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梦见乌鸦

又到了暴露年龄的时候,作为一个老家伙,我还是习惯于叫这个蓝胖子为小叮当或者机器猫。因为哆啦a梦这个名字,是1996年,藤子·F·不二雄逝世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全世界的官方统一译名!不过还没有一部动画片,在从第一次在电视,漫画上相约之后,直到如今其主要角色有那么多的译名。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哆啦a梦》的火爆。

哆啦A梦(Doraemon),Dora取希腊语意为“上帝的礼物”,emon来自日语“卫门”的读音,Doraemon有“守护天使”的寓意。

哆啦a梦小叮当走火入魔了(机器猫或者小叮当)(1)

一、《哆啦a梦》动画的3 1属性

我喜欢哆啦a梦,但不是这套漫画或者动画的死忠粉丝。不过我相信所有人,即便对蓝胖子无感,甚至没有看过当年的漫画书和动画片,但也绝对不会讨厌这样可以成为任何人小伙伴的哆啦a梦,且我更愿意相信,很多人都喜欢这个蓝胖子。这就是一个拥有跨越文化人畜无害的动画角色品牌的号召力。而且我认为《哆啦a梦》拥有一个很多动画所没有的特质,这是《名侦探柯南》等同类系列动画所不具备的一点。

纵观哆啦a梦的动画和漫画,一集故事不长,一部30分钟的动画片,内含三个小故事,每个故事不超过10分钟,尽管故事过程千篇一律,但内容轻松活泼,万能口袋无数道具几乎没有重样,且每个道具的功能代表了一种现实无法达成的希冀和愿望。这就是《哆啦a梦》比其他动画片高明的一点,也就是其三大属性:

1、耗时不长,几分钟休闲一刻就可看一集;

2、内容轻松,信息量不大,可以边吃饭变看;

3、实现愿望,故事接地气,代表了孩子们最希望得到的梦想。

如果非要再加一个选项的话,那么就是我们的共同童年记忆。

哆啦a梦小叮当走火入魔了(机器猫或者小叮当)(2)

二、已成符号,无需点评

俗套一点的说,这就是《哆啦a梦》长盛不衰的原因,纵观世界风靡千家万户的卡通,或多或少都有以上特征,包括《米老鼠与唐老鸭》、《猫和老鼠》、《蜡笔小新》这些的老牌经典动画同样如此。所以《哆啦a梦》这个经典动画品牌,事到如今承载了无数记忆。以本人来说,日漫看得不少,我是《幽游白书》的粉丝,是《灌篮高手》的粉丝,甚至是新《海贼王》的粉丝。我不是《哆啦a梦》的粉丝,但我绝对喜欢这个蓝胖子。

因为我清清楚楚的记得,小的时候看动画片,在那个年代还未出现“治愈”这个词,但看《哆啦a梦》是让人开心的一件事。也许看完之后也许会根本不记得故事内容是什么,但每周日下午,都会准时在电视机前坐好,因为新一集《哆啦a梦》就要开始了。

以上属性同样适用于《哆啦a梦:伴我同行》,同样以上内容也决定了本文不是一篇影评。尽管《哆啦a梦》的故事万变不离其宗,如今早已没有了新意。CG版只是一个表现形式上的噱头,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蓝胖子要离开了”“拾起童年的记忆”等等也都是营销噱头(电影中哆啦a梦离开的桥段漫画中真的出现过,且一模一样),且《哆啦a梦》剧场版在内地也不是第一次公映(最起码我在大银幕上就看过《大雄的恐龙》),但这部电影正是价值在于包含了一个全球知名品牌所要做的一切,轻松的内容,治愈的故事,还有童年的梦想。

在一些地方见到一些以“影评人”自居的砖家在吐槽该片故事无聊,炒冷饭也是醉了。《哆啦a梦》发展到今日哪个故事不是同样的模式?我觉得说这些话的人,他们的童年真的很无聊。

▲这段内容为个人的童年回忆,诸位可以选择性跳过。

说道《大雄的恐龙》,我买的第一本卡通书就是《大雄的恐龙》,是1980年的剧场版(06年那个是翻拍版),是那种彩色电影截图配文字的16开书籍,那时候我们管这种书叫做画报,名字叫做《野比太郎的恐龙》,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这本书现在还留着,几年前搬家的时候我还见过,翻了几眼,满满的回忆。记得的当时哆啦a梦还未引进中国内地,小时候这本书我看不大明白,因为都是电影截图,只知道野比捡到一个恐龙蛋最后孵化出恐龙,而且书中的截图和文字有误导性,全书以野比太郎(大雄的日本原名叫做野比申太。日文的"太"的意思是"大")为主角,蓝胖子的地位被极大的削弱。以至于当时完全不明白这个蓝色的圆滚滚的东西是干什么的,大概由于当时没有引进动画片的原因。

哆啦a梦小叮当走火入魔了(机器猫或者小叮当)(3)

哆啦a梦小叮当走火入魔了(机器猫或者小叮当)(4)

三、《哆啦a梦》的翻译历史趣谈

第一次系统看哆啦a梦还是央视版动画片,相信也是很多80后第一次接触蓝胖子的开始,记得当时最初是每周日下午4点多播出,后来才改在黄金时间6点半。

1、央视版《机器猫》

央视版翻译很有意思,引进片名叫做《机器猫》,可这个名字从未在剧集中出现过,也是醉了。剧中蓝胖子叫做“阿蒙”,大雄叫做“康夫”,这个名字既不是音译也不是随口一说,而是日文中大雄的罗马文“Nobita”有健康的意思,所以给其起了一个很有创意的名字“康夫”。其余三人分别是小静、强强、大熊(是“熊”而不是“雄”,正因为央视版的原因,大熊与大雄的角色名字直到今日也经常被弄混,记得小伙伴说过,康夫如今怎么取了一个经常欺负他的人的名字,难道是精神胜利吗)。

哆啦a梦小叮当走火入魔了(机器猫或者小叮当)(5)

2、配音:从董浩到刘纯燕

央视版《机器猫》给阿蒙配音的换过三个人,第一个是万能的董浩,他除了给米老鼠配过音,也给机器猫配过音,时间不长,随后换了第二位,具体是谁早已淡忘,只记得这位配音比董浩还短,随后换成了延续到后来的刘纯燕,她把哆啦A梦善良可爱、活泼好学、贪吃呆萌的声音逼真地“演”出来了。

哆啦a梦小叮当走火入魔了(机器猫或者小叮当)(6)

刘纯燕给其阿蒙配的音调其实参考了董浩,平心而论二者差异不大(进一步证明了董浩的万能),但她把声音压得扁扁的尖尖的,听起来特别滑稽有趣,可也造就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可爱。刘纯燕版阿蒙的声音非常经典,几乎成了蓝胖子的代言人,今年刘纯燕出山为《哆啦A梦:伴我同行》配音,同样打的是怀旧牌,这一点非常成功。

央视版《机器猫》目前还没有见过网络上流出的版本,央视特立独行之处在于,当时对于动画签订的是播映权而没有音像制品的发行权,比如当年董浩、李扬配音的《米老鼠与唐老鸭》,到现在网络上也没有正式流出过,《机器猫》也是一样,仅有当年勇录像机录下来的VHS版,渣画质,所以只能从记忆中寻找了当时的声音了。

哆啦a梦小叮当走火入魔了(机器猫或者小叮当)(7)

3、漫画译名《机器猫》与《小叮当》

机器猫动画在两岸三地都风靡一时,但内地引进略早于港台,当刘纯燕的配音风靡神州大地,俘虏一大片少年儿童时,1993年左右TVB林保全配音的港版才刚刚出来,台湾版也稍晚才出现。不过内地与港台不同的是,港台那边在动画片引进之前,漫画书早已火爆。

在央视动画还未播出之前,俺上面提到过的《野比太郎的恐龙》其实是第一版内地引进的哆啦A梦图书,除了上面那本之外,我还还看见过《宇宙小战争》《铁人兵团》等同版的彩色图书,估计当时的早期的哆啦A梦剧场版都以同样里面的译名也很奇葩,全部都是日文音译,比如蓝胖子叫“锣卫门”,三人组是思赖夫(小夫)、静娃(宜静)、加依安(胖虎),图中都有说明。跟之前说过的一样,该书以野比太郎为第一主角,并未突出蓝胖子,包括万能口袋之类的设定也没提,加之动画片没有播出,所以这套图书根本没有流传起来,基本上也没人记得。

哆啦a梦小叮当走火入魔了(机器猫或者小叮当)(8)

随着央视版《机器猫》的火爆,内地漫画书这边开始折腾。那个年代盗版漫画盛行,在人物名称方面未有系统化甄别。记得与央视《机器猫》同时(也许更早)出现的一套漫画,就叫《机器猫》,其格式与那个时候《圣斗士》《七龙珠》一样是32开小薄本,里面蓝胖子就叫机器猫,大雄叫做野比,这个“野比”采用的是音译,选用了其全名“野比大雄”中的姓氏名称。其余三人中,小夫的名字很特别,叫做“小孬”。这个译本也不知道参考哪里,更像是原创。

哆啦a梦小叮当走火入魔了(机器猫或者小叮当)(9)

4、王聪明是谁!源于港台译本的漫画

后来就出现了《小叮当》漫画,一本很厚的样子,也是当时流传最久最风靡的译版。由于是盗版(当年的漫画书全部都是盗版),名字采用了台版的译名。蓝胖子叫做小叮当,根据蓝胖子带铃铛的形象取的名字。而且台版译名有个怪毛病,喜欢将日本名字完全进行“汉化”,根据发音换成中文名字,就像《乱马》中将“早乙女乱马”翻译为“姬乱马”那样,野比大雄成了“叶大雄”,三人组分别是宜静、阿福、技安,80后观众一定会对这套译名有印象,尤其是出木衫,这个最牛b,书中将其翻译成“王聪明”,出木衫的全名叫做“出木衫英才”,“英才”本来就是聪明的意思,但台版这边硬是给人家添加了一个姓氏。姓“王”!(想起了大雄成年与静香结婚生子之后隔壁王叔叔的梗)

哆啦a梦小叮当走火入魔了(机器猫或者小叮当)(10)

小叮当这个名字流传很久远,包括后来吉林美术出版社引进的正版漫画,都采用了这个译名,其余人选也基本来源于台湾译法,除了把“王聪明”替换成了本来名字出木衫。1996年“哆啦a梦”这个名字正式被官方确定下来之后,漫画方面台湾大然文化在1997年修改译名,随后大陆的吉林美术出版社、香港的青文也相继修改,而央视、香港TVB、台湾华视也在2000年后相继做出修改。哆啦a梦这个名字才成了蓝胖子唯一的名字。

哆啦a梦小叮当走火入魔了(机器猫或者小叮当)(11)

十五言社区原文地址:15yan/story/lruFqfHxWNe/

www15yancom 微博:十五言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