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我国历史上非常精彩的一段时期,它之所以富有魅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它完美诠释了"英雄不问出处"。
在三国时期想要飞黄腾达,出身名门或大富之家并不一定有用。举例来说,最终成就帝业的刘备不过织席贩履的没落贵族之后,而关羽、张飞、赵云等名将更是个个出身寒门,在三国乱世,有才能者有着无数机会。
对于"小人物也能在乱世中扬名立万"这一点,名著《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创作时对其也是格外注重。为了体现这一点,罗贯中专门设置了马忠这一角色,尽管在小说中并不起眼,但"五虎上将"中的两位,也就是关羽、黄忠二人一个被其生擒,一个被其射杀。
马忠并没有鲜明的特色、过人的武勇、丰富的剧情,但却能够立下当时许多顶级武将所难以企及的战绩,实在是令人不禁感叹造化弄人。
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率荆州兵马北伐,一时间连战连捷,威震华夏。
然而,随着关羽不断调兵攻打曹仁,原本守备江东的防线变得非常薄弱,东吴都督吕蒙趁机发兵袭取了关羽的后方。
关羽久攻樊城不下只好退兵,而他所率领的疲惫之师又被东吴军队以逸待劳击溃,这就有了后来英雄迟暮、败走麦城的著名剧情。
据《三国志》记载,等到关羽势单力薄后,"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而《玉泉寺碑铭》也说关羽是"为吴将吕蒙麾下所殛。"可见,真实的历史上,关羽并不一定是被马忠所杀,而到了《三国演义》中,关羽本欲突围,但遭到了东吴的埋伏,原文记载道:"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
关羽去世后,他所乘的赤兔马也被缴获。为了表彰马忠的贡献,孙权将马赐给了他,但通人性的赤兔马在丧失主人后"数日不食草料而死"。
章武元年(221),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建立了蜀汉。紧接着,他便点齐兵马,准备讨伐东吴,为自己的二弟关羽报仇。这次东征,刘备所依仗的主要是关兴、张苞这些新生代的将领,见他们在阵前英雄杀敌,刘备想到了其父辈关羽、张飞,于是发出了老将无用的感慨。
听到刘备说老将无用,年岁已高却不服老的黄忠坐不住了,他"提刀上马,引亲随五六人,径到彝陵营中",等到吴军到达,他便一马当先上阵迎敌。看到蜀汉派出了一个老头,吴军将领潘璋派出史迹迎战,但他"斗不三合,被忠一刀斩于马下",随后潘璋亲自上阵,也没能占到便宜,黄忠将其击退后"乘势追杀,全胜而回。"
第二天,潘璋知道黄忠不好对付,于是设下埋伏,先率军挑战黄忠,再假意战败引他追赶。
为了表示自己还有一战之力,黄忠谢绝关兴、张苞等人的助战,独自追赶潘璋,又因为潘璋手中使用的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为了替其报仇,黄忠战意更浓,对潘璋紧追不舍。
黄忠一口气追出三十里,而此时"四面喊声大震,伏兵齐出:右边周泰,左边韩当,前有潘璋,后有凌统,把黄忠困在垓心。"
黄忠见遭遇埋伏,本想撤退,但马忠再度出场,他"一箭射中黄忠肩窝,险些儿落马",随后吴军一拥而上,准备将黄忠就地斩杀。好在危急关头,关兴、张苞率军赶到,他们救出黄忠,成功撤回了大本营。
尽管得以逃出生天,但黄忠终究已经是年老体衰,在受到箭伤后一病不起,很快就死在了军营。
一番小规模攻防之后,真正的大战——夷陵之战爆发,此战当中,关兴为了给父亲报仇,在战场上专门追杀仇人潘璋,并将其逼得逃入山中。
在山里,关兴、潘璋先后找到同一处民居投宿。潘璋本想逃跑,门外关公却突然显圣,将其吓得魂飞魄散,被关兴斩杀。
关兴报仇后逃出,被潘璋的老部下马忠率军追上,危难关头又是张苞前来救援。
最终,马忠在麋芳、傅士仁援军的帮助下才将关兴、张苞等人击退。
此战过后,马忠便带着麋芳、傅士仁屯驻在江渚。当天夜里,麋、傅二人听到军中有人想要诛杀他们,去刘备那里换取功劳,于是非常惊慌。毕竟之前正是他们的反叛,才导致吴军轻易袭取荆州,擒杀关羽。
拥有蜀汉国舅身份的麋芳在一番思考后,与傅士仁趁夜割下了马忠的头颅,前往刘备处谢罪,手握擒关羽、斩黄忠两大战绩的马忠,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离开了人世。
至于麋、傅二人,自然没能得到宽恕,而是被关兴"剥去衣服,跪于灵前,亲自用刀剐之,以祭关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