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停在公路上,发现一辆汽车正向我们迎面驶来。这时,汽笛声直起长鸣。随着我们与汽车的距离接近。刺耳的汽笛声的音调也越来越高,激得人不禁打了个哆嗦。紧接着,我们与汽车的距离又越来越远,汽笛声的音调则又从高变得低了,最终一点儿也听不到了。
还在停驻的我们知道,我们正体验的这种现象,就是大名鼎鼎的多普勒效应。开始,我们听到的鸣笛声变得尖细,是因为频率变高、波长变短;后边,鸣笛声变得低沉,是因为频率变低、波长变长。
引用1 多普勒效应
1845年的夏天,荷兰气象学家拜斯·巴洛特就做了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他坐在荷兰乌德勒支的火车站台,他的座位前边摆放着一堆记录测试音调的仪器。他期待着一辆火车的到来,并计划用这些仪器,见证多普勒效应。开始不久,他远远地就看到了,站在敞篷火车上的英俊喇叭手在吹奏。火车疾驶过站台,悠扬的吹奏渐渐消散,他对比着喇叭手吹奏的和记录的音调,不出意外,他证实了音调的改变。
上面的这些现象,最初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在1842年发现提出,所以我们称之为多普勒效应。
实际上,这种现象不仅在声波上有所体现,其他的方面也有,比如,具有波动性的光。
法国物理学家裴索在1848年独立地明确指出,光也具有这种效应。他解释了来自恒星的波长偏移,并提出人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测量恒星的相对速度。我们上篇所说的最重要的红移效应,最初便从此来。
事实上,红移现象的效应已有三种分类。
第一种是在物理学领域,电磁辐射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波长增加、频率降低,在我们肉眼可见的光范围,光谱的谱线朝红端移动了一段距离,是挨着红光波段近了;另外,有一些远离红光波段的,比如波长较长的无线电波和红外线等波段。它们的现象都称为“红移”。相反的,电磁辐射的波长变短,频率升高的现象则被称为蓝移,在此不做多述,以后有机会再说说。
引用2
第二种,是引力红移,自广义相对论而来,为一种相对论性效应,说的是光波或者其他波动从巨大的星体或黑洞远离时,整体频谱会往红色端方向偏移。科学家解释原因是,因为光子的能量从一开始的能量在经过一段距离后,一部分转化为引力势能,而光子的能量正比于频率。我是没懂这个解释。
引用3 引力红移
幸运的是,根据哈佛大学莱曼物理实验室的科学家记载,最早在1959年庞德-雷布卡实验证实了,谱线引力红移是存在的。我们人类自此又多了一个观测宇宙的方法。
第三种,是在天文学领域,称为宇宙学红移,其机制为空间的度规膨胀。美国天文学家维斯托·斯里弗在1912年到1922年,观测到41个星系的光谱,其中36个星系的光谱发生红移。他说,这些星系正在远离地球。
1916年在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后,许多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在爱因斯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动态的爱因斯坦场的解决方案。继而在1929年、1927年,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和比利时天文学家乔治·勒梅特,分别通过观测和计算的方式,一再证明宇宙学红移现象,距离银河系越远的星系退行越快,宇宙在不断地膨胀。
我们现在比较公认的大爆炸宇宙模型,正是借此有力的证据支持,赢得了科学家和大众的青睐。
想知道大爆炸宇宙模型吗?下篇文章,我们来说说这个Big Bang Theory。
资料源于网络整理,侵删。
引用1 由Charly Whisky 18:20, 27 January 2007 ,CC BY-SA 3.0,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606823
引用2:由Aleš Tošovský ,CC BY-SA 3.0,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662534
引用3:公有领域,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506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