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之下,文人得以呼吸自由的空气,一切的时光好似凝固,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墨,写下了一篇又一篇传承数千年的诗作。

透过诗作,不仅能窥探他们所度过的往昔,还能诠释他们所拥有的人生。

正所谓人生百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这就让他们写诗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根据他们的风格,后人还为他们起了各种各样的牛气哄哄的外号。

白居易是怎样评价他的诗(白居易巅峰时刻的经典之作)(1)

比如说李白被称之为诗仙,杜甫被称之为诗圣,王勃被称之为诗杰,李贺被称之为诗鬼,陈子昂被称之为诗骨,贺知章被称之为诗狂……

如果真要将这些诗人的外号全部罗列出来,估计得用掉好几张A4纸,但是在这些诗人中却有个非常例外的存在,他一个人就得到了两个外号,而且这两个外号都不简单,一个是诗魔,一个是诗王。

这位大诗人就是白居易。

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他的诗词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也平易通俗,让人读起来直呼过瘾。

白居易是怎样评价他的诗(白居易巅峰时刻的经典之作)(2)

那么白居易与李白、杜甫相比,究竟谁能坐上大唐第一诗人的头把交椅?

其实他们三人各有千秋,有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所以要说谁比谁强,还真不好做盖棺之定论,不过有人却认为,白居易在最巅峰时刻写出来的经典之作,要完胜李白和杜甫,读起来令人拍案叫绝。

那么白居易的这首巅峰之作,究竟是他众多作品中的哪一首?

白居易少有才名

唐代宗大历十七年,河南新郑的一个白姓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出生了一位男婴,或许正是期盼着将来这个孩子能衣食无忧,住上好房子,家人便为他取名为:居易,字乐天。

可是这孩子并没有给他们家带来应有的宁静,反而在他出生后不久,当地便发生了动乱,藩镇李正已割据了河南十余个州县,自立为王,使得百姓民不聊生。

白居易是怎样评价他的诗(白居易巅峰时刻的经典之作)(3)

等到白居易两岁的时候,他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着他的祖母也病逝了,好在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已经扛起了家中的重担,还当上了徐州彭城县的县令。

在战乱之中,白季庚与徐州刺史坚守徐州,大大打击了叛军的嚣张气焰,他也因此升任为徐州别驾,逐渐长大的白居易并没有因为家境小康就荒唐度日,反而读书十分刻苦。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孩子如果太早读书写字并不是太好,尤其是写字写的早,会影响手指的发育,但显然白家人还没有这个认识,所以对于白居易的用功,家人很开心。

白居易是怎样评价他的诗(白居易巅峰时刻的经典之作)(4)

居易为了读书嘴巴里都生了疮,而且手都磨出了茧子,赤裸裸地是“别人家的孩子”,生子当如白居易,人生简直不要太轻松,妈妈就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学习了。

在白居易十几岁的时候,就因为读书太用功,而把自己读成了少白头,完美匹配了自己的姓氏。

这么用功的孩子,没道理不成功,所以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了才华的代表名词,这也让他的心气极高,即便是后来当了官,依然不肯轻易弯腰,以至于将京城里的那些权贵,全部得罪了一遍。

白居易是怎样评价他的诗(白居易巅峰时刻的经典之作)(5)

后来白居易自然无法在京城呆不下去,只好灰溜溜地去外地当官,这下白居易算是看明白了,人活一世要懂得享受,便开始真正向“乐天”迈进,而豢养歌姬也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一大爱好。

白居易诗词中的女人

自古以来,评判佳人的标准有很多,什么樱桃小口,什么小蛮腰,什么前凸后翘等等,可是我要说的是,这些标准其实都是白居易贡献出来的。

他曾在诗中这般写道: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还别说,读起来这两句诗,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一个如花似玉的美人。

白居易是怎样评价他的诗(白居易巅峰时刻的经典之作)(6)

只是很少有人知道,樊素口和小蛮腰一开始可并不是白居易自己评判美人的标准,这其实是两个人,确切地说,是白居易豢养的两个家妓,她们的名字就是樊素和小蛮,白居易就是觉得樊素的嘴巴和小蛮的腰特别迷人,所以就将她们写进了诗里。

当然这两人可不是白居易家中仅有的家妓,在白居易的家中还有菱角、谷儿、红绡、紫绡等人,而白居易人生中最大的乐趣就是:

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

在白居易的家中,当真美人如画,她们各个才貌双全,如果有幸能穿越回白居易的家中,想必定会遇到一支唱跳女团,那画面实在太美,我可不敢看。

白居易是怎样评价他的诗(白居易巅峰时刻的经典之作)(7)

不过白居易对琵琶确实很执着,尤其是对会弹琵琶的女子更是好到不行,而他的巅峰时刻所写的经典之作,就是大名鼎鼎的《琵琶行》。

白居易的巅峰之作

《琵琶行》是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通篇共有616个字,也是语文教材中必备的古诗词,只是想必现在很少有人能完整背诵了吧。

白居易是怎样评价他的诗(白居易巅峰时刻的经典之作)(8)

既然如此,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将全文贴出来,诗曰: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沈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蜀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小处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是怎样评价他的诗(白居易巅峰时刻的经典之作)(9)

这首诗作虽然很长,但其中却诞生了很多后世知名的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首诗作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巧,重点勾勒出了她不幸的经历,揭露出了封建社会下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的不合理现象。

白居易对琵琶女怀有深切的同情,当然也表达了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白居易当真是位大诗人,从小处入手,直接洞悉了社会百态。

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极易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夸,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可谓雅俗共赏。

这也怪不得有人说,仅凭这首巅峰之作,白居易就超过了李白和杜甫。

白居易是怎样评价他的诗(白居易巅峰时刻的经典之作)(10)

会昌六年,白居易病逝于洛阳,享年75岁,被朝廷追赠为尚书右仆射,谥号为“文”,葬于洛阳香山。

唐宣宗李枕听闻之后,内心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一首悼念诗: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首诗可以说是对白居易一生的高度总结,乐天,呵,乐天……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等。

(图网,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