、脏乱,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有赖于实验室分离病原。

本病的防治要点:1.加强雏鹅的饲养管理,特别是冬天应适当提高育雏温度;饲喂全价饲料;注意通风,饲养密度不宜太大。2.治疗方法:(1)氯霉素:0.1至0.2%,混料饲喂3天,使用时注意剂量不宜过大,疗程不宜过长,以减少对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2)青霉素:每只雏鹅胸肌注射3至5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2至3天。(3)20%磺胺噻唑或磺胺嘧啶:首次用药每只雏鹅胸肌注射2毫升,以后每日注射2次,每次1毫升,连续3天。(4)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氟哌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2/万混料或1/万混水,连用3天。

5、鹅的寄生虫疾病

(1)鹅球虫病 寄生于肾的球虫是截形艾美尔球虫,其致病力最为强大。经消化道进入最后到达肾脏,破坏肾的功能,引起雏鹅严重死亡。这种球虫分布很广,对3至12周龄的鹅有致病力,其死亡率可高达30至100%,甚至会引起暴发性流行。发病急,病鹅精神不佳,拉白色稀粪,厌食,翅下垂,目光呆滞,眼睛凹陷。幸存者歪头扭颈,步态不稳,或以背卧地。寄生于肠道的球虫,病鹅一般表现为少食,步态不稳,拉稀粪,衰弱。治疗可用复方敌菌净,按每公斤体重30毫克的剂量混料全群给药。首次给药剂量应加倍,连用7天。此外,亦可选用以下任何一种药物。痢特灵:每10公斤饲料混药4克,连用一周;广虫灵:每10公斤饲料混药1克,连用一周;磺胺二甲基嘧啶:每10公斤饲料混药5克,连用5至7天;预防鹅球虫病主要是将鹅群从高度污染区移开,特别是要避开含高密度卵囊的潮湿地区。

(2)鹅绦虫病 鹅的绦虫寄生于鹅的小肠。绦虫的虫体扁平,呈带状,分节,乳白色,头节上有四个吸盘,常有小钩或小棘,绦虫就是靠它们作为吸附器官,吸附在鹅的小肠粘膜上,不被排出,当其发育为成虫后,孕卵节片及虫卵随鹅粪排入水中,被剑水蚤或淡水甲壳类吞食,在其体内发育为具有侵染力的似囊尾蚴,易感鹅吞食了含似囊尾蚴的剑水蚤或淡水甲壳类,尾蚴用吸盘、小钩或小棘固着在小肠粘膜上,经一定时间后发育为成虫,并开始排出孕卵节片。病鹅精神不佳,不爱活动和下水,离群独处,羽毛松乱,无光泽,翅下垂,少食,常有消化不良及肠炎,拉稀粪,粪便中混有粘液,有时可发现白色的绦虫节片,病鹅行走不稳而摔倒,最后因极度贫血消瘦而死亡。治疗可用吡喹酮,每公斤体重用10至20毫克,混料,治疗效果可达100%。大部分虫体在服药后12小时内排出,吡喹酮使用十分安全,并能驱除体内其它寄生虫。此外还可使用丙硫苯咪唑,每公斤体重用药40毫克,混料给药,用药后5小时内开始排虫,48小时内排完。驱虫时应将鹅群圈养好,暂不放牧及下水。排出的虫体及粪便收集好,加以堆沤。成年鹅应在秋冬及春季各驱虫一次,这样可使越冬的鹅体内无虫。幼鹅应在放牧后20天内全群驱虫一次。

6、鹅的中毒性疾病

(1)鹅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在农业中还有使用,因而鹅放牧或以污染农药的青料喂鹅,即有发生中毒的可能。中毒鹅表现不安,运动不协调,流眼泪,流鼻水、口水,吞咽动作增多,拉稀粪,次数增多,严重的呼吸困难,表现为张口呼吸,由于循环障碍使鹅步态不稳,有些头下垂,有些则乱冲乱撞,最后倒地,抽搐,昏迷而死。有机磷中毒时,可使用特效解毒剂解救。肌肉注射解磷毒0.2至0.5毫升(每毫升含40毫克),或硫酸阿托品0.2至0.5毫升(每毫升含0.5毫克)。根据我们的经验,解磷毒效果比阿托品要好,凡中毒严重,已倒地昏迷者,注射解磷毒后立即好转,或经2至3分钟后好转,能起立、行走和鸣叫;而注射阿托品后常经半小时尚未能站立。预防要点:不在刚施过有机磷农药的地段放牧,且注意饲料不受农药污染。

(2)鹅痢特灵中毒 临床上经常使用痢特灵(呋喃唑酮)来防治细菌病和原虫病,如对症给药且剂量又恰当,常会收到满意的效果,另外该药价格便宜,因而很受欢迎。但是该药难溶于水,有一定毒性,如果通过饮水投药,或计算错误使剂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则容易发生中毒。中毒鹅精神不佳,颈强直,翅下垂,少食或不食,但饮水明显增多,且站立不稳,步态摇晃,全身发抖,惊厥鸣叫,到处乱走,个别转圈,最后倒地,痉挛而死。对于痢特灵中毒,据某些禽场经验,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喂服有效,或在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和速补14,全天饮用,发现中毒马上换掉含痢特灵的饲料。预防,要注意使用痢特灵时准确计算药量,临床上常用的预防量为2/万,治疗量为4/万,痢特灵难溶于水,据资料报道,100毫升水只溶解4毫克,因此不应混入水中给药,混料投药时应分3至4次逐级扩大,彻底拌匀。

7、其他疾病

(1)鹅泄殖腔垂脱 泄殖腔垂脱又称泄殖腔外翻,是产蛋家禽的一种常见疾病。本病多见于高产的母鸡,但母鹅、母鸭也时有发生,且产蛋旺季多发。母鹅产蛋时,如果蛋过大,过分努责,即可引起泄殖腔外翻,除此之外,母鹅输卵管以及产蛋时受惊吓等也可以引起本病。临床可见患鹅的泄殖腔脱出肛门外约3至5厘米,充血,潮红,水肿,有时出血,2至3天后变成暗红色,患鹅疼痛不安,有时被其它鹅只追啄,或下水时被鱼类叮咬,如不及时治疗,患鹅常被迫淘汰。对泄殖腔垂脱的的母鹅,先用温水将脱出部分冲洗干净,后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消毒,以手帮助将脱出部轻轻送回,将鹅保定后,以兽医小号圆利针(或用缝棉被的长针)在尾根下方肛门上方的中间凹陷处(即后海穴)慢慢进针,深度应根据鹅只大小而定,一般以3厘米左右为宜,进针后捻转几次,每天扎针一次,快的一次,慢的2至3次大多可以治愈。除上述针刺疗法外,亦可用荷包缝合法治疗。

先将泄殖腔周围被鲜血及粪便污染的羽毛剪去,再如上法对脱出部分进行清洁、消毒,整复后,用经酒精消毒过的针线沿肛门括约肌周围进行荷包式缝合。缝合的松紧度以能排粪为宜。缝合后8至12小时即可拆去缝线。拆线时间长短,以肛门括约肌恢复正常功能为依据。还有一种方法可供生产中应用。将脱出部分清洁、消毒、整复后,在肛门口的上下各缝一针,同时用75%酒精溶液在肛门周围分点注射。以上几种方法早期治疗有一定效果。如垂脱日久,脱出部位已严重感染,坏死,治愈价值低的患鹅,应及早淘汰。主要的预防措施是搞好饲养管理,喂给足够青料。此外产蛋鹅群应适当增加运动,多晒太阳。

(2)鹅霉形体病 霉形体病是鹅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鹅均可感染,成年鹅因抵抗力较强而常成为无临床症状的隐性带菌者,但对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有影响。幼鹅则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如有继发或并发病例如大肠杆菌病,会造成一定数量的鹅死亡。本病既可垂直传播又可水平传播。当种鹅感染本病后,所产的种蛋中有一定比例的种蛋带有本病的病原体——鹅霉形体,由它们所孵出的雏鹅体内即带有该病原体。雏鹅群中若存有这种带菌的病雏鹅,会使该病很快在雏鹅群中水平传播开来。这在雏鹅培育期,育雏温度偏低、饲养密度偏大,通风不良,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偏高的情况下,本病发生更为普遍,病情更为严重。发病雏鹅常见生长发育受阻,羽毛松乱,反应迟钝,眼睛无神,可能会流眼泪,眶下窦肿胀。最具有特征的症状是,呼吸次数增加,呼吸音粗励,严重者可见病雏鹅两胁随呼吸而起伏,并发出“咕噜”,“咕噜,”样的湿性锣音,如果将雏鹅捉起,以耳朵贴于其背侧听得更为清楚。搞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其中要特别注意实施“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注意育雏阶段做好保温和通风工作,饲养密度不宜太大,供给全价营养的饲料等等。发病幼鹅可肌肉注射链霉素,每公斤体重10至20万单位,每天1至2次,连续3至5天,或用土霉素、四环素混料,每10公斤料用药5至10克,或氟哌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抗菌药物混料,每10公斤用药1至2克,连续饲喂5至7天。

(3)鹅生殖器官病 鹅生殖器官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公、母鹅的传染病。本病可使母鹅受精率、产蛋率、孵化率和健雏率大为下降,严重时造成一定的死亡。公鹅则失去交配能力,使母鹅产的无精蛋大为增加,鹅舍及运动场不清洁,公、母鹅在浅而脏、被大肠杆菌严重污染的水域交配,即有可能被感染而发生本病。患病母鹅精神、食欲不佳,不愿运动及下水,离群独处。肛门四周粘附有浅灰绿色污秽发臭的排泄物,有时粪便中混有凝固的蛋白、蛋清和小块卵黄,随病程发展,病鹅失水,消瘦,最后可因全身衰竭而倒毙,病程通常为7至10天左右,公鹅阴茎肿大、出血、溃疡,阴茎部分或全部因不能回缩而露于体外。要预防本病,首要是搞好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鹅群嬉戏活动的水池不能过浅过小,水质要保持清洁,最好是流动水。病鹅应进行隔离治疗。可用广谱抗菌的喹诺酮类药物,如氟哌酸、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每10公斤饲料混入2克,连用3至5天。亦可肌注青霉素加链霉素,每只鹅青、链霉素各30至40万单位,每天2次,连续注射2至3天。此外,强力霉素,卡那霉素等也有效。公鹅阴茎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待干后涂上紫药水或抗菌软膏,全身注射或通过混料、饮水进行抗菌疗法。如阴茎已严重溃烂,已无治疗价值的公鹅,应及时淘汰。

(4)鹅曲霉菌病 鹅曲霉菌病又称鹅霉菌性肺炎,是鹅常见的真菌病。本病在华南地区梅雨季节常有发生,幼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常招致严重的经济损失。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以及构巢曲霉等多种霉菌均可引发本病,但最常见和致病力最强的是烟曲霉。梅雨季节中空气湿度大,空气中含有大量霉菌,霉菌一旦污染饲料或垫料即可大量繁殖,鹅只可经呼吸道或消化道而被感染。如果出雏机污染霉菌或孵坊污染霉菌,则鹅苗一出壳即可能被感染。发病雏鹅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发出干性沙哑的声音。霉菌常侵犯眼睛,引起流泪,羞明,肿胀,称为霉菌性眼炎。口、鼻常有浆液性分泌物,病鹅常下痢,很快消瘦,死亡,死亡率可达50至100%,病程2至3天。慢性病例症状不明显,表现出喘气,少食,拉稀,逐渐消瘦,最后衰弱死亡,病程常为5至7天。剖检病死鹅见肺有灰黄色或乳白色结节,粟粒大小,切面呈同心圆轮层状结构,呼吸道的鼻腔、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肠粘膜常充血,有些病例的胸部气囊或腹部气囊有霉菌斑,霉菌斑厚约2至5毫米,圆碟状,中央凹陷。根据本病多发生于梅雨季节,幼鹅接触发霉饲料或发霉垫料而发病,以及特殊的呼吸症状,剖检见肺坏死结节,气囊有霉菌斑,即可作出初步诊断,如以肺的结节压片用显微镜观察,见有真菌菌丝或孢子,即可确诊。预防措施是加强饲养管理,防止饲料和垫料发霉。梅雨季节为了预防本病的发生,可在每公斤饲料中加入50万单位的制霉菌素喂饲雏鹅,喂3天停2天为一疗程,连用2至3个疗程。发病鹅群每公斤饲料加入100万单位制霉菌素,连喂5至7天,并以1/2000至1/3000的硫酸铜溶液作饮水,连用5至7天,以上措施很快会减少死亡,迅速控制病情。

(5)鹅嗜眼吸虫病 寄生于鹅眼睛的嗜眼吸虫经鉴定是嗜眼科属的鸡嗜眼吸虫。新鲜虫体呈淡黄色,前端稍窄,有如棒槌形,成虫大小为1.77至3.59毫米,有口吸盘和腹吸盘,虫卵椭圆形,无卵盖,内含有毛蚴,具有眼点。本病流行地区的鹅群致病率平均为35%左右,总感染率高达89%以上。在早期,患鹅症状不明显,继而少食,流泪,常摇头弯颈,用脚搔眼,仔细观察鹅的眼睛,可见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潮红,有出血点,严重病鹅可见角膜混浊,甚至溃疡,并有黄色块状坏死物突出于眼睑之外。虫体一般吸附在眼角内眦瞬膜处,两眼内虫体数目可多达30余条,平均为7至8条,日久可见病鹅精神沉郁,消瘦,种母鹅产蛋量减少,最后可因病情加重,失明,或并发、继发其它疾病而死亡。本病的治疗,可令助手抱定鹅体及头部,术者用钝头金属细棒或眼科玻璃棒插入眼膜,向眼角内眦方向拨开瞬膜,用药棉吸干泪液后,立即滴入75%酒精溶液4至6滴,用此法滴眼驱虫,操作简单,可使病鹅症状很快消失,驱虫率可达100%。此外,亦可用翻眼法摘除虫体。如上法用钝头细棒拨开瞬膜,用眼科镊子从结膜囊内镊除虫体,但此法操作麻烦。如果虫体没有完全摘除,难以根治。

(6)鹅裂口线虫病 鹅裂口线虫病在广东地区广泛流行,雏鹅因本虫寄生而影响生长发育,严重者死亡,损失颇重,有时本虫亦寄生于鸭。鹅裂口线虫虫卵随粪便排出,5至6天发育为感染期幼虫,然后离开卵壳,进入外界环境,鹅吃进感染期幼虫而受感染,幼虫在腺胃内停留5天后进入肌胃内,有些钻入角质膜下,经17至22天发育为成虫。幼鹅感染时少食,精神沉郁,生长发育受阻,羽毛生长停止,体弱,贫血,步行不稳,常见拉稀,肛门外常有粪污,有时大批死亡。但如果侵袭虫体少而鹅体抵抗力又较强,则可呈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这些鹅只成为带虫者和传播者,成年鹅感染一般成为带虫者。剖检死病幼鹅,可于肌胃角质膜周边较薄处,特别是肌胃与腺交界处,常可发现虫体埋于这些部位的角质膜内,侵袭处常发生坏死。剖检于肌胃角质膜下发现虫体,或用显微镜检查粪便找到虫卵,均可对本病作出诊断。预防措施主要是搞好环境卫生。粪便进行堆沤,以杀灭虫卵和幼虫,加强饲养管理,大小不同年龄的鹅应分别饲养和放牧。治疗可口服左旋咪唑,每公斤体重30毫克,效果颇佳。此外,驱虫净、丙硫咪唑、砜苯咪唑、甲噻嘧啶等也有满意的驱虫效果。

8、鹅场的防疫措施

(1)鹅场与周围环境应有明显分界,可以天然河道、鱼塘或围栏围墙作分界,使无关闲杂人员、车辆不能随意进入。

(2)有一定规模的鹅场,总入口处应设大型消毒池,供消毒出入车辆车轮之用,池的长度为大型货车前后轮距的1.5倍,宽度为两后轮外距的1.5倍,池内放烧碱溶液或复合酚溶液,入口处如有喷淋装置能对车身进行消毒更好。入口一侧有一人行通道,长度以5至6步步距,不能一跃而过为合适,人行通道可放浅表的消毒液或放以消毒液浸湿的麻包,供工作人员出入消毒鞋底之用。

(3)饲养员应有专用的工作服和鞋子,即进行饲养工作时穿着的衣服,鞋子,与非工作时间所穿着的不同。

(4)场内不能饲养其他畜禽,不在场内居住的员工,特别是饲养员,应要求其家中不要饲养家禽,如场内设有食堂,则不能在外购买活禽带入伙房宰杀。

(5)及时捡出病、死鹅装入密封袋后焚烧或深埋,病、弱鹅隔离饲养。

(6)经常灭鼠,注意不让鼠药污染饲料和饮水。

9、鹅场常用治疗药物与消毒药物有哪些

(1)鹅场常用的治疗药物有:1.喹诺酮类药物:如氟哌酸、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等。最好购买这些药物的盐酸盐或乳酸盐,因能溶于水,给药均匀、方便。常用1/万至2/万浓度水溶液,连用3天。这类药物是最新广谱抗菌药,对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感染以及霉形体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显著。每公斤体重肌肉注射5至10万单位,每天1至2次,连用2至3天。3.链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优良。每公斤体重肌肉注射5至10万单位,每天1至2次,连用2至3天。也可与青霉素混合一起注射。4.强力霉素:为广谱抗菌素,常用1/万至2/万浓度水溶液供饮,连用2至3天。5.氯霉素: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等感染疗效确实。常用1/千或2/千浓度混于饲料中给药,连用2至3天。种鹅慎用,因能引起减蛋,肉鹅或后备种鹅群也不要经常使用,因其对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

(2)常用的消毒药物有:1.烧碱(氢氧化钠):常用1%-2%水溶液。用于场地消毒及出入口对车辆及鞋底的消毒。对细菌、病毒等有强大的杀灭作用。2.生石灰:杀菌抑菌作用强大。可将生石灰直接撒于栏舍或运动场地面,或将生石灰配制成10%至20%的混悬液粉刷墙壁、围栏,或消毒地面。3.复合酚溶液:如英国的农福、国内的消毒灵等。消毒浓度为1/300至1/100,是一种杀灭病毒、细菌、真菌、虫卵的广谱高效安全的消毒剂。4.强力消毒灵:是一种含氯的水溶性粉剂。5/万至1/千的浓度可在2分钟内杀灭病原菌及霉形体,更高浓度可在5至10分钟内将病毒、霉菌和芽孢杆菌杀灭。5.表面活性季铵消毒剂:如新洁尔灭、洗必泰、消毒净、百毒杀、拜洁等。常用1/千浓度作种蛋、皮肤及一般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