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

4.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北京版作"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北京版作"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北京版作"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此处苏教版、北京版另起一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中考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中考夺冠之文言文解析四(1)

课本讲解

人教版课下注解:

[1]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2]辟:通"避",躲避。[3]如使:假如,假使。[4]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5]勿丧:不丢掉。[6]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7]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走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8]蹴(cù):用脚踢。[9]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0]辩:通"辨"。辨别。

[11]何加:有什么益处。[12]奉:侍奉[1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14]乡为身死面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从前。[15]已:停止,放弃[16]车心天性。天良。

苏教版注解: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21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珍贵的食品。[31苟得:荷且取德。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41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义。[5]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在这里指代办法。[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7]非独:不单,不仅。[8]丧:丧失。[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的俸碌如果不辩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丰厚的俸禄。钟,古代的量器。则,连词,这里表示假设。

中考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中考夺冠之文言文解析四(2)

北京版注解:

[1政惠有所不避也:所以有祸患也不逃避。患,指"祸患"。[2]甚于生:指义。[3]甚于死:指不义。[4]一軍 dn)食:一篮子饭箪,古时盛饭的容器,多用竹制。[5]一豆羹:一碗汤。豆,古时盛汤的容器,多用:冀,用房或菜调制的带汁食物。[6]行道之人:路上来往的人,[7]为之:接受了它(指万钟之禄)。四是市不河以已平:这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已,止。

重点词语

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助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古今异义

一豆羹豆:古义: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今义:豆类的总称

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是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钟: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一词多义

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介词,为了 (入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为:前一个是介词,为了;后一个是动词,接受而:呼尔而与之 而:连词,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表修饰关系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蹴尔而与之 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于:介词,表比较

万钟于我何加焉 于:介词,对于 得:故不为苟得也 得:动词,取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动词,通"德",感激

故:故不为苟得也 故:连词,所以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故:连词,所以,因此 则: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则:连词,那么

得之则生

则:副词,就

I.鱼,我所欲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2.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3.万钟于我何加焉 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做宾语,置于谓语前

4.所欲有甚于生者 状语后置句,"于生者"是后置的状语

中考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中考夺冠之文言文解析四(3)

文章理解

内容梳理

1.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本文除了"举例论证"外,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2.内容图解: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正面论证:义重于生舍生取义对比论证:反面论证:不义重于死得出结论:舍生取义人皆有之。

正面:一箪食,一豆羹,弗受,不屑

举例论证:

反面: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一忘义 乡为身死而不受 见利忘义

对比论证:;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失本心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出结论:失其本心

3.中心思想: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道路上,台面临许多重要挟择,我们应以义"为重,力了维护义,要不惜做到"舍生而取义"

4.豆:本文以"舍生取义"为旨展开论达,运用多种论诳方法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比嗡论证,说理透彻,体现了《孟子)长于言辞,文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向题理解(优质教学资料来源:百度文库"孤村冷雨夜")

1.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迸人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绐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议论正题作好了铺垫。

2.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鱼和熊掌对比,生与死(义)对比,乡与今对比等。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心"指什么?

答:在生和义不能得兼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

4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答:舍生取父。(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答: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6.文章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读完此文后你有何见解。

答: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中考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中考夺冠之文言文解析四(4)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就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就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荀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东西,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一桩不可以用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故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只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妤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让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