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可能都听说过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语文教科书上也有这篇文章,不过很多大龄的朋友应该差不多都忘记具体内容了吧?我就先给简单介绍一下。

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出自《列子·汤问》。编者列御寇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原作的文言文我就不摘抄了。简单翻译成白话文,让大家明白一下就好:

一天,孔子在游历的途中遇到两个小孩在争辩,怀着好奇心的孔老夫子就上去打听俩小孩在为什么争辩。

只听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说: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一些,中午的时候历任近一些。

第一个小孩解释他的观点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象车盖一样大,而到了中午只有盘子一般大。这不就是近看时大远看就小了吗?

另一个小孩反驳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清凉,到了中午却象把手伸到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远的时候凉近的时候热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哪个小孩说得对。

两小儿辩日

这个故事现代人给出了很多理解和思考,譬如: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学无止境....等等不一而足。也有的说是古人对这个涉及到天文、几何、光学等各种知识的深刻思考......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但是到底古人是如何看这个问题本身的呢?我们恐怕还要从作者身上寻找答案。作者列御寇列子是介于老子和庄子之间的道家学说代表人物。他的著作主要也是体现道家思想的思辨精神和对宇宙认识。道家思想的出世精神和儒家思想的治国安邦有着一定的冲突。

两小儿辩日真正的答案 古代学者是如何解释两小儿辩日的(1)

列御寇

所以列子才编撰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如今人所说的一样,什么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之类的,而是通过对孔子的质疑来表达对儒家思想的一种反对的态度。

至于列御寇本人对这个问题是否有答案,我想恐怕他也未必能给出一个清晰明了的答案。不然故事的结尾就不会只是两个小孩对孔子的讥笑,而是一片洋洋洒洒的科学论文了。

受限于时代科学发展的制约,古人不可能对这个问题给初一个明确的答案。就算到了今天,要答复这个问题,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我们能从中领悟出一些古人的思辨精神,也是一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