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历史杂志社。今天来聊一聊历史有名的“郑和下西洋”。话说在明朝永乐三年(公元一四零五年),永乐帝亲信之一的大太监郑和统率两万七千多人、二百余艘海船组成的浩大远洋舰队,从江苏刘家港出发,一路向南远赴太平洋、印度洋深处航行。

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地点(南京挖出了太监墓)(1)

郑和下西洋

这可谓是古代中国官方组织的一次最为浩大的航行,该航行的浩大之处不仅在于其规模,船只的庞大,还在于这是一次扬我国威、君威于万里海疆的最好体现。朱明王朝那时的海军远远胜于亚洲各国,其总实力更是远超同期欧罗巴各国海军相加。“郑和下西洋”这段佳话可是见记载于沿途各国的,不过在其结束后的数百年见,各国学术界专家们对其舰队中最为著名的“宝船”规模看法不一,各有春秋。

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地点(南京挖出了太监墓)(2)

郑和像

如我国的某些学者旁征博引地指出当时的"宝船"排水量最少也有一万吨,这种石破天惊的言论当然会引起业内众人讨论,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不少。毕竟在那个工业化才刚刚开始萌芽的阶段,怎么可能出现这么大规模的木质船只,但是这些反对言论随着南京一个太监墓地的考古发掘而渐渐消失,“宝船”规模真相开始逐渐涌出未知的水面。

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地点(南京挖出了太监墓)(3)

明太监墓

公元二零一零年六月,金陵故都的考古专家,在江宁区的一个小山包意外的发现了一座虽已被盗严重的明朝砖室结构墓葬,但是他们仍然很兴奋,因为该墓墓主是大名鼎鼎的太监洪保。洪保何许人也?他和有名的郑和命运相同,同是有着云南籍贯的回民,而且都是在朱明开创者朱元璋的大将蓝玉手下被俘虏至金陵的。他与郑和又是极其幸运的,因为他们遭受宫刑后有幸进入燕王府成为以后的明成祖朱棣的贴身太监。

像洪保,郑和两人的名字都是因为服侍有功被朱棣恩赐下来的。而在朱棣的洪武年间,洪保曾经多次作为副使随舰队第一指挥者郑和一起远赴海外,完成圣山交代的“使命”。在考古学家看来这么一位传奇人物的墓穴肯定有着不小的“收获”吧,遗憾的是专家们发现这座墓葬时已被盗墓者劫掠一空,所幸的是有一些墓志铭文留下。

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地点(南京挖出了太监墓)(4)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留下的这些铭文中最有价值的当属寿藏铭,它是洪保六十五岁时刻凿而成,全文先介绍墓主人的生平事迹后又详细的描述了墓主人随着郑和下西洋的舰队赴麦加圣城朝拜的经历,而这短短的数百字就让专家学者解开了许多谜团。

像从该铭文上,一些学者们就发现了当时洪保乘坐的"大福号"旗舰,排水量竟然达到了五千料(一料约合零点五吨,换算成吨位制即二千五百吨)。大家要知道“郑和下西洋”百年后令许多西方人洋洋自得的哥伦布远洋发现新大陆时,所率领的不过是百多吨的小帆船罢了。令人遗憾的是,当时的许多文人官僚认为“下西洋”劳民伤财所以一把火把所有的海图与宝船烧毁,不得不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失误啊。

作者

历史杂志社主笔团 | 冷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