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学得好,必须要理解大脑的一些基本工作原理,大脑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偷懒”,也就是能不思考就不思考,专业的说法是“节省能量”原理,所以,只有针对大脑的特点来进行学习,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这4个最符合大脑工作原理的策略分别是:形象化思维、输出倒逼输入、不断重复的刻意练习和以熟带新。
一.形象化思维——大脑更喜欢图像大脑不喜欢密密麻麻的文字,大脑更喜欢图像,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读书的时候总是走神,因为文字太枯燥,他的大脑中总是浮现出各种各样的画面。
为了契合这个大脑的原理,我们需要训练大脑的形象化思维。
各种快速的记忆法也是运用了这个原理,比如记忆圆周率,π = 3.14159 26535 89793 23846 26433 83279 50288 41971 69399 37510 58209 74944 59230 78164 06286 20899 86280 34825 34211 70679 8.……
这么长的数字看着就烦,那么为了符合大脑更喜欢图像的原理,我们可以采用图像化和故事化来帮助记忆,如下图,这6位数字,相信看到图像,你只需要几秒钟就能记住。
如果想要记住更多的数字,那么就要扩充图像和故事了,下面摘录了一个故事版本。
故事天生就是人类思维图像化、形象化的产物,故事可以看成帮助大脑思考的工具。通过讲故事,我们把信息转换成大脑更容易接受的形象化思维形式。
所以自古以来,故事一直流传广泛,几乎世界各族人民都爱听故事,就是因为故事符合了人类的大脑更喜欢图像化的原理。
二.输出倒逼输入——大脑特别会偷懒脑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大脑天生爱偷懒,它的工作就是“拒绝工作“。
为何这么说?
一个成年人的大脑约重1.4千克,约占人的体重的2%,但是大脑却能消耗总能量的20%。在古代物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大脑的策略是能不思考就不思考。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人宁可干体力活也不愿读数学习,就是这个道理。
大脑工作的时候把节省能量作为基本原理,简单说就是大脑的特点是能偷懒就偷懒,这也是我们作为生物的一种本能。
所以学习和读书时,没多久,大脑就会告诉你:“你已经掌握了书中的内容,你已经学会了这个知识,赶紧停下来休息吧!”
我们就会默认自己已经掌握了需要掌握的内容,这就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我会了”的虚假错觉。
但是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你只需要想象你的对面有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看看能否把你掌握的这些内容完整无误地讲授给他听,相信大多数人讲着讲着就会卡壳,因为这时候你才发现,自己只是感觉会了而已,离精通还差得很远。
这就是费曼学习法的精髓。那么什么是费曼学习法呢?
总结一句话:用大白话去解释新知识。想象给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讲课,用他能听得懂的话讲明白一个高深的知识点。
如果做不到,就继续简化,重复,经过多次,就能做到融会贯通了。
读书也是如此,感觉读懂了没用,而是看能否讲给别人听。
莫提默·J· 艾德勒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提到:
对于“整体内容”这件事,光是一个模糊的认知是不够的,你必须要确切清楚地了解才行。
只有一个方法能知道你是否成功了。你必须能用几句话,告诉你自己,或别人,这整本书在说的是什么。
如果一个阅读者说:“我知道这本书在谈什么,但是我说不出来。”应该是连自己也骗不过的。
只有用讲给别人听的办法,输出倒逼输入,才能够真正的锻炼大脑,让大脑从“偷懒”的本能中摆脱出来,真正的实现高效学习和记忆。
三.不断重复的刻意练习——大脑神经元就像肌肉,越用越强壮目前,脑神经科学已经研究出了学习和记忆的本质,就是大脑神经元的放电和链接,每一次学习和记忆,神经元就会产生大量的放电,生长出新的突触,从而和更多的神经元相互链接。
如果只学习不复习,那么新生长的神经元和突触就会萎缩、退化,从而产生遗忘。
如何避免遗忘的产生,又如何永久地记住重要的知识呢?
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不断重复的刻意练习。
从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来看重复学习的重要性
从图中可以看出,记住某样知识或者学会某项技能20分钟后,记忆留存率就讲到了58%左右,两天后不到30%。这个记忆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前期的重复性学习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注意几个重点:
一是要在记忆某样知识或者某项技能的时候,做到过度记忆。
比如以学生背书为例,如果刚刚全部背过课本上的内容,就算是100%记忆了,那么这时候再继续背诵,就可以达到150%或者200%,研究发现,这种过度记忆的遗忘率会慢很多。
二是关注好艾宾浩斯曲线的几个关键节点,重点复习,重复记忆。
比如记忆之后的20分钟后、1小时后、2小时后、1天后、2天后、31天后。在这些关键节点上重复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以熟带新——大脑更喜欢熟悉的东西科学研究发现,我们大脑对知识的存储,是通过大量的神经元,以节点 连线的方式组成的,构成了一整个网络。学习新东西的时候,神经元放电,产生更多的链接和突触。
这样我们很容易得出:
学习的本质,就是信息之间创建连接。
如下图,如何给一个不知道“纸袋”的人讲清楚“纸袋是什么”,那么就要从他知道的“纸”和“袋子”讲起,用这些熟悉的东西来链接不熟悉的东西,这就是“以熟带新”。
比如说要想知道纸袋是什么,那么就需要先知道纸是什么?袋子是什么?之后在这两项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连接,这样就能理解纸袋这个概念了。
所谓发明创造也是这个道理,无非就是在我们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连接。比如下图的瑞士军刀,就是多种物品的组合,并没有超出我们认知的新东西。
总结一下:形象化思维、输出倒逼输入、不断重复的刻意练习和以熟带新。这是4个最符合大脑工作原理的策略,在学习中按照这4个策略进行学习,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