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复习(高中生物新教材)(1)

生命观念

  课程标准在本模块中的说明中写道:“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其稳态。”这是对生命活动规律的重要概括,也是贯穿本模块的稳态与平衡观的核心内涵。通览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不难看出,稳态与平衡观是本模块所体现的生命观念的侧重点。在本模块教材中,人体的稳态及其调节是重点,人体的稳态与体内各种成分或因素的平衡是分不开的,如血糖平衡、水盐平衡、渗透压平衡等。建立稳态与平衡观,不仅需要了解什么是稳态与平衡,还需要了解机体是如何实现稳态与平衡的。实现稳态与平衡要靠机体的各种调节过程,主要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因此,虽然教材的许多内容是阐明具体的调节过程和机制,其实都指向稳态与平衡观。

  生命活动的调节都有一定的结构基础,教材在介绍调节机制时首先要介绍相关的结构组成,因此,结构与功能观也是贯穿全书的。

  特别要说明的是,本模块还突出体现了生命信息观,这一点是容易被忽略的,这里结合实例进行重点分析。

  仔细研究教材不难发现,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等内容都强调了信息和信息分子的重要作用。例如,“神经调节”一章的章首题图小诗:

  “是重帘低垂抑或星云闪亮,

  不,是脑细胞织就信息之网。

  万千信息在此传输交汇:

  调节着机体的稳态,

  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人的大脑是物质的实体,是许多神经元的组合。但是,不能把它仅仅理解为一个物质的实体,它是一个信息之网。信息“调节着机体的稳态”,这说明“生命信息观”与“稳态与平衡观”的联系;“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从信息的视角展现了生命的神奇。

  本章第1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将足球比赛作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信息传递在比赛中的作用,进而分析运动员是如何通过神经系统获得和处理信息的。

  “体液调节”一章同样有大量涉及生命信息观的内容。在讲激素的特点时是这样写的:

  “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有人说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你赞成这一说法吗?”

  教材在总结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关系时写道: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等),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分子,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因此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通过这些信号分子,复杂的机体才能够实现统一协调,稳态才能够得以保持。”

  这段话是对人体生命活动三大调节机制的高度概括,有助于学生从信息视角达成对稳态与调节的深度理解。

  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教材依然突出了生命信息观。这一章的章首页题图小诗写道:

  “唤醒沉睡的种子,

  调控幼苗的生长。

  引来繁花缀满枝,

  瓜熟蒂落也有时。

  靠的是雨露阳光,

  离不开信息分子。”

  “雨露”是物质,“阳光”是能量,此外,还“离不开信息分子”。短短两句,生命的物质观、能量观和信息观尽在其中了。

科学思维

  教材通过多种情境和材料,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批判质疑、基于证据和逻辑推理,这是科学思维的三个基本要点。[1]第一个要点是对学生的态度、精神和意识层面的要求。教材通过科学史上的典型案例,启发学生不畏权威、勇于质疑。第二个要点是基于证据。证据是需要去寻找的,寻找证据需要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这在教材的“探究?实践”等活动中多有体现。第三个要点是逻辑推理。教材中许多“思考·讨论”活动都是引导学生运用逻辑去分析证据,通过推理得出结论。这一模块安排了大量的思维训练,尤其注重训练逻辑推理的严密性。

  另外,比较分类的思维、建模思维、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和整体性思维,在教材中也有所体现。例如,引导学生对血浆的化学组成进行归类,训练比较和分类的思维;在“思考·讨论”中,“请你用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的关系”这一要求可以训练建模思维。

  批判性思维在习题中有较多体现。例如,教材以“酸碱体质理论”的热点事件为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本章所学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有关知识,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获得更多的证据,尝试对‘酸碱体质理论’进行评判。”这就是训练批判性思维的。本题第二问“现在有些生产厂家在售卖饮用水时,宣称碱性水为‘健康水’。若你的亲朋好友为了健康而购买、饮用碱性水,你会怎么做?”在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上还体现了社会责任。批判性思维还体现在教材设计的副栏思考题中,教材中安排了专门的“批判性思维”小栏目。例如,“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能否接种疫苗,尤其是减毒活疫苗?为什么?”这就需要有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属于理性思维,并非一定要批判某种观点,它强调的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思维过程进行审视。

  教材中关于辩证思维的例子也有很多。例如,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习题:

  “某同学的扁桃体经常反复发炎,医生建议他将扁桃体切除。请你判断分析:医生为什么给出这样的建议?这样做对身体是有利还是有害呢?”

  学生已经知道扁桃体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如果切除,到底对身体是有利还是有害?什么情况下该切除?什么情况下不需要切除?有益或有害都是相对的,要把握一个度,“两害相权取其轻”,这就是辩证思维。

  

科学探究

  该模块教材的“探究?实践”活动只有两个:一个是“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第二个是“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这两个探究活动的价值在于让学生体会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的设计思路。通过第二个探究活动,还能够了解预实验的方法以及怎样设计梯度实验。这个活动与生产实践特别是农业生产、园艺方面的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这两个活动,教材中还介绍了很多研究方法和具体案例,特别是关于激素的内容,有很多科学研究的案例。学生通过分析科学家的经典研究案例,能够提高实验设计能力,提升科学探究素养。

  

社会责任

  关于社会责任,教材除安排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健康生活、远离毒品等内容外,还有更加丰富的内容。例如,让学生通过学习人体稳态的内容认识到人体就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社会,人体的稳态就是人体这个细胞社会的和谐。在此基础上推及人类社会,每个人就相当于社会的一个细胞。个人是社会的细胞,人体是细胞的社会。

  “无论春夏秋冬,风云变幻,

  它却总是轻波微澜。

  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

  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

  它让每一个细胞分享,

  又靠所有细胞共建。”

  这是“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章的题图小诗。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体内所有细胞共建的结果;内环境稳定了,让所有的细胞共享。将人体当作细胞的社会来认识,就暗含了一种社会责任教育。

  本模块教材社会责任教育的具体内容还有关爱艾滋病病人、捐献器官、酒后驾车的危害、设计人工胰岛、讨论激素类药物应用的利弊、预防流感等。本模块里“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与社会的联系”等栏目的内容都比实验教科书更加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