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人们在生产、生活和相互交往联系中为了识别不同的地方,就给每一个地理实体赋予一个名称代号,就好比我们的名字一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文化环境,受到历史文化、古音遗存、约定俗成前人误读的影响,许多地名的读音和如今普通话有很大不同,造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看都会,一读都错”的怪现象。

现以四川省一些熟知的地名为例,列举如下:

犍为县,在今四川省乐山市,我敢肯定90%以上的人都会读错,这个“犍”是个多音字:

四川地名来历包括历史文化典故(遇到的地名你认识吗)(1)

①读作“jiān”,作名词用,为阉割的公牛;作动词用,是阉割的意思。

②读作“qián”,仅作为地名用,例如犍为县。西汉建元六年朝廷在今四川省宜宾县西南设置犍为郡,郡下辖犍为县,故有此称呼。之所以读“qián”,很显然是古音保留下来的缘故。

筠连县,在今四川省宜宾市,“筠”也是读错频率很高的字,它有两个读音:

四川地名来历包括历史文化典故(遇到的地名你认识吗)(2)

①读作“yún”,本义是竹子的青皮,竹皮,后也特指竹子。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竹筠”,借竹子来比喻好友的品格高洁。

也可作人名。例如唐朝著名的“花间派”词人温庭筠,还有著名的革命烈士江姐。江姐原名江竹君,被捕后临时化名为江竹筠。值得注意的是在江姐的老家自贡乃至整个四川,还是习惯读作“jūn“,这算是一种约定俗成吧。现代汉语词典已经统一读音为”yún“。

②读作“jūn“,仅作为地名使用,例如筠连县

荥经县,在今四川省雅安市,“荥“也是个多音字:

四川地名来历包括历史文化典故(遇到的地名你认识吗)(3)

①读作“yíng”,地名,例如荥经县,源于《集韵》的”萦定切“。也作穴位名称,荥穴。

②读作“xíng”,地名,例如荥阳市,在今河南郑州,源于《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的“惠扃切”。

看到这里,你会觉得奇怪,为什么都用作地名,读音却不同呢?其实都不过是古音遗存,当地人约定俗成而已。类似的还有山东莘县,读作“shēn”,上海莘庄,读作“xīn”。

四川地名来历包括历史文化典故(遇到的地名你认识吗)(4)

此外,还有①嘉阳桫椤湖景区,“桫”读“suō”,不要读成“shā”。

四川地名来历包括历史文化典故(遇到的地名你认识吗)(5)

②僰王山景区,“僰”读“”,本意为中国古代西南地区某一少数民族的称呼,不要读成“jí”。这是个生僻字,僰王山原名也叫“博望山“。

四川地名来历包括历史文化典故(遇到的地名你认识吗)(6)

③罨画池,“罨“读”yǎn“,本意是捕鱼或捕鸟的网,引申为覆盖,敷。是个生僻字,很容易读错。罨画,就是色彩鲜明的绘画。

四川地名来历包括历史文化典故(遇到的地名你认识吗)(7)

④郪江古镇,“郪”读“”,虽是个生僻字,但认半边也能读出来。该镇是春去战国时期诸侯国郪国王城所在地,西汉设置郪县,三国蜀汉在此地设东广汉郡。

⑤绵虒古城,“虒”读“”,不要读成“chǐ”,本意是一种行走水中,似虎有角的兽,这也是古城名字的由来。

四川地名来历包括历史文化典故(遇到的地名你认识吗)(8)

⑥賨人谷景区,“賨”读“cóng”,本意是我国古代秦汉时期四川、湖南等地少数民族缴纳的一种赋税,也代指这些少数民族。生僻字,估计都不认识。

四川地名来历包括历史文化典故(遇到的地名你认识吗)(9)

⑦窦圌山风景区,“圌”读作“chuán“,《说文解字》里解释:”篅,以判竹,圜(环)以盛谷者。“大诗人李白年青时游历此山,写下《题窦圌山》的诗,后人取其”团团然“之意,将”篅“统一写为”圌“。

另一个读音为“chuí“,山名,例如圌山,位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东长江边上。

四川地名来历包括历史文化典故(遇到的地名你认识吗)(10)

当地已经约定俗成的这种称呼,我们不必纠结,只需记住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