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事君说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这本是清朝走向没落中不起眼的一年。但是在美术史上,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
这一年,在北京为官的王懿荣在河南安阳小屯,这个鸟不拉屎后来称为“殷墟”的地方,发现了甲骨文。这样的发现,不仅把汉字的历史推到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时代,更引发了一场收购甲骨文、研究甲骨文的高潮。
这一年,诞生了20世纪影响中国画坛走向的的三个大人物:徐燕荪、张大千、李苦禅。而在一南一北的张大千和徐燕荪,两人的瓜葛远远不止于同一年出生这么一点点。
一场演化为营销的笔墨官司
1934年,当在30多岁的张大千确定来北京闯荡之时,心里必定也是打鼓的。虽然,1919年从日本回国后,在他哥哥张善孖积极经营下(拜名师曾熙、李瑞清为师,办画展等),在南方已经小有名气。但是怎样在北京这个保守的地方打出“张大千品牌”,这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
张大千 艳秋娇态 立轴 设色纸本 1934年
这时,张大千的好友,著名媒体人于非闇给他出了一个点子。此时的于非闇不仅是《北京晨报》副刊编辑,且已经在出版传播行业摸爬滚打多年,谙熟“话题效应”。他觉得可以找徐燕孙制造点“话题”试试。
此时名满京城的人物画家徐燕荪绝对是最佳人选。他不仅成名早,在1920 年中国画学研究会在京成立之时,就被选为评议,此时更是如日中天,这段时间他来回在北平、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极受京城人士的关注度。于媒体人的算盘打的很精明,名气越大,事件的关注度越高!
事情的起因是从1935年春季,中国画学研究会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举办书画展开始。其中展览了一张张大千、于非闇二人合作的一幅《仕女扑蝶图》。首先由于非闇画得一五彩粉蝶,流出画面的大片空白,再由大千补绘一个执扇着裙的淑女,并以隶书题写了“扑蝶图”三字,后面还题了小诗,为:“非闇画蝴蝶,不减马香江。大千补仕女,自比郭清狂。若令徐娘见,吹牛两大王。丙子三月 大千居士 爰 。”题诗中的马荃,字江香,清代女画家;郭诩,号清狂道人,擅画人物;徐娘,原为梁元帝后妃,荒淫成性。前两句大吹牛逼,后一句暗藏玄机。张、于两人设下的局,坐等徐燕荪上钩。
薄薄的暗语被口直心快的周肇祥捅破(该同学此时是中国画学研究会的会长,说话自然比较直接)。在展厅中,他操着一口地道的绍兴家乡话对徐燕孙说 :“孙儿,你看这幅画,是存心同你开玩笑,这徐娘就是你徐燕孙也。”这话,一下子激怒了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徐同学本来就是脾气不小的人,但在会长面前控制住了当场暴走,只甩甩手臂,拂袖而去。但不久,怒气冲冲的他又返了回来,用照相机拍下此图,直奔北京律师事务所。
徐燕孙
话说一个职业画家,怎么会有这么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呢?在当时,除了徐燕荪,其他画家还真不知道这么做。这还跟他早年的抱负以及求学经历相关。徐燕荪还有一个更加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字——徐操,据说是他十几岁看完京剧《战宛城》,因钦佩曹操雄才大略而自己改的名字。他迫切地想像曹操一样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在徐世昌时代,他曾任总统府科员,1920-23年,考入中央政法专门学校,攻读法律。但是时代的动荡并没有让他在从政的路上走下去,最终成为一名在北京卖画的职业画家。而这些法律常识,却无意中又帮到了他。
对名誉无比看中的徐燕荪,立马找来在北平名气最大的蔡礼、梁柱两位律师商议如何办理此事。最后一起商量决定利用《实报》撰文,由徐燕荪向张大千、于非闇挑起事态。一场闹剧从此正式展开。
徐操 同泰翻经 立轴 纸本
于非闇立马嗅到了其中浓浓的新闻性。为了一首题诗两个画家打官司,他立马在报纸上披露了这条消息,瞬间引起北平市民的极大兴趣。这正中于媒体人的下怀,他不失时机地煽风点火添油加醋,在他主笔的报刊上连篇累牍地滚动报道,其他小报纷纷转载,很快波及到天津各报,一时成了人人注目、街谈巷议的社会新闻。一个话题事件就这么吵了起来。
面对徐燕荪的挑衅,张大千也不甘示弱,找来了名气更大的律师江庸——这个江大律师也是当时北平政法大学的校长(即之前徐燕荪就读的大学)来帮忙,于媒继续撰文应战。江庸一直的用意在平息这件事,但是因有各方人士参杂其中推波助澜,最终未能将此事解决在初端之时。
30出头的张大千和徐燕荪,一个怒火中烧,一个言辞犀利,针尖对麦芒的打起了笔战。此事不仅在画界有影响,也轰动了北平的文化教育、政务法律及税务等各界。画界和社会各界人士曾多次在双方斡旋以停调此事。开始时,大学者傅增湘就曾委托大画家王森然先生出面调停,好不容易把双方请到了美楼饭庄来吃饭,(席间齐白石等人也在)但还是没有谈拢,散后依旧再战。
最后出面把此事搞定的是当时监察院院长、大书法家于右任先生,可见两人争吵之凶的程度。
这两人吵得是沸沸扬扬,好得也恭恭敬敬。和好之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张大千、于非闇、徐燕孙等在中南海的“芳华楼”(当时徐燕荪的住处)的“植秀轩”前合影留念并共进午餐,至此这场历时近一年的笔讼风波圆满化解。
20世纪30年代,徐燕荪(左一)与张大千(左三)、于非闇(左十一)、寿石工(左十)、谢子衡(左五)、胡佩衡(左七)等画家于中南海植秀轩
这一场未开战的官司在京城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顺利地提高了两个人的知名度,特别是刚到北京不久的张大千。不久,他们二人同时在中山公园办展,果然参观的人很多,画也卖得好。二人和好后,还煞有其事的重新画了一幅《扑蝶图》,张大千还在题跋中说 :“即席挥毫,飒飒有声,风度不减六如。”徐燕荪一直努力使自己的人物画达到唐寅般飘逸的程度,张大千即时的马屁,吹得徐燕荪的心理暖暖的。
1935年 《扑蝶图》 徐燕荪、张大千、张善孖、于非闇合作,
石谷风在《古谷堂艺谈》中记载:正当官司打得火热时,他曾看到两人亲密无间地说笑,说 :“我心想前不久他们闹得不可开交,今天又如此亲热,这是怎么回事”。我问我的同学、张大千女婿萧建初,他操着四川话对我说 :“张先生这个人是跟谁都不吵架的,他同徐燕孙相‘勾结’,唱的这出戏叫做‘连环计’。”从这来看,这场轰轰烈烈的京城笔墨官司,是一出成功的“艺术炒作”。
“同途殊归”
然而,即使是一同出生一同出名的画家,徐燕荪和张大千的人生结局却是截然不同的。建国后,张去了香港,风风光光世界各地办展逍遥一生;徐留在国内,从传统人物画到连环画,再到1957年反右被批斗,最后郁郁寡欢中早早去世。一个风靡于现代艺术市场,创造一个又一个拍卖神话,一个默默无闻,随着一批弟子的相继去世,渐渐被人淡忘。
早在1963年,张大千的六屏巨幅通景《荷花》在纽约画展中被美国《读者文摘》以14万美金高价收购。在台湾,由于他的作品过于珍贵,已列入限制出境保护名单内。在国内,香港苏富比2011拍的一件《嘉耦图》,成交价为19106万,成为张大千近年来卖价最高的作品。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他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张大千 《嘉耦图》
当张大千在功成名就之时,留在国内的徐燕荪却画起了连环画。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认为在北方要尽快建立一支连环画创作队伍。作为北方人物画的代表人物,徐燕荪成为新连环画的带头人。1949 年至 1951年出版上下两册的《三打祝家庄》。1951 年,徐燕荪进入刚成立不久的人民美术出版社,任创作员,率其弟子王叔晖、任率英、卜孝怀等一起搞连环画创作。
徐燕荪 三打祝家庄
1956年,徐燕孙参与筹建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任副会长,兼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组组长。然而好景不长,却在1957年任北京画院副院长期间被错划为“右派”,并被开除公职。自此,他在家里偶尔为出版社画些连环画,生活日益艰难,多数亲友与其断绝往来,仅有少数学生悄悄看望。1961 年,在郁郁寡欢中,徐燕孙先生患脑溢血逝于北京。
徐燕荪的右派帽子是在他死后22年才被摘掉。此时,历史已经又走过了一代人的记忆。二三十年前的人物画大师并没有给平反之后人们过多的记忆。随着他弟子辈的相继过世,目前学术界对这位人物大家的关注也渐渐冷却。
然而,徐燕荪不仅在新时代中保存传统人物画法的一代宗师,并通过自己的学生,一代代传承自己的绘画理想。在主持新中国时期的连环画创作上,也有开创之功。简单拿徐燕荪在拍卖市场的成交价,就可以看出历史的无情。当年张大千欲要一较高下的徐燕荪,在市场的书写的变化中已经变成等级相异的画家。目前学术界并没有专门研究徐燕荪的专著;在市场上,他成交最贵的作品605万,是25开的册页。
造物的弄人和历史的书写总是有不合理之处,几十年过去了,长寿和风格多样张大千在不断的美术史写作中被人铭记,早逝和专一的徐燕荪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与视线。
作为20世界上半叶北方人物画派开山鼻祖式的人物,徐燕荪在传统人物画上所达到的成就以及对现当代人物国画所产生的影响,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市场,都大大缺少对他的集中关注与系统的研究。
徐燕荪《二十四孝图》 25开 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