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古典音乐,很多人想到的都是西方古典音乐,其实我们中国的音乐有着更长的文化历史和独一无二的美学观念。
氧叔今天就来简单讲一下真正的中国古典音乐美在哪儿。来看独一无二的国乐之美!


回归自然之美



中国古典音乐与自然有着不解之缘,《吕氏春秋》的古乐篇中记录了十二律的来源,十二律指十二个标准音,即用十个长度不同的律管,吹出十二种标准音,叫十二律。



中国在春秋时代就有了十二律,这说明当时的音乐活动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民族乐器之王到底是什么(以一敌百的国乐之美)(1)

▲中西十二律对照



音乐中的十二律与自然界中风的关系密切,十二个月的不同风声与十二律正好彼此对应,而且无论是在乐器的制造上,还是在音律的选择上,都取自于自然。



民族乐器之王到底是什么(以一敌百的国乐之美)(2)

▲十二律与十二月的对应




如笛、箫取自于竹,芦管取自于芦苇等,这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比如2001版《笑傲江湖》的琴箫合奏《天地作合》,取景地在竹林,就十分地应时应景。



民族乐器之王到底是什么(以一敌百的国乐之美)(3)

民族乐器之王到底是什么(以一敌百的国乐之美)(4)

▲2001版《笑傲江湖》中频繁出现的竹萧




把音乐图像化的意境之美




中国古典音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意境,意境是横跨中国诗歌音乐美术的一个共同概念,通俗点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使用意境的艺术作品本身有未完成性,需要观者根据作品暗示自行完成心中的“境”,比如听《高山流水》,脑海里就能浮现山水交融的意境。



民族乐器之王到底是什么(以一敌百的国乐之美)(5)


▲伯牙子期的故事



诗歌里的暗示是意象,而传统国画靠的则是留白,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比如小时候学“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脑子里就能勾勒出一幅苍凉孤寂的图景,再接着就是和诗人跨越时光的共情。



民族乐器之王到底是什么(以一敌百的国乐之美)(6)




音乐本身是抽象艺术,让音乐拟声是写意最具象的方式,比如古名曲《高山流水》中有对流水声的模仿,琵琶曲《十面埋伏》里也有对擂鼓声和战马嘶叫声的模仿。



民族乐器之王到底是什么(以一敌百的国乐之美)(7)

民族乐器之王到底是什么(以一敌百的国乐之美)(8)

▲电影《十面埋伏》



也正是因为这些拟声,所以能把音乐图像化,《十面埋伏》就重现了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战场心理,《高山流水》也奏出了“天涯一曲共知音”的惺惺相惜。



民族乐器之王到底是什么(以一敌百的国乐之美)(9)



今年夏天爆火的《陈情令》的插曲《醉梦》出自当代著名演奏家和作曲家林海老师,林海老师的第一部影视配乐作品就是《大明宫词》,可谓出道即巅峰,《醉梦》的琴箫合奏也借用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



民族乐器之王到底是什么(以一敌百的国乐之美)(10)

▲林海影视音乐作品集中的《大明宫词》



民族乐器之王到底是什么(以一敌百的国乐之美)(11)

▲《陈情令》的爆火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以一敌百的民族乐器



西方古典音乐更加关注声音的混合效果,乐器之间的相似度高,易于配合。比如西方交响乐团中提琴结构相似,音色也相近,更易于配合,而我国传统音乐更加注意旋律线,并未演化出和声体系。


因此欧洲演化出了乐团,而中国则以单音独奏或少数乐器的合奏为主


民族乐器之王到底是什么(以一敌百的国乐之美)(12)

▲一个完整的交响乐团拥有70-90名乐手



民族乐器之王到底是什么(以一敌百的国乐之美)(13)

▲国乐即使合奏,乐器种类也较少



也正是在此基础上,我们演化出了不少能以一敌百的民族乐器,比如二胡既能演奏催人泪下的《二泉映月》,对于《赛马》这样激昂的曲目也不在话下。



民族乐器之王到底是什么(以一敌百的国乐之美)(14)

▲街头二胡演奏家骆宏俊老师,63岁,已在深圳拉二胡18年



著名琵琶演奏家方锦龙老师在《博物奇妙夜》也演示了五弦琵琶的多种玩法,中国的古琴、印度的西塔尔、西班牙的响板,再到古典吉他和电吉他,无所不能。



民族乐器之王到底是什么(以一敌百的国乐之美)(15)


▲著名琵琶演奏家方锦龙老师



还有被称为“流氓乐器”的唢呐,是号称能从结婚吹到头七的全能乐器,电影《百鸟朝凤》中,人生的大悲大喜都在藏在了唢呐里。电影《闪光少女》的中西斗琴片段中,唢呐的出现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民族乐器之王到底是什么(以一敌百的国乐之美)(16)


▲电影《百鸟朝凤》



民族乐器之王到底是什么(以一敌百的国乐之美)(17)


▲电影《闪光少女》斗琴片段




中国古典音乐其实并没有那么小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也必定会以新的形式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