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傻瓜”又来了。

“大家排好队一个一个来,按照登记的数量领取,领回家要好好养。”年轻的葛克朗扯着嗓子,冲面前拥挤混乱的人群大声喊着。

在江苏省阜宁县三灶镇前三灶村,120户贫困户正在领取免费的小鸡苗。

街上卖的小鸡能活吗(自购4万只小鸡送村民被骂)(1)

这是葛克朗第二次大规模地向村民免费分发小鸡苗了。2017年,他曾发放了4万只土鸡苗,一年后以高出普通回收价近一倍的价格,回收2.16万只土鸡,再通过淘宝对外销售,一年时间就帮村里增收108万元。

免费发放鸡苗,还高价回收,他甚至还把每年利润的15%捐给村里的孤寡老人,这个全村老人都看着长大的“葛大郎”,成了带动全村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傻瓜”。

为什么不去做农村代购?

2013年,葛克朗毕业于江苏盐城高等师范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半年中换了几个工作,但都不如意。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老家发现家家户户都在养鸡养鸭,当时就想,“很多人去国外做代购,但似乎还没有人代购农产品。”

那年冬天,他开了淘宝店。

在这个距离古黄河流经之地仅十几公里的苏北小村,不少村民在门前或围起栏杆,或散养起了十几、几十只鸡,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当地土鸡的销售渠道为菜市场、集市或鸡贩子上门收购,土鸡多在10多元一斤。但如果转手卖到几百公里外的上海或者南京,往往能获利好几倍。

葛克朗开出比普通收购价高一倍的价格,采购留守老人的土鸡,并拍下老人们的养鸡生活照,挂在淘宝店里。

村民们听说一只3斤多重的土鸡,卖给村里的大郎,能够比原来多赚20块钱。大家争相都把土鸡卖给他。

仅仅过了一个春节,到2014年2月份,葛克朗的网店销售额就突破了60万元;2015年,突破300万元;2016年,突破630万元;2017年,甚至达到680万元。

街上卖的小鸡能活吗(自购4万只小鸡送村民被骂)(2)

免费发放4万只小鸡苗

网上巨大的需求让葛克朗始料不及,高峰时期日销300多只的量让他那条脆弱的供应链饱受煎熬,“如果那也算供应链的话,”他自嘲道。

事实上,在农村老家为他维护货源的,只有85岁的奶奶。

为了解决货源难题,葛克朗不得不将土鸡收购范围从老家拓展到周边的射阳、滨海等县的农户,而陌生的环境,让一切变得充满了未知。

母亲曹正菊加入了这条脆弱的供应链后,依然无济于事。从其他地方收购过来的鸡,经常会遇到并非土鸡的情况。滥竽充数很快就被买家发现,退货率开始上升。

急火攻心的葛克朗在给母亲打电话时,忍不住质问:“为什么产品质量不能再提高”。那位每天4点就要起床去挨个村子收鸡的纯朴女人也爆发了。她抱怨,鸡的质量本来就越来越差,十只里面能挑出五只符合要求的,就谢天谢地了。

一通争吵后,葛克朗明白了,随机收购的变数太大,不仅质量无法保证,一旦有同行竞争,自己很容易陷入被动。

2017年,他瞒着奶奶和母亲,偷偷地买了4万只草鸡苗,免费发放给了家乡的600多户贫困家庭饲养。

那天,一直被蒙在鼓里的奶奶跑到发放现场,看着四万多块钱的小鸡苗被孙子随手就送了,老人心疼地一个劲地说,大郎,你傻啊,你这是送钱啊,败家啊。

他不顾家人反对,在现场跟全村人许诺,小鸡苗完全免费,养大后只要品质达标,他高价回收,有多少收多少。如果村民不想卖给他也无妨,“我不强制。”

由此,“ 傻瓜大郎”的名号就这么被喊出去了。

85岁奶奶的智慧

小鸡苗是发放下去了,但等到可以收购销售,至少还得等上一年。在这过程中,葛克朗不得不继续面对货源紧缺带来的问题。

有一次,一位上海的顾客买了一只公鸡,拆开有股奇怪的味儿,最后只能扔了。

葛克朗一开始以为是运输中变质,又重新发了一只给买家,结果问题依然存在。如此反复沟通,最后他一连发了8只鸡给这个买家,但问题还没解决。“最后买家没留差评,也是冲着服务态度的。”

后来在盘货的时候,他的母亲无意间提到,前段时间去一个新的村子收过一批鸡,收购价还便宜不少,葛克朗赶紧把奶奶找来,老人家捏着鸡冠仔细看了半天说,这不是土鸡,顶多在村里养过半个月。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只要有买家提出质疑,他都无条件退换,其中有一个河北邯郸的买家留言“不是土鸡”时,他更是连夜从江苏开车十几个小时,赶了800公里路,根据邮寄地址找到了对方,“自己的东西有问题,得承认,本身城里人愿意相信你,也是因为农村人的真实嘛,不能让他们失望。”

那一趟,他花掉了3000块钱,当他惴惴不安地把这事儿告诉奶奶时,老人家竟然异常平静。

她告诉孙子,在土鸡的量无法得到保证的时候,还可以卖其他的农产品,葛克朗惊呼“茅塞顿开啊”。

于是,农民种的葱、青菜,从河里捕捉的野生甲鱼、黄鳝等产品陆续挂上了他的淘宝店,不仅丰富了店里的品类,而且也帮助店铺度过了最难熬的一年。

街上卖的小鸡能活吗(自购4万只小鸡送村民被骂)(3)

拿出15%的利润反哺乡村

2018年,当看到几万只成熟土鸡在村里悠闲散步时,葛克朗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去年发放的四万只小鸡苗,他最终收回了2.16万只,算下来,仅仅是土鸡销售,一年就为整个村子带来了一百多万的收入。

在收购时,85岁的奶奶都是亲力亲为,一只一只地去检验,保证土鸡的品质,“凌晨开始拿着一杆秤就出去了,整天乐呵呵的,到大晚上才回来,都不喊我傻瓜了。”葛克朗说。

他说,有一天奶奶高兴起来,从70岁的徐正龙大爷家里一口气收了50只鸡,“如果算上平时代卖的鸡蛋,玉米,白菜,韭菜等农副产品,一年能增收5000元。”

除了带村民致富,葛克朗还在他的淘宝店里打出了一个标语:本店利润15%捐给村里80岁以上的单身老人,让无退休金的老人安度晚年。

如果算下来,仅这一块就有数十万投入到了村子里。今年春节,他又拿出3万元购买年画、制作肉圆赠送给村里300多户老党员、老干部、老退伍军人和低收入人群。

“我现在的事业都是全村人一起支持的结果,没有他们,我的淘宝店肯定做不下去了,我希望能为大家做点什么。”如今,他的店铺雇了9个员工,这些年轻人原本都是在外地打工,现在在家乡就能找到工作了,“赚得不比打工少。”

(原标题《我在农村做代购:自购4万只小鸡送村民被骂“傻瓜”,现年销700万》。编辑 高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