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电视剧暑期档之争已经进入“后暑期档”的关键阶段,《人间至味是清欢》《春风十里不如你》《我们的爱》《守卫者-浮出水面》等等都有着不错的收视成绩。当然,这与电视剧的主演们带动的流量不无关系——陈乔恩、周冬雨、靳东,可以说这些演员在观众心中都有一定的分量,毕竟他们都有着各自的代表作。

起码,陈乔恩曾经靠着《王子变青蛙》和《命中注定我爱你》,成为了台湾电视剧史上第一位收视率突破百分之三十的女主角,由此她还获得了第43届台湾电视金钟奖喜剧节目女主角提名,成为台北影视节“偶像剧天后”;而周冬雨在《七月与安生》中的表现,也让人惊艳。告别《山楂树之恋》中的“青春寡淡女学生”形象,《七月与安生》中的周冬雨表现出了敢爱敢恨强烈的感染力,圈粉无数。

空大混剪的电影(就爱合并同类项)(1)

陈乔恩出演《命中注定我爱你》

再看靳东,《伪装者》中的明楼,《琅琊榜》中的蔺晨,《欢乐颂》中的老谭,《外科风云》中的庄恕还有《我的前半生》中的贺涵,这些角色都让不少观众对靳东欲罢不能。但是细看最近靳东主演的《我们的爱》和《守卫者-浮出水面》,其被讨论热度显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更让人意外的是,戏外关于靳东出现的不少评价。比如金星在脱口秀中吐槽他,“穿个西装,很漂亮很潇洒地给我一大堆心灵鸡汤”;还有不少人表示靳东在“霸屏”的同时似乎角色也“越来越雷同”。

空大混剪的电影(就爱合并同类项)(2)

靳东

而联想到陈乔恩、周冬雨,似乎她们一直“复制”同类型角色的行为也饱受诟病,由此我们可以探究的一个话题是:

演员一直“机械复制”同类型角色,到底会给演员带来什么?

“一条路开黑到底”,

他们的“戏路”真就这么窄?

演员靠着一个角色大火,是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造就的结果。在这之后,有人一直希望跳脱,寻找突破;也有人渴望一条路走到底,通过“机械复制”同类型的角色,让自己能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

比如“傻白甜”阵营,唐嫣、杨幂、陈乔恩似乎都在“傻白甜”的路上越走越开心?首先说唐嫣,在出演了《夏家三千金》之后,唐嫣便徜徉在玛丽苏的美梦里不能自拔。之后的《爱情睡醒了》《千金女贼》《何以笙箫默》《克拉恋人》等作品,她的“演技”就是:干巴巴的睁着无辜的大眼睛,说着天真烂漫的台词,仿佛一脸“傻傻惹人爱”?

空大混剪的电影(就爱合并同类项)(3)

唐嫣

但是,久而久之也许大家最怀念的还是《仙剑奇侠传3》中的那个“紫萱”吧。和唐嫣情如姐妹的还有杨幂,在《翻译官》中她是被黄轩欺负的乔菲;还有《盛夏晚晴天》里的夏晚晴,《宫锁心玉》中的晴川,似乎这些角色的共性就是一开始被男主欺负调戏,最后又统统被男主爱上!

再看看陈乔恩,无论37岁还是27岁她似乎都在演偶像剧。曾经她是台湾偶像剧女王,但近年来她出演的电视剧却大多在豆瓣评分的5-6分之间,也许这就是同类型角色惹的祸。虽然期间有“东方不败”的转型,但奈何她最终又转向了玛丽苏女主。

空大混剪的电影(就爱合并同类项)(4)

无论是《放弃我,抓紧我》《锦绣缘华丽冒险》还是《人间至味是清欢》,“瞪眼 嘟嘴”的演技,有点弱智的台词,对于已经37岁的陈乔恩而言真的已经没那么适合。

而在“小妞”阵营中,白百何、周冬雨算得上代表。在大荧幕上,《失恋33天》《分手合约》《被偷走的那五年》《滚蛋吧!肿瘤君》等白百何担任女一号的作品,她饰演的都是“小妞”:治愈系都市女孩,说话有点呆萌,永远无公害的样子,甚至还谱写出了绝症“三部曲”。

而周冬雨呢,无论是《喜欢你》中那个古灵精怪,还具备独一无二厨艺的小厨师,还是《春风十里不如你》中为秋水等待了七年的肖红,笑起来露出大白牙,眼睛还要眯成一条缝似乎成为了她的标配,而“古灵精怪的小妞”似乎就是周冬雨留给观众的固定形象了。

空大混剪的电影(就爱合并同类项)(5)

周冬雨

当然男星方面的主要阵营还有“霸道总裁型”。以靳东来说,从明楼开始,他好像就一直在“机械复制”着一类形象:沉稳、具有较强男性气场,且多是事业有成的多金才俊,动辄一通说教,满腹人生哲理。想想老谭、庄恕、贺涵、洪少秋,是不是都是一副模样?

当然还有张铁林不断复演的“皇上”,王刚不断重复的“和珅”等,可以说这些演员在因为某一角色迅速走红后,的确存在表演形态上日渐单一的问题,也许这同其阅历、背景有关,当然不可避免的还和其背后的资本运作有关系。

也许“复制”并非演员的原罪,

但琢磨演技也是演员的必修课

如果要探究如此多演员热衷于同类型角色的原因,除去演员自身挑选剧本的能力外,也许这更是一种市场使然,毕竟演员们在饰演过一个被大众认可的角色之后,比如“陈欣怡”“明楼”等等,往往都会有大批同质化角色找上门,因为此前收获的成功降低了再次出演时的风险,于是“复制”也就产生了。

而从华语影视发展的历史来看,有人认为中国内地的明星生态,某种程度上是在复制黄金时代的香港电影。

空大混剪的电影(就爱合并同类项)(6)

周润发

“自二战以降,香港电影演员的明星化谱系,其实是由相当粗放的‘粤剧—上海电影班底—粤语市民草根—训练班演员’的脉络发展组成的,及至上世纪80年代,以周润发、许冠杰、梅艳芳等为代表的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明星,呈现的娱乐逻辑是最直截了当的角色形象自我复制。周润发黄金时期塑造最多的角色无外乎插科打诨、玩世不恭的公子哥以及情义兼顾的悲情英雄,前者以《八星报喜》为代表,后者以《英雄本色》为基准。以此为典型,构成了香港电影工业造星机制的重要环节。”

因此,本就晚于香港发展的内地影视业,至今还在某种程度上重复着这样的机制。而这也决定了演员一旦因为某一角色走红成为“明星”,就会有更多量身定制的“角色”接踵而来,以更好的满足观众的期待。因此,“类型化”由此形成,而这种“机械复制”似乎也并非演员的原罪,而是影视机制的结果,亦是“明星”在资本运作中的地位使然。

但是,这并非意味着演员就可以放弃对自身的要求,毕竟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逃脱“角色框架”远远比深耕某一类型角色重要。看看林依晨,曾经她也是《恶作剧之吻》中那个傻萌的“湘琴”,但从《我可能不会爱你》开始她就开始转型,走起了和年龄匹配的知性美,并将这种风格延续到很多的作品中,收获好评如潮。

空大混剪的电影(就爱合并同类项)(7)

林依晨

再看看周迅,曾经她也和现在的周冬雨一样总是复演着“小妞”,但是如今40岁的周迅还能演“如懿”,也许正是她自己用演技拓宽了戏路,打破了限制。

空大混剪的电影(就爱合并同类项)(8)

周迅《如懿传》

因此,当每个演员因为某一角色走红的时候,他们确实容易进入一个“角色框架”,这是演员自身、剧本、资本运作的共同结果。但是每个演员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总会变老,因此也应该适时的调整“框架”,积极转型。这样的转型,需要演艺公司的决策,更需要演员自身演技的提高。

当然,这样的转型必然不是那般容易,这确实需要演员不断的试错,从而找寻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但是就目前来看,“老干部”靳东也能有形象危机,曾经的收视女王陈乔恩也会被人诟病,这充分说明多元化时代“打破框架”的冒险远比“机械复制”的原地踏步重要得多。

因此,致所有在“机械复制”的“框架”中不可自拔的演员们,早日跳脱出来,尝试新鲜角色,方是应对今天观众 “日新月异” 口味的最佳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