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海燕寻找张萍大姐是第几集(康海燕寻找张萍大姐)(1)

读者反馈

网络的力量强大。《我敬佩民间中医》的这篇小文章,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生活感悟,却在短短一天被推荐阅读近二十万人。很多读者留言讲述了自己受益于民间偏方的故事。有读者说,自古中医大家,哪个不是从民间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没有水平,谁也不会去当小白鼠。民间中医也是珍惜自己名誉的,希望给民间医生留一点火种,别让祖宗留下的宝贝成为传说。也有读者说,中医不是一家之说,不是一人独大,是无数人民群众的长期生活时间总结,无数中医治疗还得依靠人民群众去创造。

还有读者说:当年张仲景、李时珍如果被调查,是否还有《伤寒论》和《本草纲目》。谢谢你为人民发声,良心作文!

有读者帮我联系上了当年帮我父亲治病的曾老师的儿子,他现在也是一名乡村医生。

很激动收到了他的来信:感谢海燕老师对先父的高度评价,我做为曾宪和老师的儿子,看到此篇赞美先父的博文,心情无比愉悦。先父生前系高级教师,自学从医40余年,精于疑难杂症,家中现仍保存先父阅读过的中医书籍上千套。

目前此文推荐阅读近二十万读者,我对曾老师的崇敬,是他自学中医为民解忧的作为,是他苦读医书自学成才的自律,是他没有医师资格证,却救我父亲生命于危机之中。这样一点点朴素的敬意,得到近二十万读者的心灵感应,这些都将是我做人做事作文的无限动力。

谢谢网友,我们一起为中医传承努力!

我也深刻感受:写作基本的态度就是真诚。只要你是真心话,读者肯定都爱看。

以下是《我敬佩民间中医》阅读推荐截图

康海燕寻找张萍大姐是第几集(康海燕寻找张萍大姐)(2)

康海燕寻找张萍大姐是第几集(康海燕寻找张萍大姐)(3)

寻找张萍大姐

康海燕寻找张萍大姐是第几集(康海燕寻找张萍大姐)(4)

相遇是缘,可有时错过就是半生。

许是人到中年旧情难忘,亦或隔离生活正好可以思考人生,了却一些心愿。

找到了恩人曾医生的家人,我心里有些些安慰。有文友说有良心不忘恩,这是我们家的家风家教。

是我母亲经常和我讲述这些往事。

虽然没有见过曾医生,但我的心中,他的名字如雷贯耳,如我的至亲长辈一样,万万不能忘的。

这些年我的心底里还住着一个人。我只记得她给我留的名字叫张萍,大概是在辽宁锦州的一家企业工作。

二十多年前她给我留过一个电话,我因忙于生计一直没拨打过。这几年我几经周折找到那个电话号码拨过去几次,查无此人,估计单位早就改制了。

东北的老工业基地早就不是当年的景象,我不知道这位大姐她现在身在何方。今天的我正是她当年与我相识的年纪,也是她那一句鼓励的话语,激励我找寻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人在最艰难的时候得到的鼓励,往往会刻骨铭心。

那是一个酷热难耐的夏天,我此时正面临着人生新的选择,在北京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实习。

为工作方便,在东大桥附近的关东店那找了一家名为五一招待所临时安顿。招待所其实是个地下室,北京这样的空间很多。

如果能适应环境,就可以理解为冬暖夏凉,经济实惠。如果讲究一些,其实不通风不透气,好似在地窖。

那时我一穷学生,四百元一月的房间,感觉还是可以的。双人间,平时来的客人也不多,其实就成了我的单人间。

彼时我正单身,前途也十分渺茫。除了工作,业余的时间就待在房间里看报纸写稿子。

当时手里正写的青春小说《相识风雨中》,遗憾的是有次地下室涨水全泡没了,我哭了几天。电脑里存的是那种很原始的盘,无法打开。这几万字,倒是我即将要出版的长篇小说《小康之路》的雏形。

某天,前台的姑娘小马告诉我,房间来了一位东北的大姐,她经常在北京跑业务,所以和我拼一间房最合适。

我心里正是孤独得很呢!来个伴正好。

大姐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平和的微笑,我主动起身打了招呼,没说几句就开始忙着处理工作。她也不多言,安顿好行李就休息起来。

这房间里只有灯光,分不清白天还是黑夜。她来的第一天,基本就是在房间休息了。

起先几天,我们就是这样,白天各忙各的,晚上回到房间寒暄几句,倒头就睡。

在我这个文艺女青年看来,我也不知道怎么和中年人沟通,就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谈起。她倒是关注我看的书报,关注我写的那些文稿。

有天晚上,她轻声问道:“你是记者吧?”我笑而不语。我有点尴尬,我当时是编辑,老记者证很快过期,新记者证还没落实新的单位无法申请。

她没多问,只说了一句:“好好写,你会成功的。”

我对这个陌生中年妇女的好感立刻多了起来。她和我见过的一些中年妇女不一样,没那么咄咄逼人,用挑剔的眼光看年轻的姑娘。我也就放下矜持和戒备,问了问她的职业。

我仔细打量起她来:一头卷发,整洁的衬衣,随和的微笑。有着东北女人的干练,我们彼此就熟络起来。

一个周六的上午,我们两人都没有外出,准备去澡堂洗澡。她动作麻利,一会就准备好了洗浴用品去澡堂。她要我一起去,我不好意思:“你先洗吧,我待会来。”我还从来没和人一起洗过澡呢!何况这是刚认识的大姐。怪不好意思的。

我在房间等了几分钟,估计她快洗完了,我到澡堂门口轻声问:大姐你洗完了吗?”“还没呢,你快进来,别不好意思呀!咱们都是女的,你进来呀!”

我别扭着身子小心翼翼地进去了,拘谨地站在一边看着她,只希望她快点洗完出去。

她在喊:“来来来,你过来,我给你搓搓背。”“哎呀呀,不要不要。”我害羞地躲到了一边。长这么大,就我母亲给我搓过背,哪敢要一个刚认识几天的大姐给我搓背呢?这可万万使不得,这样失礼的事情我不能接受的。

她仿佛看到我这紧张的样子,大大咧咧笑着说:“傻姑娘,过来呀!就把我当你姐,给你搓个背能咋地?一个人打拼,没有家人在你身边,就把我当家人呗。”

这一句话忽地戳进了我的心窝子,我差点儿要落泪。我强忍着控制自己不要哭,幸福地享受我人生意义上第一次正式的搓背。

她的手温柔地摩挲,让我感受到洗澡还能如此美好。

记忆中儿时洗澡,都是母亲帮忙,她是忙碌而快速的,她的手也是粗糙的,特别到冬天,她的手皲裂出血,给孩子们洗澡又不得不下水。我们和娘打打闹闹,她风风火火。

这个周末的洗澡时光,竟然是我长大以来,独立面对社会第一次面对除了母亲以外的女人。

在惊慌不安中享受着张萍大姐用力地搓背,多日的疲劳、事业的迷茫、分离的焦虑、思乡的痛苦,就在指尖流水中滑落。原来生活还可以如此美好。

“来,你好好冲一冲,你自己再搓搓腿。”好似照顾孩子,她嘱咐了几句才出门,我静享独处时光。我竟笑了起来,我和自己和解了。

人不要把自己整的太古板,偶尔的放过自己不也是一种状态吗?

让我们同病相怜的是一次暴雨。睡到半夜,前台小姑娘突然来喊门:“快起来快起来,你们屋里进水了,赶紧搬到那边去吧,那边房间地势高,有防水门。”

我们俩手忙脚乱地把行李搬了过去,半夜没睡。担心暴雨再次袭击过来,我们得保持清醒,我笑着说不要在睡梦中被水淹死过去。两人又说又笑,自我解嘲。

又一天下午,我回到房间,发现桌上摆了一个猪蹄,还有她的一段话:“我回家啦!今天买了二个猪蹄,我带了一个走,给你留了一个。好好努力,你会成功的。”

我向来自以为坚强的,我选择的生活,我含着泪都要走下去。

本来不渴求有人安慰不渴求有人抱我。萍水相逢刚遇到一个疼爱我的人,却又告别了。

这些年生儿育女,孜孜以求,四处奔波,忙于生计,我四处找寻二十多年前那个记着张萍大姐电话的笔记本,终于找到了那个电话号码,却没有听到那似曾相识的声音。

总以为有机会再见,总以为人生很长很长,有些事情不必那么在意。在这一段日子里,我却越来越懂得珍惜。有些人,不能忘,有些事,要记住。有些话,一定要说出来。

我只好把思念的心放下,一直等到今天。张萍大姐,你还好吗?但愿我的追寻不会太迟。我等待似曾相识燕归来。

2020年3月5日于北京

康海燕寻找张萍大姐是第几集(康海燕寻找张萍大姐)(5)

作者简介

康海燕,作家、编剧。父母大学堂全国巡讲、青少年励志报告主讲。代表作《妈妈养育心经》《孩子我想让你幸福》。长篇小说《小康之路》作家出版社即将出版。影视作品《陈香梅与飞虎将军的一千个春天》《民国第一家庭:宋美龄的传奇人生》。原创公众号燕语世界每日更新。今日头条号燕语父母大学堂。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