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心得体会(道德经第五十八章之所悟)(1)

【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

治理天下以宽大为怀,百姓就会忠厚淳朴;治理天下过于严酷,百姓就会狡诈。灾祸啊,幸福就倚傍在它里面;幸福啊,灾祸就暗藏在其中。这种得失祸福循环,谁能知道它们的究竟?它们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善忽然转变为恶。世人看不透这个道理,迷惑的时间已经太久了,因此,有道的人处事方正而不显得生硬,虽有棱角也不会伤人,直率而不放肆,明亮而不耀眼。

《道德经》以极大的篇幅所阐述的思想是关于治国之论,是对统治者的要求,而相对于普通人的修身,修心的论述很有限,包括兵家,我想这也可能后人由表及里挖掘出来的,当时一个战火纷争的年代,老子的思想很难对没有受过教育不识字的人论道,所以他的主要目标是士大夫阶级的上层社会。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以达玄同的理想社会,而私有制产生,打碎了老子一厢情愿春秋大梦,不得不回到现实。他苦口婆心的留世五千言,不是统治者不见其真,而是装聋做哑,其本质为私欲填满,难以自拔。“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趋之若鹜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纵观历史,所有贤,权,贵,法,兵都不是百姓创造出来的,是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而不断推陈出新发展出来的,而这种发展又一步步推广于整个社会,于是乱象频出,争斗不断。于是老子感慨:“人之迷,其日固久”,人们对权欲物欲的追求趋之若鹜,“如享太牢,如春登台”,众人熙熙皆为利来,众人攘攘皆为利往,而正是在这种利益的追逐中,人性在逐渐的恶化,衡量人成功的标志在向权,物方面发生巨大偏移,结果便是一念为佛,一念成魔,人心不定,也便产生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循环往复之中!

新鲜事物的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当社会的价值观发生变化时,人们开始觉察到我们身边的女人,孩子,老人都发生了变化,不仅发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感慨,同时产生极大的困惑。老子主张的治理是“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的方法,用制去潜移默化的加以管控,而不放任自流,从而回归“其民淳淳”的民风。

福祸相依,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发生变化,您知道哪块云彩有雨?历史上真正躺平的有几人?老子,庄子,张良,陶渊明……,躺平在于心,而不在于形,当一个躺下躯体里隐藏着一颗躁动不安的心,时时迸发出一个个不愿屈服的念头,当认命的念头不断被周围的变化而冲击,你确定你躺平了吗?

"早时不算计,过后一场空。"任何事物都在发生着变化,时转事移,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中都不会一番风顺,没有十全十美之人,亦无十全十美之事,既使那些大彻大悟真的躺平的人,也该为自已感兴趣的事关照一下自已的灵魂,把所有的专注力集中到一点,用十年的时间,没准你头上会撒下一片阳光,这谁说的准呢?

最后我想对自己说,我努力,是为了向更好的生活靠近,而未来结果到底如何,任天由命。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心得体会(道德经第五十八章之所悟)(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