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氏平日调嗓的时候,也常常举止滑稽,令人发噱。尤其学每一个人身上的毛病,更是酷似其人。

因为差不多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自然养成的习惯,不但自己不知道,就是旁人也因为看惯了不甚注意,但是一经人道破,就觉得可笑万分。

譬如王凤卿,他就有一个特别的习惯,他在台上也是聚精会神的,但是凡遇着高的腔而唱到得意时,往往两手紧抓袍子当中一把,摇头瞪眼,直梗着脖子而使足了劲。

鲍吉祥到了台上也有一种可笑的毛病,他的台步就是内行所谓“一顺边”,头总是跟着脚左右摆动,迈左脚头就往左偏,迈右脚头就在石偏,这样摇摇摆摆的,因此内行就给他起个外号叫“大尾巴羊”。

余叔岩唱腔特点(余叔岩吊嗓中做出什么样滑稽的举止)(1)

京剧《问瞧闹府》

有一天余氏特别高兴,在调嗓子的时候,就学着这两个人,一会儿站在地当中,紧抓着袍子,圆瞪着两眼。一会儿在屋子里,恍恍悠悠地踱过来踱过去,学得是神气活现,使在座的人没有一个不笑得前仰后合。

他看见大家如此的高兴就说:“我再学两个人给你们看看呀!一个是王又宸、一个是言菊朋。两人合唱《战樊城》,王又宸去伍尚、言菊朋去伍员,在他们两人一先一后一块出场的时候,”他一边说一边就学王又宸,“王又宸的伍尚先出场,他是搭拉着眼皮,探着上身,撅着屁股,没精打采,慢条斯理地出了台帘。”

学到此处大家已经是笑不可仰,他转过身去又学言菊朋。

“言菊朋的伍员紧跟在后,罗圈着两条腿,挺着小肚子,慌里慌张一挑帘就出来了,差一点没撞在伍尚的屁股上。”

他绷着脸地学这两个人,大家已经是忍不住的好笑,等到细细一琢磨,就越想越好笑,满屋的人个个笑得捧着肚子直不起腰来。

余氏真是个绝顶聪明的人,无怪他在艺术方面是学一样像一样。我又想起一件故事来,可见余氏随时随地都喜欢戏谑,空气永远是轻松的。

注:摘自孙养农著《谈余叔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