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纵观古今成大事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平气和,喜怒不形于色,别人难以从他们的言行,窥视到他们内心。
然而对于我们大部分普通人,都是有啥说啥,甚至很多想法还没成熟,就开始往外倒,给人留下轻浮的印象,难以担当重任,直接的感觉就是话多聒噪。
对于话多聒噪这个问题,王阳明说,应该要守默之法对治。但是如何守默,让自己话不多。王阳明说要首先要分别四种假象,看似默默无语,其实却走了偏路。一是“默之愚”,一种人表面默默无语,其实内心对事情还有疑惑,却因为怯懦,不敢发言提问,任由疑惑蒙蔽心灵,看起来中规中矩,其实是愚钝。二是“默之狡”,有一种人,该表态的时候故意不表态,该说话时候故意不说话,诱导别人先说,看清对方的态度。这种无言实际上是狡诈之术,也是不可取的。三是“默之诬”,有一种人说话之前,首先考虑的是对方的长处和短处,因为怕触及对方的痛点,对一些该说的也不说,该坚持的原则不坚持。这种只考虑对方的喜好,而选择不说话也是不可取的。四是“默之贼”,有一种表面看起来,话不多敦厚老实,实际上心眼比谁都多。更可怕的是,他们用这种话不多敦厚老实的假象,来接近别人、蒙蔽别人,实际却是心怀鬼胎。按现在话说就是人家把你卖了,你还替人家数钱。这种人最可怕了,最要不得。
对于如何才能做到默默无言,达到宠辱不惊,安静从容,心平气和的境界,王阳明说有八个方法,称之为默之八诚。一是“诚知耻”。“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如果说了却做不到,那是羞耻的事。所以有德行的人,时刻记住说空话的耻辱,便不敢乱说话了。二是“诚于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有德行的人往往是注重行动和实践,少说多做,因为更加注重实际效果,自然话也就少了。三是“诚于仁”,“仁者言也讱”,真正的仁人君子,说话一定的是发自内心良知,不会冒冒失失。四是“诚于识”,有一种人虽然对问题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但是内心已经真正接受了知识,忙于实践,不会空谈。五是“诚于成”。 “默而成之”。简单一句话就是,一声不响,就把大事给办成了。六是“诚于积”。“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注重平时的积累,真正的大道都是深藏不露,看起来似乎平淡,实际上每天都在成长积累成长。七是“诚于信”。《周易》:“不言而信,存乎德行”,一个有德行,有诚信的人,其实什么都不用说,大家都是坚定跟他走,这算是人格魅力了。八是“诚于道”。“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 大道无言。
亲爱的朋友:阳明心印头条号,致力于阳明心学交流、传播,欢迎关注“阳明心印”,希望在致良知的大道上与您共行!如果喜欢本篇文章,请收藏、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