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凡 一凡一世界 2022-02-10 20:38

收录于话题#一凡一世界65个

山月不知心底事水月空落眼前花 近水楼台先得月(1)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这两句诗出自“中国最懒诗人”,北宋的苏麟(据说他平时忙于工作,很少写诗,而人们也只记得他这两句诗)。当时苏麟的仕途不太得志,适逢范仲淹调过来浙江做他的上司。苏麟也是一个比较清高的读书人,直接跟领导说“我各方面能力都很不错,请给我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吧”,这种“跑官要官”的做派自然不是他的风格。怎么办?

苏麟想到上司也是一个工于诗歌的高手,于是就写下“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两句诗来自荐。事实证明,苏麟的这个既表达了愿望又不失尊严的办法确实有效。范仲淹一看,好诗啊,人才啊!于是苏麟顺利实现了心愿,并在后来的工作中兢兢业业,不负众望,为一方百姓做了很多实事。

这个因两句诗而获得晋升的佳话不知道在现代社会有没有存在的可能。古人喜欢伯乐,因为他们自信自己就是千里马。伯乐不常有,其实千里马也不常有,伯乐自然就乐于力荐。当然,前提是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土壤和环境,人才才有良性流动的可能性。

现在的人才也有很多晋升的机会,通过考试、竞赛,推荐或自荐,甚至还包括很多不能言说的方式,使一部分人得以从千军万马中冲杀出来,终于实现“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的目的。但是,我始终觉得,像苏麟那样不降尊严也能获得上司的真心欣赏,以及有识之士那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豪迈呼召已经很难感受到了。这种遗憾,以后有条件消除吗?

客厅中的花瓶中,满满插着我大年三十买回来的红百合和黄百合。红百合年初一就逐步开放,而同一天到家的黄百合直到前两天才开放。如果把这两种百合比喻成人才,也是挺有意思的 :开得早的红百合,能让我早一些感受到鲜花的美丽与芬芳,而开得迟的黄百合,我也相信只要时间到了,它一样能够绽放美丽,即时能出来的成果固然让人欢喜,而多一份等待的期许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惊喜呢。

只要坚信自己是人才,身边又有真心欣赏自己的伯乐,就不要担心自己究竟是早开的红百合,还是迟开的黄百合。就像苏麟与范仲淹的佳话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