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汪峰发行了他音乐生涯第十二张专辑《果岭里29号》。这是一张继2000年《花火》后,汪峰又一次全部包办词曲创作编曲的专辑。其中主打歌《那年我五岁》《时代的标记》等已被众人熟知。但有首小编认为好听也是最有意义的作品《寂静的午后》,知道的人却不多,而这首歌却是最应该被传唱的。
《寂静的午后》平静的情绪表面下深藏着一种跌宕起伏的激情,所使用的音色凸现了英式摇滚的氛围。让作品的美感显得更加与众不同。
第一段主歌,汪峰通过场景描写展开了一副有点凋零的北方都市的秋日景象。当下的中国是日新月异的,表面看像一座欣欣向荣的天堂,可在汪峰眼里,却带着一种满目疮痍的繁华。
社会发展都会付出相应的代价。城市化进程中,收获了繁荣,却也充斥着贫富差距的悬殊,可怕的雾霾和拥堵,网络时代传播着真实和各种编造的谎言,更不用提让人胆战心惊的高房价。如此环境下,人们来不及去思索和享受,只能被时代驱逐着,挣扎着往前走。
前几天汪峰访谈里说过,他是拥抱这时代的,可并不意味着完全认同这个时代。他无意与世界为敌,但从不放弃思辨式的批判。汪峰是清醒的,所以在钢琴与弦乐的交融中,他对自己和对众人进行了一种良心上的拷问:"这个世界会更好吗?这个世界会更糟吗?"
但汪峰并没有继续沉浸在当下的国度里,而是越过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在第二段主歌里,写下了四个常见外国男性的名字。但他们却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美国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美国意象派诗人威廉卡洛斯和法国考古学家亨利罗特。
汪峰截取了他们的四段人生经历,展现了中产知识分子两种不同生活形态:拼命的享受所剩不多的青春岁月以及通过精神上的忏悔和救赎,找到人生更高的价值和意义。
显然,这两者是汪峰心中比较理想的人生状态。人不能成为金钱和物质的奴隶,要学会享受生活,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人们依然在尘世中浮浮沉沉,患得患失,找不到灵魂的归宿。所以在小调搭配的进行曲节奏下,汪峰只能不停的无奈的发问:我们该怎么办?你的美好会到来吗?这个世界能更好吗?
《寂静的午后》全曲洋溢着知识分子的忧思和浪漫情怀。"这个世界会好吗?",是梁漱溟一百年前留给我们的问题,至今也没有明确的答案,而汪峰继续叩问着,写出了这个时代最后的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