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源性猝死?如何急救?猝死类疾病又如何编码?

猝死(Sudden death,SD)是人类的最严重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猝死定义为“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从发病到死亡在6小时之内即可认定为猝死,但这仅是一家之言。

心源性猝死,即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简称“SCD”)系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可发生于原来有或无心脏病的患者中,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在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死亡,属非外伤性自然死亡,特征为出乎意料的迅速死亡。91%以上的SCD是心律失常所致,而某些非心电意外的情况如心脏破裂、肺栓塞等亦可于1小时内迅速死亡,但其发生机制及防治则与心律失常性猝死相异。

猝死案例分析及讨论(猝死疾病编码详解)(1)

心源性猝死急救的七大步骤

事实上,虽然猝死是突然发生,但大部分人还是有迹可循,而对猝死的认识和急救,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其治疗效果。对于猝死,最关键的处理是在其发生后的黄金四分钟内,努力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方法,在专业救援到来之前,能为患者争取一线生机。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急救的步骤:

第一步:发现有人倒地时,在确认周围环境安全后,拍打病人双肩,在他耳边呼唤,看能否将患者意识唤醒;

第二步:确认患者失去意识后,拨打急救电话120,简要说明情况和所处的位置;

第三步:用食指和中指轻触患者喉结旁、感受是否有脉搏跳动,也可以观察患者胸部是否有起伏,但注意时间不要超过10秒钟;

第四步:采取急救措施前,将患者摆放至仰卧体位;

第五步:施救者两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为5-6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第六步:将患者下颌抬起,头部后仰,开通气道。每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交替进行2次人工呼吸;

第七步:现场如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胸外心脏按压之后,立即配合使用AED,按照语音提示操作,能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猝死案例分析及讨论(猝死疾病编码详解)(2)

据统计,目前每年有54万人死于心搏骤停,每天约1500人死于心搏骤停,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个人死于心搏骤停,希望这位艺人的猝死能给普通大众警醒。

猝死应如何编码?

猝死的内涵可以浓缩成6个字,即患者是“因病突然死亡”。这6个字准确精炼地概括了猝死内涵的三要素。

一、患者已经死亡。故患者没有死的,一律不能认定为猝死。猝死是终结性诊断,是盖棺定论。因此猝死是只能预防,不能治疗的疾病,任何能够治疗甚至治愈或复苏成功的情况都不能称为猝死。

只有死亡病历才会出现猝死这个诊断,若出院时患者未死亡,病案首页中出现了猝死的诊断,那这份病历存在严重的疏漏。

二、患者属于自然死亡,即因自身疾病而死亡,死亡起因于患者身体内部因素。而不是死于患者身体的外部因素,不是死于溺水、触电、自缢、中毒、低温、高温、暴力、失血、外伤、麻醉、手术等非自然原因。

猝死的诊断只有在无外部因素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

三、猝死是突然发生的,其发生时间是不可预料的,也就是说患者并没有出现即将死亡的征兆,故没有人认为该患者将要死亡,但死亡偏偏发生了。因此,凡能预料的死亡都不属于猝死。临床最常见的就是终末期疾病的患者,如癌症晚期、各种疾病的晚期等,患者的生命逐渐走向尽头,临床上的相关表现有目共睹,一旦患者离去,此种死亡就不是猝死。

死亡终末期疾病的患者,有具体病因,如冠心病患者因为呼吸衰竭而死亡,是不能下猝死的诊断的。

猝死案例分析及讨论(猝死疾病编码详解)(3)

猝死相关的编码,在ICD中有以下几类:

1.类目R96其他猝死,原因不知。

亚目R96.0为瞬间死亡,通常所说的原因不明的猝死应分类于此亚目;亚目R96.1为死亡发生于症状起始后24小时以内,另无解释,此编码使用频率较低。

2.类目R95婴儿猝死综合征。

婴儿猝死综合征(简称SIDS),系指引起婴幼儿突然死亡的症候群,本病根据患儿健康状态及既往病史完全不能预知,且常规病理解剖也不能发现明显的致死原因。婴儿猝死综合征是2周~1岁婴儿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占该年龄组死亡率的30%。

需要注意的是,与猝死不同,R95婴儿猝死综合征的诊断与编码可以适用于曾发生过SIDS而被及时抢救过来的婴儿(有称为“几近死亡儿”)。

3.类目O95未特指原因的产科死亡下,有产褥期猝死的拓展码。

此编码适用于产后6~8周,在产褥期内的患者。当然,有明确病因,疾病终末期死亡的患者也不能使用此编码。

4.在类目I46心脏停搏中,亚目I46.1为被描述为心脏性猝死。此亚目下有心源性猝死的拓展码,在国家临床版2.0中,心源性猝死的编码为I46.100x001。

心源性猝死也称为心脏性猝死,它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患者突然死亡。心脏性猝死在所有猝死患者中占绝大多数,长达26年的FraminghamStudy大规模的研究显示,在全部猝死患者中,心脏性猝死占75%。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猝死,见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美国心脏协会研究指出:“25%左右的冠心病患者以心脏性猝死为首发临床表现。”国内文献指出:“在心脏性猝死的患者中,80%的成人死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关”。心源性猝死为使用频率较高的编码。

通过上述讲解,我们知道I46.1心源性猝死这个编码也是适用于死亡患者。那么,若患者“猝死”,后抢救成功,应如何编码呢?

有人要说,那就编码至I46.9未特指的心脏停搏。在国家临床版2.0中,I46.9下有两个拓展码,分别为I46.900心脏停搏和I46.901呼吸心跳骤停。

猝死案例分析及讨论(猝死疾病编码详解)(4)

在这里,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心脏停搏。

在临床上,心脏停搏是指心脏完全丧失电活动,处于无收缩的静止状态,又称心脏停顿、全心停搏。心脏停搏和心脏骤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心脏停搏是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

对于反复发作的短时间的心脏停搏应尽早植入心脏起搏器,积极治疗原发性心脏疾病,必要时用增加心律的药物,如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对长时间的心脏停搏应尽快给予有效的心肺复苏,尽早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成功复苏的患者应择期植入心脏起搏器。

再来看类目I46心脏停搏中,亚目I46.0为心脏停搏复苏成功。重新看上面的问题,患者“猝死”后抢救成功,不能编码至I46.1,而应编码至I46.0。

在这里,我们且不讨论I46.9心脏停搏的用法。也留给大家共同思考这个问题,临床上与ICD中心脏停搏的含义是否相同?心脏停搏与心脏骤停应如何区分?ICD中心脏停搏的编码有哪些,都应如何使用?I46.9是否仅适用于死亡患者?

讲解完猝死相关编码,又到了首页质量的关键,那就是猝死类病历,主诊应如何选择?

关于这里病历的主诊选择,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正常工作生活作息下,患者心脏骤停入院抢救无效后死亡,患者无任何心脑血管病史。医生诊断为不明原因猝死。此种情况主诊应选择R96猝死。

2.正常工作生活作息下,患者心脏骤停入院抢救无效后死亡,医生诊断为心源性猝死。此种情况主诊应选择I46.1心源性猝死。

3.患者入院治疗心肌梗死,做了PCI手术,术后5天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医生诊断为心源性猝死。此种情况根据主要诊断选择原则,主诊应选择对患者健康危害最大、消耗医疗资源最多、住院时间最长的疾病心肌梗死,而心源性猝死I46.1应作为其他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