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蚌埠淮河晨刊消息 爱鸟、护鸟需要全社会的共识,如今,这座城市里爱鸟的人在增多,城市中适合鸟类繁衍、栖息的空间在扩大。鸟儿与人类和谐共生的一幕正在上演。

斑鸠栖息窗台孵蛋,居民一个月没开窗

家住菱湖小区的市民宋先生给淮河晨刊记者发来一组照片和视频,记录了两只小鸟在家中窗台筑巢孵蛋的全过程。

大约4月中旬,宋先生突然发现家中衣帽间窗台外有动静,感觉是只鸟儿在那停留,但没太在意。过了几天,宋先生开窗,发现窗台上、铁栏杆内侧有零星的树枝、干草。

“我当时想,如果有鸟能在这做窝,也是件好事,但没太放在心上,后来就淡忘了。”宋先生说,5月份以来,经常看到窗外有朦胧的身影,他发现有只黑灰色的鸟来来回回衔了枯树枝、干草,在辛苦地筑一个碗状的鸟窝,干草与枯枝中间还用一些黏土加固。但这只大鸟并不落窝,宋先生心里琢磨,会不会是鸟要产卵。

“这只鸟像是斑鸠,还是很警觉的,稍微一开窗,就飞走了,我们就尽量减少或小心翼翼地开窗。我家儿子也很有爱心,说就让它在那好好待着吧。”

令宋先生一家欣喜的是,5月18日,他们就发现了母鸟和1颗白色的鸟蛋,母鸟还发出咕咕的声音。又过了几天,第二颗鸟蛋也躺在了窝里。宋先生趁鸟儿不在,拍了张照片。

为了不打扰大鸟孵化小鸟,宋先生一家很久没有打开衣帽间的窗户了。6月17日早上,宋先生轻手轻脚地打开窗户时,忍不住“哇”地一声,映入眼帘的是两只毛茸茸的小鸟,因为刚被孵化出不久,两只小鸟紧紧依偎在一起,身上的绒毛都还没有褪尽。

野生斑鸠孵出小鸟(斑鸠栖息窗台孵蛋)(1)

宋先生家窗台上曾经的两颗鸟蛋,如今已经成了两只茁壮成长的小鸟。市民宋先生供图

怜爱之情顿生,宋先生在窗边静静地照看着小鸟们许久,直到大鸟觅食归来给小鸟们喂食,他才悄悄关了窗户放心走开了。

窗台故事被搬到了央视9套

通过上网查询资料,宋先生确定出现在自家窗台上的鸟是珠颈斑鸠,这种鸟类在蚌埠市很常见。和他有类似经历的不止一人。

家住万方水晶城的陈先生是另一位与鸟有缘的人。去年11月,陈先生发现卧室窗台上出现了一对夫妻鸟,也是珠颈斑鸠,两只鸟忙忙碌碌做好一个窝,很快就在窝里下了两个蛋。11月中旬,鸟爸鸟妈明确分工,开启了专注的孵化之旅。感慨于两只鸟对家庭的责任感、对繁衍后代的执着、对伴侣的忠诚,陈先生特意在窗台上架设了监控,能够24小时观察鸟窝中发生的一切。一家四口,画面温馨,陈先生经常能盯着它们看上许久,他也曾为小鸟的出生而欣喜,为鸟爸鸟妈的辛苦而感动。但小鸟刚被孵化出10天左右,窗台上突然来了不速之客——红隼。

命运的转变就发生在瞬息之间。一天早晨,陈先生突然发现窗台上的小鸟不见了。调取了监控他才得知,一只红隼稳准狠地抓走了小鸟,鸟爸鸟妈试图与之搏斗救下小鸟,无奈实力悬殊太大,难以和天敌抗衡,只能落荒而逃。小鸟们被抓走后,鸟爸鸟妈再没回过这个伤心地。

故事的结局猝不及防,陈先生因此失落了一段时间,为了排遣心中的不舍,他把鸟儿们的视频剪辑、编辑后发布到了网上。发生在陈先生家窗台上的故事,因此还被央视的编导们搬到了今年5月27日央视9套播出的纪录片《看春天》第二季第6集《阳台“晒”斑鸠》中。

为何爱鸟之人越来越多

不论是宋先生还是陈先生,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要在城市中给鸟儿留一方天地,让它们能安心地繁衍生息。人鸟共生、自然和谐的一幕每天都在这座城市上演。

“现在见到鸟儿来筑巢,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都是不去打扰,甚至想要好好保护它们,城市中的鸟也越来越多了。但倒退十年、二十年,这些落在窗台上的鸟可能直接沦为别人的盘中餐了。”宋先生认为,人们现在热衷观鸟、爱鸟、护鸟,这和市民法律意识、生活水平、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都有很大关系。

而陈先生则认为,之所以这么多人喜欢亲近鸟类或是猫猫狗狗这些宠物,是因为在动物们身上人类更能发现“人太孤独了而且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而动物们却活出了生命最本真的状态,所以能激起人类的羡慕和喜欢。”

野生斑鸠孵出小鸟(斑鸠栖息窗台孵蛋)(2)

虽然成立的时间不长,但蚌埠市观鸟协会已经吸纳了一百多名鸟类爱好者,目前队伍还在迅速壮大中。该协会副会长董斌斌说,因为画画的原因,他从2000年前后开始观鸟,但那时本地能看到的鸟类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不多。“现在我们在整个市区范围内看见过的鸟类有300多种,不仅有很多名贵、稀有的品种,还有一些外迁进来的。”董斌斌说,近几年,因为环境、气候的改变,城市生态系统不断优化,也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鸟类。“很多鸟类非常漂亮,一些古董字画、艺术品上出现的品种,在我们这里都能看到,现实中看到它们,会拉近我们和艺术的距离。”

今年65岁的沈敏加入市观鸟协会仅半年的时间,每天她都要到龙子湖边上去观鸟、摄影至少3个小时。在她看来,观鸟不仅是一种个人爱好,更是一种对生命、对世界的探索。“观鸟、拍鸟,不仅是愉悦自己的身心,为自己的心灵留下一片纯净的空间,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来爱护鸟类,如果一座城市将鸟类文化打造好,对城市的推广、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沈敏看来,很多同道中人不仅仅满足于只爱护野生鸟类,大家已经开始向着环保、爱护家园的更大目标迈进。大家都希望通过爱鸟活动,让更多的人走向户外,走进自然,激发人们产生一种喜爱自己家园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也让这座城市变得更美好、更幸福。

为爱鸟护鸟,我们做过这些努力

爱鸟的人在变多,城市也在为鸟类的繁衍、栖息做出更大的努力。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市的城市绿肺,也是“鸟的天堂”,公园也为观鸟爱好者们特设了观鸟台。每天都有很多鸟类爱好者带着望远镜、摄像机、照相机来这里和鸟儿和谐相处。

“5年以来,湿地鸟类的种类从103种增加到了138种,这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提升和广大群众爱鸟、护鸟意识的提升。今年我们还有很多‘大动作’,提升湿地修复、保护力度,提升湿地景观和生态水平,吸引更多的鸟类来这里安家,吸引更多游客来这里游玩。”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姚昆介绍,多年来,该湿地公园持续不断地进行大面积的生态环境修复改造,为了适应鸟儿的生存繁衍,湿地内还做了多个鸟岛,去年还做了一个占地700亩的鸟类栖息地项目,吸引了大量的鸟类。湿地内还有专门的鸟类侦测员,对鸟类生活进行监测、跟拍,随时掌握鸟类的各种动态变化。另外,为了提升周边群众的爱鸟、护鸟意识,湿地公园管理处还做了各种标识进行提醒,将一些典型案件进行公开审理,让广大群众知法、守法。

震旦鸦雀这种古老的鸟类,被称为“鸟中大熊猫”。5年前,三汊河湿地一带仅有50只震旦鸦雀,随着湿地环境不断升级,至今这里已经发现了1000多只震旦鸦雀。凭借此项标准,我市正在积极申报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重要湿地。湿地的提升打造不仅能吸引更多鸟类,也会给城市带来更多美誉度。(记者 陈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