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辛弃疾最简短的三首诗(辛弃疾的一首词)(1)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著名词人,爱国将领,文武双全,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辛弃疾现存600多首词,词作题材广泛,其中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狂放不羁的“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清新的乡村气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还有无奈时的一声感慨“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但其实辛弃疾写词实属无奈,他毕生的理想,始终是一腔热血奔赴战场,抗击金军,收复中原!

可惜怀才不遇,襟抱未开,不能施展自己的军政才华,只能将自己的情怀、思想寄托到诗词的创作中。正如他词中所写,“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最简短的三首诗(辛弃疾的一首词)(2)

遥想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本可以在金国守着自己的家,谋个一官半职,但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南下,在北方揭竿而起,带领一支2000人的义军翻山越岭投奔耿京。

在耿京的队伍中,有一位僧人义端,也率领千余人而来,虽与辛弃疾交往亲厚,但此人居心叵测,抗金意志并不坚定,一心只想保全自己,捞点好处。

义端在一个晚上,偷走耿京的大印投奔金国。辛弃疾主动向耿京请命给他三天时间,如若三天抓不到,情愿受军法处置。结果辛弃疾一个晚上就抓回了义端,一剑斩首,提着大印和义端的人头回到军营。

从此他在耿京营中名声大振,耿京对他非常器重,随后委托辛弃疾与南宋朝廷商谈归顺事宜。不料就在辛弃疾离开军营没几天,叛将张安国杀掉耿京,率兵投降金国,被金国任命为济州知州。

得到消息后的辛弃疾,集合旧部50人里应外合潜入5万士兵驻守的金营,只身一人大摇大摆谎称朋友应邀喝酒,闯入主帅的营帐,一把擒获正与金军酣饮的张安国,随后冲出金营,将叛将交给朝廷斩首。

正如他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所写: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生子当如孙仲谋”想当年,孙权年少有为,有非凡的胆识和智谋,而生擒张安国的这一年,辛弃疾仅23岁,以五十对五万,通过精密策划和过人的胆识抓住叛徒,并且最终全身而退。

《宋史.列传第一六0》写道,这简直就是《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对张翼德的评价:“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多年以后,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再次回忆他人生的这一高光时刻。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43年前的那一个夜晚,自己与金军周旋,虽然疲惫不堪但热血沸腾,虽然险象环生但豪气干云。

本以为自己从此可以一路腾飞,受朝廷重用,杀敌建功,但谁知,南归后不久自己的队伍就被解散,南宋朝廷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一个没有实权的小官。

此后的很多年,辛弃疾一方面因为南宋重文轻武,一方面因为他“归正人“的身份,仕途一直坎坷起伏,也曾任命高官,离他的抗金事业仅一步之遥,也曾被贬,无所事事,作诗填词,打发时间。

辛弃疾最简短的三首诗(辛弃疾的一首词)(3)

朱孝中淳熙十四年(1187),宋高宗赵构病逝,高宗是宋金议和派的后台,他的去世给主战派带来一丝希望。陈亮给朝廷上书,建议启用非常之人,建非常之功,推荐朱熹和辛弃疾。并邀约朱熹和辛弃疾一起会于紫溪(今江西沿山县以南),共谋恢复河山大计。

此时的辛弃疾已被罢官,退居在江西上饶带湖,遗憾的是,这次三人的风云聚会,龙虎相逢,朱熹没有前来赴约。陈亮与辛弃疾两人见面相守十余天后,飘然而去。

陈亮走后,辛弃疾内心惆怅不已,忍不住骑马去追,想多挽留朋友住一些时日,行至清江(今江西信江上游)时,天寒地冻,雪深路滑,不能前行,只能半夜投宿在吴氏泉湖四望楼,回想两人朝夕相处的十余天,共同失落的信念和理想,现实的无奈与心酸,只能把酒独饮。

在这期间,又多次想起曾在耿京营中的那段军旅生涯,金戈铁马无数次的在他梦中出现,写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陈同甫,即陈亮,“八百里”是牛的代称,“五十弦”原本指瑟,在这里指军营里的军乐声。

“塞外声”只的是边塞之地的乐声、战歌。

诗词大意为:

喝醉酒后,将灯挑亮,拔出宝剑,在灯下细细地看剑,不由得回想起自己那些驰骋疆场的岁月,一切恍然若梦!似乎又听到军营中响起了嘹亮的军号声。

军乐奏起,战歌唱响,牛肉也烤好,即将分给士兵们,大军即将出征,大帅马上点兵。

想当年,沙场征战,胯下的的卢马快如闪电,弓弦响处犹如霹雳,将士们虎虎生威,个个都是精锐。

对于我和这些将士们来说,收复河山,雪耻靖康,足以生前建功、身后留名。可惜啊,我垂垂老矣,曾经的雄心壮志,也都灰飞烟灭。

“可伶白发生”,前面说了这么多让人热血沸腾、慷慨雄壮的话,可是有什么用呢,我已经白发苍苍,年近五十矣,还有机会实现人生的愿望吗?还能盼来北伐的那一天吗?想想不禁悲从中来。

辛弃疾最简短的三首诗(辛弃疾的一首词)(4)

南宋开禧二年(1206),北伐开始,宋军旗开得胜,取得了接连胜利,辛弃疾赴任镇江,也开始着手北伐准备。他招募重兵,严加训练,然而没过多久,67的辛弃疾被一些唯恐抢了功劳的人嫉恨,又一次担上莫须有的罪名,被免除官职。

开熹三年(1207),辛弃疾一病不起,也许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理想的破灭,也许是身体经年累月的病痛,也许是被罢官的满腔郁闷。

病倒的日子里,回想自己的一生,到底得到过什么,又失去过什么,原来不过都是“翁比渠侬人谁好,是我常、与我周旋久。宁做我,一杯酒。”

原来这一生都是自己与自己在周旋!

这年八月,朝廷使者策马向辛弃疾的家驰骋而来,原来朝廷已无可用之人,剩下的年轻将领也不堪大用,又想起退居的辛弃疾!使者念着:如今北伐的关键时刻,朝庭需要您回去主持大局!

北伐的机会终于来了,可是来的是这么晚,想起自己在镇江布的防线,想起曾经上疏的《美芹十论》,想起生擒张安国的那个黎明……如今自己躺在病榻之上,如果可以再年轻哪怕2岁,自己一定可以重整河山,让这个分裂几十年的国家重新合并到一起。

开禧三年九月初十(1207年10月3日),辛弃疾去世,68岁的他临时之前还在大喊:杀贼,杀贼!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一生终身不改其志,从万里江山到灯火阑珊,用一个人的力量对抗整个时局,终究是无力回天!

辛弃疾去世后的69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俘虏5岁宋恭宗,南宋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