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詹钘

视频剪辑 王鹏

11月15日上午,袁隆平在长沙市唐人万寿园陵墓下葬,其生前的同事和学生前来送别。当天下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第三代水稻研究项目主持人、袁隆平弟子李新奇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安葬地曾考虑过安江农校,但最终选择安葬长沙。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冲破了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袁隆平院士逝世安葬地(袁隆平院士安葬长沙)(1)

1976年起,杂交水稻的成果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

今年5月22日,袁隆平老人与世长辞,享年91岁。

袁隆平老人的一生都献给了杂交水稻。在今年9月份的一场袁隆平事迹报告会中,儿子袁定阳讲述,5月中旬的一个晚上,袁隆平突然进入了昏迷,在医生的抢救下苏醒后,在弥留之际还想着召集大家开会,“不然就来不及了。”

从5月与世长辞到11月才安葬,原因之一是因为安葬地点一直没有确定。李新奇告诉记者,江西德安、湖南安江农校、长沙都曾是备选的地方。

袁隆平祖籍在江西,但出生后在当地待的时间较短;上世纪六十年代,袁隆平正是在湖南怀化安江农校任教时,首次发现了天然杂交水稻,所以安江农校对其也有着特殊的意义。不过,因为学校地点位置较偏僻,经多方考量,还是选择将其安葬在长沙市唐人万寿园陵墓。

李新奇说,选择在长沙,主要是因为这里方便举行祭奠活动,也方便各界人士悼念,而且袁老在长沙也工作了三四十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