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雷剧,国产剧一大痛点它常常以不切实际的幻想,不符常理的情节,在观众的疼点上来回试探近几年比较深入人心的有:手榴弹炸飞机、包子里藏雷、裤裆藏雷、手撕鬼子等等,看似在刻画战士们的英勇,实则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抹黑”随着广电总局出台了对于此类剧的规定,这两年,抗日神剧的踪影已经渐渐模糊,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盘点那些非常雷人的抗日雷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盘点那些非常雷人的抗日雷剧(痛点何时才能不痛)

盘点那些非常雷人的抗日雷剧

抗日雷剧,国产剧一大痛点。它常常以不切实际的幻想,不符常理的情节,在观众的疼点上来回试探。近几年比较深入人心的有:手榴弹炸飞机、包子里藏雷、裤裆藏雷、手撕鬼子等等,看似在刻画战士们的英勇,实则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抹黑”。随着广电总局出台了对于此类剧的规定,这两年,抗日神剧的踪影已经渐渐模糊。

近几日,又一部抗日雷剧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里——《雷霆战将》,这部影片可是“火”遍了多个社交媒体。它之所以会“火”,不是因为人们对该剧的评价有多高,而是因为它又被冠上了“抗日雷剧”的称号,究其原因,违背了不少历史常识:一火棍掀翻敌人、八路军军官抹发胶、战场上肆意抽雪茄....在笔者看来,与其说这部片子是一部“抗日剧”,更像是一部披着抗战外衣的偶像片。豆瓣评分2.6。口径统一,都在吐槽:“雷”“尬”“亮瞎眼了”,观众骂完,还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别把偶像剧套路用在抗日题材上》,再然后,全网下架。

《雷霆战将》别名《亮剑3》,宣传口号是青春版李云龙的故事。观看之后,才发现其只是为了蹭热度,剧情与人设,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张云龙饰演的王云山,号称年轻版李云龙。大老粗,嘴里时不时飙出脏话。嗓门大,说话基本靠吼,像极了表情管理失败的案例。剧情设计不合理,第一集一上来就把独立团被调到战场上,啃硬骨头。但是在交代上却很含糊,战术上不仅仅没有凸显出硬骨头是如何硬、如何难啃,也没有显示出独立团如何具备这种啃硬骨头的技巧和策略。战场是什么地方?充满残酷厮杀,遍布战火与鲜血的地方。紧张的情绪,脏乱的环境。在这节骨眼上,每个人都光鲜亮丽,身上不着灰尘,这是战场?战士们在外面用命奋战,指挥官郭勋魁还能优哉游哉地在后方喝着咖啡,云淡风轻地说,糖放多了。这是怎样的战争场面?!上了战场,情况紧急,依旧不忘给自己点上一根雪茄。别人都打到家门口了,还有时间悠哉呢?决一死战的时刻,被日本人包围,竟然愚蠢到不知道开枪,也不知道缩小包围圈直接捅死。就愣着说完热血的台词,然后被敌人打死。好舍生忘死的战士,好愚蠢的敌人。子弹都长了眼,能专门避开要在枪林弹雨里的主角们。另一边的王云山,一火棍就能掀翻敌人,这与“手撕鬼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些槽点还只是第一集里出现的。后面的剧情,不看也罢。《亮剑》是15年前的作品,13万豆右打出9.4的高分。金鹰、飞天,拿奖拿到手软。经典,来自于两个字:真实。人物真实,剧情合理,引人入胜。李云龙就是一没读过书的粗人,一身正义感,也不乏匪气。不拘小节,爱骂人,同时极其讲义气,把兄弟的生死挂在心头。他是一个很厉害的战士,但战斗并不算顺利。换句话说,身上并没有所谓的主角光环。观众早就不是傻子了,谁用心谁敷衍,一目了然。《雷霆战将》很明显的犯了只模仿表面而不肯深入的套路化毛病,在塑造人物的时候,用强烈的主角光环和偶像包袱,阻止了角色往合理化和深入化的挖掘。

这样的影片,难免会误导和扭曲历史价值观与民族认同感,而这类缺乏逻辑思维的剧情的直接受众主体,大多是文化水平不高的青、少年儿童,这些人明辨是非能力较低,难免使他们产生代入感,使得他们认为真实的历史就是这个样子。如今的和平生活,是抗日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将血肉横飞、枪林弹雨的战场粉饰成妆容精致、服装考究的秀场,是对历史的歪曲,更是对先烈的不敬。这样扭曲史实的抗日雷剧,非但不能起到爱国教育的目的,还会对青少年产生误导。

总结来看,《雷霆战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经验与教训:抗日剧当然可以从创新、青春的方式入手,但一切都应当以尊重事实依据为前提。这样脱离时代的形象定位,无法获得观众共鸣和认可。希望这样的“抗日雷剧”,不要再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