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家看到我写的这篇文章的话,大家可能会首先想到的是,现在的相声演员于谦老师了但是,首先今天我说的并不是现在的非著名相声演员于谦老师,而是,明朝前期,军事家,政治家,于谦如果大家还不清楚我说的是谁的话,那我说一句诗大家就会知道我说的是谁了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相信我说的这句诗大家都会想到是谁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于谦一个能为家国延续气运的人?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于谦一个能为家国延续气运的人(粉身碎骨全不怕)

于谦一个能为家国延续气运的人

当大家看到我写的这篇文章的话,大家可能会首先想到的是,现在的相声演员于谦老师了。但是,首先今天我说的并不是现在的非著名相声演员于谦老师,而是,明朝前期,军事家,政治家,于谦。如果大家还不清楚我说的是谁的话,那我说一句诗。大家就会知道我说的是谁了。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相信我说的这句诗大家都会想到是谁了。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额森)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公元1449年,与明朝保持臣属关系的瓦刺借口明朝侮辱使节、削减马价陈兵北部,并一路南下,直指大同。宦官王振怂恿宋英宗亲征,却因轻敌一路失利,五十万明军精锐毁于一旦,英宗最后落得被俘的下场,史称“土木堡之变”。消息传到了北京,举朝轰动。文武百官慌乱不已,主张迁都南逃。在这危急存亡之秋,于谦挺身而出,他大力斥责百官主张南逃的行为,获得了太后的支持。首先他拥立朱祁钰为帝,破解瓦刺要挟英宗自重的阴谋。其次将寄存在通州的粮食调入京师,准备保卫战的物质条件,安定了人心,其三,从各地召集勤王的军队,选用石亨等将领。 当时的于谦还只是一个兵部侍郎,而这个整体规划在明朝那种皇权集中的制度,是内阁首辅都难以做到的,正是靠着无谓的精神、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地方多年的经验,才站了出来力挽狂澜。

一切都已准备就绪。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于谦一改京城内萧条的景象,激发士气,鼓舞百姓作战。终于,瓦刺兵临城下,于谦用计诱发瓦刺轻敌的心理,善用神机营,前后夹击,大败瓦刺。瓦刺受挫后准备后撤,于谦即刻追击,用大炮轰炸,瓦刺全败。

然历史的洪流推搡着时代向前,于谦无辜的卷入了夺门之变中。朱祁镇为了复辟,不惜和自己的儿子争夺皇位,和夺门党达成肮脏的政治交易:一方得皇位;一方得朝权,杀于谦。

为此,我们不禁喟叹。历史何其不公平,一个年少孤灯苦读,位高两袖清风,于国家危急存亡之秋挺身而出的人,竟然落得如此下场;历史又何其公正,英雄终究会流芳百世,英名与华夏民族同始终;懦夫和杀手同样会遗臭万年,永远受尽子孙后人耻笑唾骂。《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皇帝的宠信,公卿的高位,从来都不是于谦真正想要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我们大家,我们的历史,是会给于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