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岁学书法的秘诀(和孩子聊书法十二)(1)

一点题外话

写头条这个事,有人日更,有人周更,有人月更,我是季更。虽然这个系列肯定要写完,但别人求关注,我求不关注,以免干扰我任性的脚步。

聊书法,“二王”父子是怎么都绕不开的两座高峰。儿子听了这期内容后问,你写的字比得上他们不?我说,如果把这些书法家都凑成一副扑克,那这两“王”毫无疑义就是“王炸”。但哪怕把古往今来的书法家凑成一副麻将,哪怕你爸再不要脸,我也不敢把自己凑进去。

有一种人生,叫做“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

这期要讲的是“王炸”里的小王——王献之。

八十岁学书法的秘诀(和孩子聊书法十二)(2)

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曾任秘书郎、吴兴太守、中书令等。相信很多人对这类履历都没啥兴趣,晒出来不过是证明一下男猪脚闪光的人生。

我们再来看看他的社会关系,不多说了,直接上图。

八十岁学书法的秘诀(和孩子聊书法十二)(3)

王献之和他爹书圣王羲之一样,一出生就已站在了别人的终点线,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说法,在人家那儿就是个笑话。

八十岁学书法的秘诀(和孩子聊书法十二)(4)

王献之的族弟王珉也曾任过中书令,为了区分,王献之又被为王大令。

王羲之共有七子一女,七个儿子依次是:玄之、凝之、焕之、肃之、徽之、操之、献之,各个都身怀绝技。

八十岁学书法的秘诀(和孩子聊书法十二)(5)

八十岁学书法的秘诀(和孩子聊书法十二)(6)

八十岁学书法的秘诀(和孩子聊书法十二)(7)

八十岁学书法的秘诀(和孩子聊书法十二)(8)

八十岁学书法的秘诀(和孩子聊书法十二)(9)

其中以小儿子王献之最厉害,被称为“小圣”,有“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的说法。

八十岁学书法的秘诀(和孩子聊书法十二)(10)

因为他们信奉一个神秘的门派“五斗米教”,所以父子兄弟名字都有一个“之”字。

王献之在书法上天份极高又能吃苦。据说他曾问父亲怎样才能写好字,他父亲指着门前水缸说:等你磨完这十八缸水就可以了。

几年后,王献之认为自己的字不错了,于是得瑟地拿给他爸看。他爸看了后没说话,只在一“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成“太”字。

王献之又拿去给他妈看,他妈妈说,我儿磨尽十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那正是他爸加的那点。王献之听后羞愧难当,之后更加刻苦练习。

这典故虽有传说成份,也还较可信。另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说王献之正在写字,他爸从背后突然抽他的笔竟没抽走,于是感慨“此子日后必得大名”。

这就有点扯了,写字又不是打铁,握笔也不是握锤,握那么死怎能写好字。历史有很多以讹传讹的地方,我们自己要有辨别能力。

王羲之对这个天份最高的小儿子也关心备至,平时手把手辅导还另开小灶,亲书《乐毅论》和《笔势论》作为献之临习范本。

八十岁学书法的秘诀(和孩子聊书法十二)(11)

《乐毅论》

《乐毅论》为王羲之小楷,相传被武则天女儿太平公主得到,后来被家中一老女仆偷走。官方严查下,老太太害怕就扔进炉中烧掉了。若真如此,又是一个和《荐季直表》那样悲催的故事。

八十岁学书法的秘诀(和孩子聊书法十二)(12)

《乐毅论》

《笔势论》是王羲之的书法心得,原作早已遗失不见。

天赋异禀 名门世家 大师私教 秘籍加持,最后还有自身努力,王献之终于成为比肩他爸的书法大家。

王献之在书法上更勇于开拓革新,还劝他父亲改体。他的书法有一种外拓的张力,显得更风流不羁。在南朝时王献之的影响一度超过其父,有“小王胜大王”说法。

八十岁学书法的秘诀(和孩子聊书法十二)(13)

王献之《舍内帖》

著名的花鸟皇帝宋徽宗就很喜欢王献之书法,号称谁都不服的米芾,也独服王献之。俞焯说,书自汉张芝而下,妙入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

心理学上讲儿子有崇拜并想超越父亲的心理,这点在王献之身上也不例外。

一次王羲之在墙上写了一幅字就外岀了。献之把墙重刷后,冒充父亲重写了一幅,写完得意洋洋。

几天后王羲之回家,看了墙上的字长叹道,我当时真是喝高了。献之听了才知道和他爸的差距。

《书谱》里记载,一次谢安问王献之,你和你爸的字谁更好。献之回答,当然是我啰。谢安说,别人可不这样认为啊!献之说,他们知道啥(时人哪得知)。

王献之不单善书,还能画画,而且画得还不错,这点恐怕很多人都没想到。

有一次,献之给大司马桓温扇上题字,不小心笔掉了弄脏了扇面,献之不慌不忙地把墨迹改成一头牛,受到众人交口称赞。

桓温的儿子桓玄还特意做了两个书袋,分别装二王的字画,随身携带以便随时欣赏。

在二王手中,书法出现了妍美华丽的行草书风,篆、隶、草,楷、行五体也已发展完备,至此惠及千年。

八十岁学书法的秘诀(和孩子聊书法十二)(14)

自作的书法发展衍化图

能写又能装,古今集装X之大成者

除了书法,在气质这一块王献之也拿捏得死死的,一点不逊于他老爸。《世说新语》中多有记载。

王献之曾和他哥哥徽之、操之同访谢安。两个哥哥高谈阔论,献之只说了句“今天天气呵呵呵”之后便不再说话。

三兄弟走后,门人问谢安,谢安却更看重献之,说“小者优”(吉人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

献之小时候看下人玩樗蒲游戏,说一方要输。众人笑他一个小孩懂什么。献之怒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意思就是,和你们这帮乡巴佬说啥,丟人!转身离去。

荀奉倩、刘真长都是很清高的人,从不和下层人接近。

有一天晚上,献之在书房睡觉,正好来了一个贼。王献之醒了没岀声,贼以为没人,拿了很多东西,看到一块毡布也想偷走。这时献之开口说道,那块毡布是祖传之物,这你得给我留下。贼一听吓得慌忙逃窜。

一次献之经过吴郡,听说顾家的园子不错,于是带仆人私自进去,在人家园中指指点点。主人正好在设宴,尴尬的是他和别人又不认识,也不打招呼,完全当人是空气。

顾家的人大怒,对他说:对主人傲慢是失礼;靠地位高贵看不起人,是无理。于是把献之随从赶出去,只留下他也不理会。

这种行为放现在就是妥妥的私闯民宅,可以拨打110直接带走。

又有一次,献之和他哥哥徽之(“何必见戴”那哥们儿)房中遇火,他哥鞋都来不及穿就跑岀去。再看王献之,仍叫仆人搀扶着缓缓走出房间。

拿现代眼光看,这明显就装过了,但在当时却被视为魏晋风度。估计是火势不够大,不然水火无情,它可不认你啥魏晋风度。

聊书法,顺带也聊下八卦

像王献之这种名副其实的高富帅,迎娶白富美几乎是必然的,事实也确实如此。

王献之迎娶了他的表姐,中郎将郗昙之女郗道茂,婚后两人恩爱有加,朋友圈大撒狗粮,一度只羡鸳鸯不羡仙。

可惜他俩没逃脱自古恩爱难白首的魔咒。

大司马桓温死后,把兵权移交给弟弟桓冲。桓温长子桓熙和次子桓济心有不服企图谋反,事败后桓济被流放长沙。

这个桓济的老婆就是新安公主司马道服,简文帝司马昱的女儿,孝武帝的姐姐。为了划清界线,公主立马和谋反的老公离了婚。

本就对原婚姻不满的公主,恢复单身后彻底放飞自我追求真爱。她的真爱就是王献之。

王献文同志既有好看的皮囊又有有趣的灵魂,一手毛笔字更是潇洒绝伦,写封情书不看内容只看字都能让人高潮,在当时就是男神的存在,公主一直是他的铁粉小迷妹。

可别人已经结婚了,且夫妻感情和睦。但这些在公主面前那都不叫事儿,结了婚可以离嘛,我不也离了嘛!

于是新安公主找到她当皇帝的弟弟,一哭二闹三上吊表示非王献之不嫁,而且要立刻马上现在就嫁,至于什么方法不管。

八十岁学书法的秘诀(和孩子聊书法十二)(15)

历史上太平公主也干过这种事,不同的是太平公主不知道对方是有妇之夫。

最后皇帝只好下旨,让王献之离婚娶他姐。

王献之当然不干了,公主虽然长得美,可我老婆也不差啊,并且温柔贤淑青梅竹马感情基础良好。

但皇帝的面子也得给呀。于是王献之想出一招苦肉计,用艾草把自己的脚烧瘸,心想公主总不会要一个瘸子吧(这点搞不懂,按理说毁容的成功率更高呀)。

公主回答得很快,就一个字“要!”

王献之显然低估了公主嫁他的决心,这回弄得骑虎难下。迎娶公主本来是广大屌丝梦寐以求的事,但我们献之同志真心不愿意。

最后是大众熟悉的唏嘘结局,王献之被迫离婚再娶。与其说娶的公主,不如说是娶的强权和政治,怪只怪这无处安放的魅力。

王献之另娶了公主后,心里一直放不下他的表姐,前妻郗道茂,不时写信安慰吐槽。

八十岁学书法的秘诀(和孩子聊书法十二)(16)

《奉对贴》

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额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无已,惟当绝气耳!

翻译过来就是:虽然我们夫妻多年,可天天在一起很快乐,现在时常痛苦,那些和你贴脸触额的日子不会再有了。本来想和你白头偕老,可没想到命运竟如此安排!我真是惆怅至深,何时才能和你朝夕相见呢?抬头低头都只能悲叹落泪,实在悲不能已,只有到死才能见了。

概括起来就是:生活是如此如此的冷漠,我却是如此如此的寂寞,夫妻多年你我各分东西,我会永远把你留在生命里。

这些信件看似深情款款实则然并卵,反而成为射向他前妻心里的一支支箭,它们最大的价值是给我们留下了王献之绝世的书法。

郗道茂和王献之的女儿玉润早夭,她离婚后终身未嫁,一个人郁郁而终。

王献之和公主司马道服也生了一个女儿,取名王神爱,后来嫁给了晋安帝司马德宗。这是历史上有名的痴呆皇帝,愚蠢又口吃,甚至冷热饥饱都没感觉。

所以王献之除了是简文帝女婿,孝武帝大舅子,也是晋安帝岳父。

王神爱29岁就去世,没有子女。一个娶了公主一个嫁了皇帝,但父女俩的婚姻感情最后都很不幸,有些事真不像我们表面看到的那样。

公元386年,因为长期服散(一种成份主要由矿物配成的药),加上公主逼婚时自伤自残留下的后遗症,王献之已走到生命的尽头。在弥留那一刻,他说今生唯一的遗憾就是和表姐郗道茂离婚。

王献之和哥哥王徽之从小兄弟情深。当时术士有种说法,一个人死前,如果有人愿意,可以用自己的命去换对方。王献之病重时,王徽之说,我的才能不如弟弟,愿用命与他交换。结果别人回答,你的命也不多了啊!

王献之去世后,王徽之去奔丧,一路不悲也不哭。到了后坐在灵床上,取下王献之的琴来弹,可弦怎么也调不准,于是把琴扔地上道,呜呼子敬,人琴俱亡!然后哭昏过去。一个多月后也去世。

王献之逝世那年仅43岁,很多大书法家在他的年龄书风都尚未定型,而他已取得辉煌成就。他就像一颗灿烂的流星划破天际,光芒照亮了后世千年书坛,让世人遥不可及。

袁昂在《古今书评》中说“张芝经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把王献之列入书中四贤。

虽然他喝酒嗑药游山玩水离婚另娶,但他依然是个好男人。

现在已没有二王真迹,我们只能从这些临本拓片中一窥他们的片纸风流,手临心摹无限仰慕追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