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心脏防患未然#
三天前,即2022年9月14日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刘建新教授因心梗引发猝死而突然故去,时年60岁。60岁,正是事业顶峯的时期,惜哉!
猝死是指“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人,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发生的死亡”。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猝死的定义。
在我国,每年猝死的人数约54.4万,其中90%以上的病例属于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是由心血管疾病引发的突然死亡,其中,最多见的,即是心梗。
心梗,为心肌梗死的简称,又称心肌梗塞。有人统计,由心梗引发的猝死人数约占我国居民总死亡数的9.5%。有报导说,保守估计,也在3-5%以上。在我国,心梗的发生年龄多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多于女。近年,年轻化趋势明显,45岁以下的人群中的发病数明显增多。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在猝死前并无疾病表现,自已也无异常感觉,貌似健康,但却存在循环系统的基础性疾病,即心血管疾病,如血压高、血脂高、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只是由于症状轻微,又没有做健康体检,以致没有察觉和发现而已。因此,很多人就忽视防范,即不注意避免引发猝死的种种诱因,以致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悲夫!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人口死亡的首要疾病,且死亡率仍在逐年攀升。所以,就应尽早采取措施防控。也就是说,公众应通过日常养护与健康管理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鉴于心梗导致猝死的发生率高,就应着眼预防。本文说的就是“关爱心脏防患未然”,务请各位看到底!一.先说说引发猝死的诱因
仔细追查,猝死发生之前,病人几乎都有诱发因素。常见的是:吸烟、熬夜、过劳、超量运动(如长跑)、长时间娱乐(如通宵打麻将)、情绪波动(大怒或狂喜)、精神高度紧张、受惊吓(包括做作梦)、同人争吵、拍桌子瞪眼耍脾气、以及大便秘结时排便用力过猛和清早起床过急过快等。
在诸多因素中,饮食不当则是重要的因素,常见的是饱食、饮酒,以及吃高脂、高盐食物等。
2015年6月北京大学医院公布了一项调查,发现在40例心肌梗死的病人中发病前都能找出明确的诱因。
二.如何警惕和避免猝死
笔者提出三点:
一是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应有所了解,即使没有异常表现,也要定期做健康体检。
这点是非常必要和不可忽视的!
二是无论何时,特别是在节庆假日,都要力避上述引发猝死的种种诱因。
三是身患疾病的人,要遵从医嘱。比如,高血压病人不要忘了服降压药。
三.合理饮食是降低猝死发生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维护心血管健康的必要方法。下面便着重谈谈人们该怎样正确安排一日三餐。
1.坚持吃低盐膳食
中式餐饮的最大弊端是含盐量大。国人普遍摄盐多,调查表明,80%的居民每日摄盐量超过10克,北方人较江南人严重。中国营养学会最新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提出:成人每日膳食中的含盐量应在5克以下,血压高的人的摄盐量应减少到3克。
长期摄盐多导致血容量增加,便很容易使血压升高,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所以说,自小养成吃低盐膳食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限盐的方法是:烹饪时使用控盐勺;用醋、柠檬汁代替食盐;减少酱油、大醬的使用量;少吃或不吃含盐多的咸菜、咸鱼、腊肉等。
节假日宴请七碗八碟,狂吃海喝,一餐饭下来便可能摄入30克以上的盐。中老年人当力戒!
2.应吃低脂饮食膳食中脂肪偏多,是近年来很多国人饮食的又一弊端。纠正方法有三:
一是重视荤素的合理搭配,素食与荤食之比要保持在7比1。
二是在选择动动物性食品上要少红多白。红是指牛、羊、猪等红肉,白是指去皮鸡肉、鸭肉、鱼虾肉等。这是因为白肉所含的脂肪量低于红肉,对健康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高,而红肉却含有较多的对心血管有害的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
三是减少烹调油用量,每日在25克以下。故在烹饪方法上,提倡蒸、煮,炖,应少油炸与油煎。
3.要摄食足够的粗杂粮与果蔬类食物近二十年,我国居民的粗杂粮的消费量越来越低,不少人也少吃蔬菜和水果。
粗杂粮、蔬菜和香蕉、苹果等水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不为人体吸收和代谢,不提供热量,却能调节血糖和减少对脂肪的吸收,有利于维护心血管健康,还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
果蔬类食物还含有丰富的植物化学物质,也有助于防控心血管疾病。一般说,以生重计,成人每日主食中的玉米、燕麦等粗杂粮应占谷物总量的1/3-1/2,每天都要吃400-500克蔬菜和200克新鲜水果。
4.少吃精制糖与其制品要避免和少吃白糖、沙糖等精制糖,应少吃甜食与含糖饮料。市售的饮料一般都含有较多的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是:成人每日的摄糖总量(包括烹调用糖)不超过25-30克。
四.及时抢救心梗,挽救生命抢救心肌梗死的病人必须及时。如果发现有人心跳突然停止(常具有前述的诱因),便应马上将其身体放平,尽快给予亚硝酸甘油制剂(血管扩张药)、立即做心肺复苏术,并同时打120急救电话,速送医院救治。
抢救生命,重在4分钟内。4分钟内急救者可能有半数几率被救活,故称“黄金4分钟”。
然而,在我国当前急救成功的心肌梗死成功率不足1%,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20%。究其原因,便是家屬与公众普遍缺乏抢救猝死的急救知识。
所以,就此而言,向公众普及急救常识,就显得格外必要。五.三条温馨而重要的提示
1.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因此,不论自己既往有无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病史,只要有不祥的预感,如在饮酒、饱食、过劳和吸烟时突发心前区疼痛,就应想到是发生心梗的先兆。在意识尚未完全丧失时便要立马就地躺卧和呼救。
如果隨身携带血管扩张药,便应及时服用。
自救及时,常能避免猝死发生。
2.约2/3的心肌梗死发生是在清晨至上午9时,有人将此时间段称作魔鬼时间。
所以,凡患有心血管疾病旳老人在早晨醒来时就不要马上坐起穿衣与下床,宜再躺三五分钟,然后缓慢起身。
如果在起床后缓缓地啜饮一杯温开水,则能稀释血液,会极大的降低心血管病急性发作的风险。
3. 有必要强调指出,春节、端午节、国庆长假期间,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要有警惕猝死的意识,要避免大吃大喝、饮酒和情绪波动。
吸烟与饮酒是诱发猝死的常见原因,故一定要避免过量饮酒和大量吸烟。同时,要保持平和心态。
再重复一遍:心梗发生率高,各位切不可掉以轻心啊!
路漫漫兮人生长矣。祝愿普天下人,人人安康、快乐!
相信本文能增强您规避猝死风险的意识。
参考文献1.国家卫健委.《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2020年)》.2020年12月
2 方维忠.中老年病防控.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8年
3.刘政.老年人该怎样吃.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图片取自网络;撰文:天又宇)
刘政 主任医师。做过临床医生,上世纪八十年代留学日本,是我国较早从事现代营养学专家,曾任大连市营养餐工委总营养师,出版专著9部。
#关爱心脏防患未然#心梗#猝死#日常养护与健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