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11月21日讯据民航总局消息,青岛新机场关于《青岛新机场命名的请示》正式获批。
依据《地名管理条例》和《民用机场使用许可规定》等规定,并报青岛市政府、民航总局同意,青岛新机场命名为“青岛胶东机场”,待口岸峻工验收后正式命名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英文名称为“QINGDAO JIAODONG AIR-PORT”。
复函中指出,该名称符合《地名管理条例》和《民用机场使用许可规定》等有关规定,且不存在与国内其他运输机场重名问题。至此,青岛新机场命名正式获得批复,在民航行业体系中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青岛新机场的命名批复,为机场开航的重要文件《机场使用细则》编制编纂提供了基础依据,为下步申请机场使用许可证以及各项转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有力基础,同时也预示着新机场转场手续报批的正式拉开序幕。
根据此前报道,青岛市还配套规划了青岛胶东机场综合交通体系,高铁、地铁、城轨、公路等各种交通方式将在机场交通中心实现“零换乘”。目前,铁路、城轨、公路三个方面的规划已初步形成。
地铁M8线、R9线、R7线将接入机场交通中心
城轨方面,规划建设连接主城区的M8线、西海岸的R9线、蓝色硅谷的R7线均接入机场交通中心,形成新机场与市域快速连接的轨道网络。
公路方面,改造升级青银高速、国道204、正阳路、胶州湾高速,以及沈海高速、滨河路、双元路,规划建设机场西高速、机场高速,形成“四横五纵”的新机场公路集疏网络。
三个网络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体系,最终形成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可以实现1小时通达青岛全域、1.5~2小时覆盖半岛主要城市的客货集疏目标。依托发达的地面交通网络和空中航线,青岛新机场必将成为内联全国,外接全球的世界级中转枢纽和国际门户,极大增强对周边区域辐射能力。
助力构筑大青岛发展格局
青岛胶东机场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山东青岛城市发展整体框架,增强各城区的良性互补发展。青岛整体规划为东岸老城区、西岸城区、北岸城区构成的“品”字结构,新机场正位于其上“口”处,处于“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的中间地带,距环湾发展带最近距离约10公里,是环湾区域中间带和核心圈层。新机场建成后,充分释放北部老城区发展空间的同时,将在产业和城市建设等方面与高新区紧密融合、协同发展,直接承担着带动北部区域,便捷服务东、西城区经济发展的重任,以胶州、红岛片区为中心,辐射带动以即墨、胶州、黄岛为内圈层,以莱西、平度、海阳、莱阳、高密、诸城等为外圈层的多圈层拥湾发展格局,真正有效拉开青岛城市空间发展大框架,成为构筑大青岛发展格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点睛之笔。
作为国家民航“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和山东省最大的单体面状工程,青岛新机场工程自2011年5月启动以来,一直备各级领导和社会舆论关注。
2013年9月
选址获得国家民航局批复
2014年10月立项获得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
2015年6月可研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
2015年底总体规划、初设分别获得批复
远景规划
△ 2025年规划图。新机场主跑道长3600米,次跑道长3200米。近期将建设2条独立运行的平行远距跑道,跑道间距2200米,航站楼面积45万平方米;远期再建设2条近距跑道,航站楼面积60万平方米。
2045年规划造型。按照民航局“十二五”规划对青岛新机场的定位,预计青岛新机场近期(2025年)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3500万人次,高峰小时航班起降104架次;远期(2045年)将达到5500万人次,高峰小时航班起降136架次。
△ 初期“海星”造型,关联青岛海洋地域文化。
△ 远期“齐”字总体布局,回应齐鲁悠久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