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人 | 七柠 · 主播 | 李斌
在人类文明史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轨迹和它们运行的时刻表,一直是令人困惑的问题。
直到1619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出版了著作《宇宙的和谐》,人们对于五大行星的运行轨迹才算有了一致的看法,按照开普勒三大定律,行星在什么时刻的运行位置可以预言得分秒不差。所以他被后人誉为“天体运动的立法者”。
然而,开普勒虽然给出了行星运行的精确描述,但并没有给出行星要遵从这种运行规律的原因和潮汐的原理。所以,这项历史任务就落在了英国科学家牛顿的肩上。
对于潮汐的研究,一开始就有人意识到它的必要性吗?
其实,在欧洲社会,并不是一开始,哲学家和科学家们就准备去研究潮汐。而是随着一代又一代思想的传递变化,最终产生出对潮汐的研究学科和理论的。
数千年来,几乎欧洲的每个人都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视角看宇宙。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万物绕着地球做完美且永恒不变的圆周运动。
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有人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观点。16世纪,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与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运转。
然而教会意识到,一旦这个理论成立,对于教会势力会存在极大威胁,所以立刻将其封杀。但是冲击已经形成,科学革命的大幕即将开启。不久之后,开普勒和伽利略就相继给这古老的系统以重重一击。
哥白尼提出观点后的二三十年,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开始收集恒星与行星的运行数据。在他去世后,开普勒得到了大量研究记录,并以此为垫脚石,发展出自己三大开创性的行星运行定律。
开普勒在25岁时就出版了《宇宙的神圣秘密》,并在书中公然支持哥白尼体系。因为教会的压迫,当时没有一个天文学家敢于公开支持日心说。开普勒随即被开除教籍和软禁。
对于潮汐现象,开普勒是否有不同的见解呢?
答案是有的。
开普勒在研究出三大行星定律之后,注意到行星绕太阳运转速度各有不同,他揣测应该是太阳对行星施加了某种吸引力,行星离太阳越近,转速就越快。但是每个行星内部又有相应的抵抗力,海洋中的水没有飘向天空,就是最强有力的佐证了。所以他推测这推力与拉力的结合,引起了潮汐。
教会压迫下,潮汐的科学研究也停滞不前,尽管关于潮汐的说法时有出现,但人们还是不知道如何去解释潮汐的具体产生问题。
直到牛顿出现,才打破了当时无人知晓潮汐由来的尴尬局面。牛顿直接摈弃太阳,只取月亮和地球的互助作用,证明引力如何引出潮汐的理论。
地球自身运转产生了离心力,引力和离心力相互抗衡,使得月亮和地球处于稳定的轨道里。但在这两种力量下,海洋由于其强大的流动性,潮汐由此产生。
就这样,在无数科学家几百年的努力下,现代的大门向世人打开了,科技逐步替代了宗教信仰,开始发出强光,照亮心中迷茫。
这一次,我们共同了解了众多科学家,哲学家对于潮汐的不同看法。
明天,我们将继续阅读本书第五章节的内容,冲浪作为一项极限运动深受很多人的喜爱,本书的第五章就主要描述了冲浪者和潮汐之间神秘的联系。
许多选择会影响到我们的人生走向。那么,在共读之前,请问问自己,对于现在所从事的职业,您是否仍有热情,是否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