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号称齐鲁大地,而齐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一方诸侯,一直是其中大国,春秋时更是曾称霸一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为众诸侯所忌惮。至战国时,又为“战国七雄”之一。而成就“春秋五霸”之首的国君,便是大家熟知的齐桓公,也就是公子小白。但是,在历史上其实有两个齐桓公。

一、公子小白,春秋霸主

齐国,为西周封国之一,始为侯爵,号称齐侯。其开国始君为大名鼎鼎的姜太公吕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姜子牙。公子小白,姜姓,吕氏,为吕尚第十二代孙,齐僖公之子,齐襄公之弟。襄公时,齐国内乱,管仲、召忽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莒国。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孙无知(僖公侄子)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公孙无知被杀,重立君主又提上日程。齐国正卿高傒和国懿仲事先暗地通知小白回国。鲁国听说以后也发兵送公子纠回国,并派管仲带兵堵截了莒国到齐国的路。其间,管仲一箭射中小白的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达齐国。这时小白早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等立其为国君。

齐桓公的历史贡献(历史上两个齐桓公)(1)

齐桓公小白塑像

小白即位后,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以励精图治。管仲拜相之后,与小白一起君臣一心,对内整顿朝政,厉行改革,对外尊王攘夷,存亡续绝。在这期间,齐桓公还起用了一批各有所长、尽忠职守的出色人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桓管五杰” (隰朋、宁戚、王子成父、宾须无、东郭牙)。齐国在改革中不断强盛,并逐渐称霸天下。先后攻灭谭、遂、鄣等小国,于公元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平定宋国的动乱。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这便是“九合诸侯”的第一次。此后,齐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北杏会盟后,与鲁在柯地会盟,与卫、郑、宋三国在鄄地会盟(齐桓公霸主地位开始确立),与鲁、宋、陈、卫、郑、许、滑、滕等国在“幽地会盟”(此盟,齐桓公被推为盟主,霸主地位得到承认),与各诸侯国会盟于葵丘,召陵之盟逼楚结盟,另有抗山戎援燕,抗楚援徐,抗狄重建邢、卫,等等。

葵丘之盟时,周襄王因齐桓公带头支持自己继位,便派宰孔赐给齐桓公祭庙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车马,这是周天子对于诸侯国的最高奖赏,也代表周天子承认了齐国的霸主地位。自此,齐国俨然代周天子号令诸侯,标志着齐桓公霸业达到了颠峰。

齐桓公的历史贡献(历史上两个齐桓公)(2)

齐桓公小白剧照

管仲逝世后,齐桓公不听其临终嘱托,任用奸佞易牙、竖刁、开方等人,造成三人专权,朝政日渐败坏。四十三年(前643年),齐桓公重病,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相争,造成五子夺位,混乱不堪。齐桓公病死后,五公子更是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以致于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七十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了,都没有人管。直到公子无亏即位后才把桓公收殓。齐国公一代霸主,周天子都敬让有加,最后结局却是如此凄凉。不过其任用奸佞,也是咎由自取了。

齐桓公死后,齐国辉煌不再。无亏在位三个月,逃到宋国的太子昭在宋襄公大军帮助下,攻打齐国,里应外合,势如破竹。无亏被齐大夫高子、国子处以绞刑。

二、齐桓公午,稷下学宫

有个成语叫“讳疾忌医”,说的是有“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韩非子·喻老》)。扁鹊在为蔡桓公看病时,从起病到病重,曾三次相劝要加以预防和治疗,但因为蔡桓公讳疾忌医而不听,至后来病入膏肓,再想治已是来不及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则称“齐桓侯”,所以扁鹊所至为齐国或者蔡国(蔡国原为姬姓封国,当时已经灭亡),所以齐桓公又称蔡桓公。这个主人公,便是另一位齐桓公。

(公子小白)桓公十四年(前672),陈历公子完(即田完,陈厉公妫跃之子)逃到齐国,桓公想任命他为卿,他不接受,桓公就任命他为工正。田氏在齐国到第五代时,势力逐渐壮大,到第八代时达到顶峰,直接废掉了原来的姜姓吕氏之齐,以己代之,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齐”。田午是“田氏代齐”第三代国君,其谥号也是“桓”,与公子小白相同。

田午在位时创建了“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一时人才荟萃,彬彬大盛,到齐宣王时规模达到鼎盛。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官办高等学府,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稷门附近。所谓“稷下”,是指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在这里,中国学术思想达到了真正的“百家争鸣”的高潮,其学术之论之辩可谓蔚为壮观,成为当时学术思想交流中心。黄老之学、儒家之学、法家之学和阴阳学家、法家、兵家、名家、农家……,天下贤士淳于髡、邹子(邹衍)、田骈、慎子(慎到)、申子(申不害)、接子、季真、涓子(环渊)、彭蒙、尹文子(尹文)、田巴、儿说、鲁连子(鲁仲连)、驺子(驺奭)、荀子(荀况)等都曾到学宫讲学、论辩。荀子更是三为学宫祭酒(相当于大学校长)。在此期间,学术著作相继问世,如《宋子》、《田子》、《蜗子》、《捷子》等(今已亡佚)。另外,《管子》、《晏子春秋》、《司马法》等书的编撰,都有稷下学士的参与。到(田)齐宣王时,受上大夫称号的稷下学士多达七十六人。稷下学宫的存在,为当时学术思想的“百家争鸣”开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先秦时期学术文化的繁荣。其自由的学术氛围,也为后世所称道。而稷下学宫的开创人田齐桓公,可以说起到了关键性的重要作用。

齐桓公的历史贡献(历史上两个齐桓公)(3)

稷下学宫遗址

田午之前,因齐国内乱(多认为是田午午弑其君田剡及孺子喜而自立引起),燕、魏、鲁、卫、赵纷纷趁机伐掠齐地。田午即位后,排除内忧外患,奋力抗争,并于前370年借机攻打燕国,夺取了燕国的桑丘,逐渐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三、两代桓公,各有千秋

《谥法》云,“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动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 两个齐桓公,虽是一国,却是两家人,一为吕氏,一为田氏。但两个人都是有为之君,前者厉行改革,富国强兵,称霸诸侯,一时实力无出其右者,足可号令天下,为天子敬让,为诸侯忌惮、宾服;后者虽说与前者相差不少,但文有稷下之学,影响力流传后世,武有中兴之举,恢复国势,也足可当得起“桓”字。

两个齐桓公,一个在春秋,一个在战国,相差近三百年时间,但若二人相见,不知是否会惺惺相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