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江的黑矮说起(从宋江的黑矮说起)(1)

真实的宋江像

小说《水浒传》里的宋江,形象特征为黑矮肥胖。搬上荧屏只需选个中年发福、身高见绌的演员,至于面部的颜色,则是可以化妆的。但在小说里怎样使宋江的肖像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呢?《水浒传》的作者采取的办法是不厌其烦地重复。从叙述语言中“面黑身矮”的正面概括开始,以后就变着法的数落了。如刘知案老婆对丈夫说:“兀那个黑矮汉子便是前日清风山抢掳下我的贼头!”李俊问李立道:“这囚徒莫不是黑矮肥胖的人?”当宋江来到江州牢城,戴宗还不知道这人就是宋江,向他要钱时,骂道:“你这黑矮杀才,倚仗谁的势要,不送常例钱来与我?”当李逵初见宋江时问戴宗:“哥哥,这黑汉子是谁?”当黄文炳询问是谁题的“反诗”时,酒保答道:“面颊上有两行金印……生得黑矮肥胖。”宋江在清风寨夜看小鳖山 作者写他在人背后看不见,陪他去的人特地分开众人看,这就把身材短矮的特征烘托出来了。

艺术描写不断重复,有以多胜少之妙。反过来说,一笔勾勒,以少胜多的点睛传神,也能收到很好的审美效果。《水浒传》中的“没毛大虫”牛二出场时,作者没有刻画他的容貌,只是通过街道边的人炸窝乱窜,大喊“快躲了,大虫来也”的描写,寥寥数字,就把牛二那副流氓无赖相和专在市井胡作非为的特征生动而逼真地揭示出来。书中的白描传神之笔俯拾皆是,如吴用到石碣村游说阮氏三雄入伙劫生辰纲的一段:“到得门前看时,只见枯桩上缆着数只小渔船,疏篱外晒着一张破鱼网,依山傍水,约有十数间草房。”着墨无多,便是一幅带点野趣的文人写意画。

比较描写是艺术规律的重要范畴,《水浒传》在这方面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武松与武大郎从外貌到气质、性格都形成对比:一个“身长八尺,一貌堂堂”,一个“不满五尺,面目生得狰狞”;一个是强悍俊拔的英雄,一个是软弱无能的懦夫。如此互相映衬,使兄弟二人的形象愈发鲜明。林冲和武松吃官司之后,都曾由公差押解到流配场所。但当过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逆来顺受,甘任公差摆布;作为县镇贫民的武松,则在公差面前半点不受欺,处处占上风,这些描写显示了梁山英雄的个性差异。至于李逵和张顺在清波碧浪中翻滚搏斗,一个露通体霜肤,一个显浑身黑肉,不正是一幅“好汉识好汉”的打斗图吗?

《水浒传》的另一成功的艺术经验是力避雷同的多样化性格描写。宋江黑矮肥胖的肖像特征需要重复,而涉及到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宜极尽腾挪变幻的腕力。本文仅举一例:宋江、戴宗和李逵同桌吃酒,各走各的路数。宋江、戴宗把盏互敬,李逵却独自用大碗牛饮。宋江以辣鱼汤来醒酒,鱼汤不鲜不吃。戴宗则说:“是腌的不中吃。”李逵则不管不顾 不仅“把手去碗里捞起鱼来,和骨头都嚼吃了”,而且伸手将宋、戴碗里的鱼也捞去吃了。“滴滴点点淋一桌子汁水”,又把三碗鱼汤连鱼带骨头一扫而光,捻指间又吞了二斤羊肉。作者对三个人的描写互不雷同,于是,宋江的文雅,戴宗的知礼,李逵的憨直、粗野,都清晰地显露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