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引线的陆贾,凭借什么把审食其从祸海中捞上岸?竟然两次救了他

女主专制,向来是热门话题。女主们的生活逸事更是热门中的热门,如果热度不减,那就热得摸不着门了。

西汉时期的陆贾是怎样的人(穿针引线的陆贾)(1)

秦汉唐清,各出一名女主称制事件

要说她们与老公之外的男人纠缠不清,搞得灰头土脸的,要把慈禧太后请出这四名之外。剩下秦汉唐了。由于武周直接借壳成功,武则天当了皇帝,她也有帝王标配的”三宫六院",女子不让须眉,红颜面首,尽情恣意而为,也不枉一世帝王位。如此以来,排除了武则天。剩下秦汉两太后了。秦始皇的母亲玩过火了,真正地是热度不减近十年,生下一对小宝宝。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外加一场大祸乱。汉朝的吕后,也有玩的时候,也差点让儿子被废了,但是,算她运气好,没废成。

武则天的情人张柬之兄弟是被政变的大臣杀了的,武则天也救不了。赵太后之爱,引起一场叛乱,情夫等被斩杀,贵为太后,还被儿子囚禁。吕太后算厉害的了,但在关于情夫这件事上,也是惭愧不己,开口不得。因为这件事让当上皇帝的儿子刘盈知道了,皇帝是大怒。看来吕太后的情人审食其是在劫难逃了。

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於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

孝惠帝大怒,把审食其抓起来交给官吏去审问,想把他诛杀了。

吕太后是什么反应呢?

吕太后惭,不可以言。

吕太后羞愧,在这种事情上,还好意思开口吗?自己是太后,母仪天下,这是怎么个母仪法。中国文化在伦理婚问题姻上讲究个贞洁。老公是皇帝,儿子也是皇帝,自己做出这种事,能开口讨人情吗,好意思吗?

西汉时期的陆贾是怎样的人(穿针引线的陆贾)(2)

那么,大臣们又是什么反应呢?

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

对不起,审食其行为让人鄙视,他们也想把他咔嚓了。

看来审食其的死,是铁板钉钉的事了。

但是,别忙,审食其的命比吕氏一门中的哪个都长,他活到汉文帝上台后,如果不是刘长的愚蠢行为,他恐怕要活到汉景帝朝。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皇帝和大臣都不想审食其活,但他偏偏活得那么久?

一,刘家的三个贴心豆瓣之一

刘邦家的生活管家有三个人,审食其,卢绾和夏侯婴。刘邦是干大事的,手下自然就有一批人跟着跑,鞍前马后的效力。日子一久,分工就明确了。审食其管一家老小的生活琐事,自然与吕后走得近;卢绾专管刘邦外出时的生活;夏侯婴赶车。刘家的衣食住行由三兄弟包干了。刘邦也很放心,毕竟是知根知底的人是吧。刘邦这个人在战争年代,是比较大方的,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人跟着他打天下。有了这三个人的跑前跑后,刘邦是省心不少。他们的附骥生涯,后来也挣到富贵荣华。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以后,回彭城去了,刘邦到巴蜀以后,又杀回了关中。在关中听到项羽杀了楚怀王,马上借口号召不满意项羽的人起来为楚怀王报仇,把矛头指向项羽。刘邦和各诸侯带了五十六万人马去教训项羽。项羽把刘邦打得大败。刘邦的一家人被打散了。一对儿女在路上碰到遇救,吕后和太公以及审食其被楚军俘获,关进楚国大营中。至此,审食其专职服侍吕后和太公。

西汉时期的陆贾是怎样的人(穿针引线的陆贾)(3)

刘邦与吕后因战事隔开,她出楚营,回关中,到洛阳,再回长安,吕后身边的审食其从没离开过。他们诠释了什么叫“日久生情”这个数量之变到质量之变的过程。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求太公、吕后不相遇。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楚军遂与归,报项王,项王常置军中。《项羽本纪》

按照这段记载,是刘邦太大意了,事急才要回家乡带走家室,但时间不允许了。儿女在路上碰上,带着走了。吕后等三人在寻找刘邦的路上让楚兵抓住了,项羽因此把他们当作与刘邦讨价还价的砝码。

审食其因为在服侍吕后及其一家人的时间在战争里面有七年之久。这期间有什么事情,不说也清楚。

审食其的辛苦,刘邦也没忘记,封他为辟阳侯。同时,卢绾封为长安侯。相比较而言,长安侯要比辟阳侯更尊贵。因为长安是汉帝国都城,收取的食租要比穷乡僻壤的辟阳县要好得多。这两个人,一个在吕后身边,一个在刘邦身边,都是首先封侯的那一部分人。这叫“近水楼台先得月”,不服天命活不成。

西汉时期的陆贾是怎样的人(穿针引线的陆贾)(4)

二,钦差大臣审食其去调查燕王事件

汉十二年,刘邦听到有人检举揭发燕王卢绾和匈奴勾结,想造反,刘邦派审食其和赵国御史赵尧去调查并督促卢绾回京。卢绾认为吕太后专权,高祖有病。怕说不清反而被杀,不想回去。因为吕太后杀了韩信,彭越,难免不杀剩下的他和长沙王。燕王就对食其说他有病,回去不了。审食其回来上奏皇帝说,燕王不肯回答诏问,倒是听到其他人说燕王有点反常,似乎怕着什么东西。刘邦打下陈豨后,陈豨手下投降过来的人说燕王的使者在陈稀大营出现过许多次。刘邦又听到说燕王的使者张胜在匈奴活动。因此认为燕王真的要造反了。这件事情,关键在于使者的调查和回复。审食其有没有下卢绾的烂药,没有确定的记录。但在权势利益面前,恐怕不会不节外生枝,萧何与曹参那么高尚的人尚且在排名次序上生分,何况这些近臣幸臣。

西汉时期的陆贾是怎样的人(穿针引线的陆贾)(5)

汉十二年,东击黥布,豨常将兵居代,汉使樊哙击斩豨。其裨将降,言燕王绾使范齐通计谋於豨所。高祖使使召卢绾,绾称病。上又使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往迎燕王,因验问左右。绾愈恐,闭匿,谓其幸臣曰:“非刘氏而王,独我与长沙耳。往年春,汉族淮阴,夏,诛彭越,皆吕后计。今上病,属任吕后。吕后妇人,专欲以事诛异姓王者及大功臣。”乃遂称病不行。其左右皆亡匿。语颇泄,辟阳侯闻之,归具报上,上益怒。又得匈奴降者,降者言张胜亡在匈奴,为燕使。於是上曰:“卢绾果反矣!”

刘邦在用人方面是有一套独特的方式的,他喜欢用自己的人去调查与自己相关的人。这样的好处就是化大为小。这样审食其的话就非常有分量了。刘邦怀疑卢绾造反就有依据了。

卢绾怕吕后杀他,那卢绾又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刘邦会封卢绾为燕王?这说明卢绾在刘邦身边已经招吕后嫉妒了。审食其跟着吕后跑,他又当了钦差,专门负责调查这件事。结果回来后,刘邦由猜测到确定,审食其应该在其中添加了盐巴,刘邦的伤口一疼,发病了,于是燕王不敢回来,逃入匈奴。

后来,许多佐证证明卢绾不曾反,他的遗孤也回到长安,吕太后当权,不待见,也没有出头之日。前一节已经说了,刘盈抓住审食其幸于吕太后一事,要杀掉他,大臣们也同意,也许就是与卢绾一家的遭遇有关。

三,审食其擅权,取祸之道

审食其本来擅不了权,但他在吕太后身边。因此,许多事情他有拿捏大臣及众诸侯的进见的权利。

吕太后一旦碰上事情,她不找沛县集团的老乡们,她与审食其商量。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刘邦死后,她不发丧。干耗着,想办法要把功臣们杀掉,然后才给皇帝发丧。吕太后是先找审食其定下了计策的。如果不是郦商知道了,让审食其给吕太后说明厉害,恐怕汉朝要重新洗牌。审食其对吕太后一说就起了作用。给刘邦发丧了。避免了一场灾难。由此可见,审食其的影响有多大。

西汉时期的陆贾是怎样的人(穿针引线的陆贾)(6)

“吾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审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高祖本纪》

从这件事情里面,我们可以说,与女人,尤其是有权利的女人混在一起是会招惹是非的。

审食其就是这样给大臣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审食其封辟阳侯,他有权有势力,想去扩大朋友圈,听说平原君朱建是个大侠,想同他交朋友。人家朱建见都不见他。审食其碰了一鼻子灰。也就算了。我们可以看出,汉代的功臣们一旦吃饱喝足,就要干一些莫名其妙的事。审食其想干什么?无非是想要更多的人知道他也是一个人物。

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

四,平原君不见,借口他的母亲在,所谓“父母在,不远游”,是他们的孝道之一

平原君的母亲死了。没有钱办丧事。碰上陆贾在个人,他跑去给审食其说,平原君的母亲死了,还没有发丧。审食其一听,弦外之音他听出来了。审食其马上亲自送上丧仪百两。其他的人一听审食其都如此这般,也跟着敢热闹,合起来就有了五百多两,绰绰有余了。平原君就非常感谢审食其了。把他当做自己的知音朋友。

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陆贾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五百金。

审食其是志不在小。朝廷里的人鄙视他,江湖里的人不愿与他往来。无非是他作为吕太后身边的而已。所以,才有“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这样一句叙述。

西汉时期的陆贾是怎样的人(穿针引线的陆贾)(7)

审食其的擅权,在吕太后称制时更厉害。他是左丞相,陈平右丞相。左丞相不管本职工作,职位成了郎中令。管皇宫治安。这就把持了百官入见皇帝的通道。而他直接管呂太后安全。百官要见皇太后,必须由他来安排。他因此如再得罪了不少人。

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於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

五,秦汉时期,太后们找相好很正常,但不能干政,一旦干政,必招祸害

秦国的宣太后,什么都不缺,把义渠王给拴住了。风华一生,为秦国灭义渠国作出了贡献,她是个公私兼职的太后,不说也罢。但作为情夫的义渠王却死得很惨,身死国灭。秦始皇的母亲赵太后,简直就是祸国殃民了。给儿子秦始皇添了不少麻烦。情夫嫪毐叛乱,抓住后车裂。赵太后被关禁闭。这是前车之鉴,但是,吕太后是忘了,她不鉴也没有办法。

刘盈长大后,自己也是皇帝,有面子的人了。他一定在乎这些名声。

由于有人看不惯审食其的作派,就到皇帝面前去告审食其如何如何。涉及到这些有关家国体面的事情,皇帝就不得不过问了。

审食其被抓了起来,下了监牢。

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平原君辞曰:“狱急,不敢见君。”

审食其马上去找平原君想办法,平原君不见他派来的人,躲开了。审食其非常失望。平原君想了个办法,他找到一个能办这件事情的人,这个人在皇帝身边工作,皇帝是比较听这个人的话的。大臣们大多不满辟阳侯的行径。巴不得因此除掉他。

辟阳侯处境危急,派人找朱建,要与他见上一面,朱建说:“案子审得正紧,我不敢去见面。赶紧走。”

朱建暗中去求了惠帝的宠臣闳籍孺,连哄带吓地对他说:“您凭什么受皇帝宠信,有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在辟阳侯因受皇太后宠幸而下狱,人们都说是您进了谗言,现在要是辟阳侯被杀了,过几天太后生气,也会杀了您。您何不负荆请罪,替辟阳侯向皇帝求个情?皇帝听了您的话放了辟阳侯,太后一定很高兴。这样,两个主子都宠信您了。您是富贵双全啊!”

西汉时期的陆贾是怎样的人(穿针引线的陆贾)(8)

闳籍孺害怕起来,真的向皇帝求了情,皇帝不急太监急,皇帝也不想把事情闹大,因此放了辟阳侯。

辟阳侯囚禁中想要见朱建,朱建不来见,辟阳侯以为背离了自己,非常失望又气愤。等到他出狱之后,听说是朱建找关系救他的事,立即刮目相看,对自己的猜测羞愧难当。

审食其就这样逃脱了第一次灾难。

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於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驩。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於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六,吕太后死后,审食其是吕氏死党,是应该一块儿收拾干净的。但是,还是有贵人让他逃脱了惩罚

这个人就是前面提到的陆贾和平原君。

我们在《史记》有关章节里面说了,是陆贾策划陈平和周勃紧密团结一致,等待时机,伺机行动,消灭诸吕吗?

是的,有这么一回事。但是,消灭诸吕,不是消灭审食其。审食其自己交了个陆贾这样的朋友,他当然就死不了!

陈丞相方深念,不时见陆生。陆生曰:“何念之深也?”陈平曰:“生揣我何念?”陆生曰:“足下位为上相,食三万户侯,可谓极富贵无欲矣。然有忧念,不过患诸吕、少主耳。”陈平曰:“然。为之柰何?”陆生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臣常欲谓太尉绛侯,绛侯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驩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陈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厚具乐饮;太尉亦报如之。此两人深相结,则吕氏谋益衰。

这就是陆贾,他让汉朝的丞相和太尉联合起来,替吕太后挖坑。

陆贾就成了一个两面派,一方面游走于吕氏朝廷,一方面有取巧于公卿,可谓如鱼得水。他有功于陈平周勃,那么,他也就有面子救得了审食其。陈平是非常痛恨吕氏的,吕后的妹妹吕媭没少给陈平穿小鞋。陆贾策划诛吕氏,那么陆贾的要求,陈平周勃也答案了。放过审食其也就没困难了。

西汉时期的陆贾是怎样的人(穿针引线的陆贾)(9)

这还不算,对于汉文帝的确立,陆贾是出了主意的,《史记》上说他立下了大功的,这点汉文帝为感谢陆贾,后来放过他几次贪污受贿罪,要不然,早就抓起来了。

及诛诸吕,立孝文帝,陆生颇有力焉。

陆贾有这样的能耐,审食其自然就活了下来,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担任了左丞相。由此可见,审食其的情商是如何的高,混迹于敌对双方,全身无事。在如此混乱的局势下居然安然无恙。

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於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七,淮南厉王刘长杀了辟阳侯,汉文帝要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刘长杀了辟阳侯,又听说他阿附吕氏,颇有关系,就马上调查审理。汉文帝得知是辟阳侯的门客朱建曾替辟阳侯出谋划策,便差人抓朱建治罪。朱建听说捕吏上门,知道这回躲不过了, 要自杀,他的儿子和捕吏都说:“事情究竟怎么样还不知道,为什么自杀?”朱建说:“我一死,灾祸到此划上句号,才不会连累到你们。”于是自刎而死。线索因此断绝。使人无法细节究竟怎么一回事。朱建无疑保护了许多人 这里面就有陆贾。

西汉时期的陆贾是怎样的人(穿针引线的陆贾)(10)

审食其死于刘长之手。刘长为什么要杀审食其,说是审食其不救他母亲,理由显然是站不住脚,但是,事情发生了,就得有个说法,这是汉文帝为什么要查的原因。

资料来自于《吕太后本纪》,《陆贾郦生列传》,《汉书》等相关文献。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