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网友文采能有多高(当代网友的文采有多好)(1)

给你一道填空题:

“我打碎了夕阳,————”

如果是你,会如何接续下面的文字?这个最近在网络上火起来的文案,吸引了一众网友献词献句,有的温柔浪漫,有的跳脱新奇,有的初看平平,回味起来却余甘无穷,甚至有几番哲理的深味。

网友之才,不仅出梗出段子,还藏在这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好句佳段里。

文字可以这样排列组合

当代网友文采能有多高(当代网友的文采有多好)(2)

我打碎了夕阳,————

当代网友文采能有多高(当代网友的文采有多好)(3)

01

我打碎了夕阳,也揉碎了月光。

拉着李白大醉一场,撒下九州的霜。

02

我打碎了夕阳,借了一碗清汤,

想等一束月光,可倒影全是你的模样

03

我打碎了夕阳,夜色研磨成霜。

繁星摇摇晃晃,跌落人间欢场。

04

我打碎了夕阳,

落下满地霞光,

一帧一画,皆为过往

只想夕阳赠我顷刻黄粱。

05

我打碎了夕阳,泻了一地橙黄。

天边的火烧云,都在笑我荒唐。

原谅我只是不忍,

将这不堪的过往,

揉进清清白白的月光。

鸿是江边鸟,————

当代网友文采能有多高(当代网友的文采有多好)(4)

01

鸿是江边鸟,愁是心上秋。

02

鸿是江边鸟,岚是山间风。

03

鸿是江边鸟,卿为惊鸿客。

04

鸿是江边鸟,君乃意中人。

我来人间一趟,————

当代网友文采能有多高(当代网友的文采有多好)(5)

01

我来人间一趟,不惧虎豹豺狼。

毅然穿上军装,镇守祖国一方。

纵使血染边荒,清风伴我回乡。

02

我来人间一趟,幸遇祖国兴昌。

恰逢年少轻狂,家国护我成长。

方以化笔为枪,只望祖国无疆。

03

我来人间一趟,任他风雨猖狂,

纵有世事磋磨,不忘初时模样。

04

我来人间一趟,历经十年寒窗,

不求化雀成鸾,惟愿不负年芳。

其实“等”字很浪漫,————

当代网友文采能有多高(当代网友的文采有多好)(6)

01

其实“等”字很浪漫,它是我在寺前听雨,等你撑着天青色的竹纸伞信步而来。

02

其实“等”字很浪漫,就像“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但我们还会相遇;就像“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但我们还会相守;我会等你很久,久到玫瑰的最后一瓣陨落,然后拽着孤单坠入爱河。

03

其实“等”字很浪漫,比如一起等红灯,一起等雨停,一起在落雪的日子,等我们白首相倚。

04

其实“等”字很浪漫,可惜你是匆忙的现实主义。

玫瑰误了花期,————

当代网友文采能有多高(当代网友的文采有多好)(7)

01

玫瑰误了花期,期待成了诗集

02

玫瑰误了花期,茉莉恰逢盛时。

03

玫瑰误了花期,时光不负暖意。

04

玫瑰误了花期,月光隐在云里。

落俗不可避免,浪漫至死不渝。

请用“落日”“鲸落”“潮水”造句

当代网友文采能有多高(当代网友的文采有多好)(8)

01

落日下,潮水里,一鲸落,万物生

02

潮水为证,每个落日,都是一场盛大的鲸落

03

把爱意埋藏进落日余晖下的潮水,或许某一次的鲸落,能把深不见底的思念,带给海洋最深处的你。

04

我有一份感情,如夕边落日生辉,如鲸落潮水无言,如崖边星辰入眼。爱你,是一件永恒的无法避免的事。

请用“长夜”“烽烟”“河山”“碧玉”造句

当代网友文采能有多高(当代网友的文采有多好)(9)

01

长夜无光烽烟起,河山有志碧玉还

02

长夜漫漫,烽烟滚滚,河山璀璨,碧玉怜人

03

长夜守河山,碧玉笑烽烟。

04

长夜漫漫无穷尽,烽烟绵绵思故里,河山依旧佳人逝,碧玉无暇未可知

请用“盛夏”“蝉鸣”

“少年”“橘子味汽水”造句

当代网友文采能有多高(当代网友的文采有多好)(10)

01

如果说那个橘子味汽水般的少年属于盛夏,那么,我多半只算他生命里,一声尖锐而短暂的蝉鸣。

02

盛夏总是这样,像橘子味汽水被打翻的黄昏。此起彼伏的蝉鸣,和永远发着光的少年。

03

我能在严冬听到盛夏的蝉鸣,我能在圣诞雪松的枝头闻到橘子味汽水的清爽。少年的意气能跨越四季,是冬季的暖冰,也是万物盛开的春天无可阻拦的奏鸣曲。

04

“盛夏”“蝉鸣”“少年”“橘子味汽水”,这四个词共享一个灵魂,叫青春。

文 | 央视新闻《夜读》整编

图 | 视觉中国

常感叹文字有股神奇的魔力,

难过的时候,看到喜欢的字字句句,

生活也变得美好了一点。

如果你经常写作,你还会发现,

文字的排列组合是件治愈的妙事。

字与字,词与词之间不是孤立存在,

它们会呼吸,会产生彼此吸引的“场”,

待你以巧心把这一切串联起来时,

文字也将自信地发出属于它的光。

当代网友文采能有多高(当代网友的文采有多好)(11)

“如果再见面,————”

你会如何续写呢?

制片人 | 柴婧 主编 | 王若璐

编辑 | 李津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