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时代:597-410年

飞鸟时代以其根据遗址所在地奈良城南方25公里处的飞鸟命名。

大和王权在飞鸟时代开始发生变革,大化改新后中央集权的天皇体制正式成形。

一、天皇:公元前660年

天皇,是日本君主的称号,为现代世界中唯一使用皇帝(Emperor)称号的君主,以其为首的日本皇室则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皇室。

在明治维新至1947年施行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中,明定其为国家元首;之后接续施行至今的《日本国宪法》中则被定义为“日本国以及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为“无名有实”的虚位元首。

天皇的族系号称“万世一系”,从首任的神武天皇以来一脉相传,并不像韩国、越南等周边国家经历过改朝换代,这是由于天皇在历史上能掌握实权的时间很短,所以反而能避过战乱,使皇室更加长寿。

由于天皇与其家族在古代被认为是超乎于普通人的存在,因此直到今日都是没有姓氏的(历史学上称其为天皇氏)。

而在神道教传统中,天皇被认为是天照大神后裔,故具有神性。

但二战后,昭和天皇发表《人间宣言》,完全放弃天皇在过往被赋予的“神性”。

当今(第126任)天皇为德仁,年号令和。

日本飞鸟王朝(日本二)(1)

二、苏我马子:551-626年6月19日

苏我马子(551年-626年6月19日),是日本飞鸟时代的政治家与权臣。

苏我马子为苏我稻目之子,其女儿为钦明天皇的妻子,以外戚的身份掌权。

苏我马子官仕敏达天皇、用明天皇、崇峻天皇与推古天皇四朝共五十年,而且在接受佛教的斗争中于587年消灭长期的政敌物部氏的物部守屋,苏我马子时期可以说是苏我氏的全盛时期。

592年,苏我马子教唆东汉直驹杀害崇峻天皇,拥立外甥女推古天皇即位,并且于596年兴建飞鸟寺,负责编纂天皇记与国记两部史书。

苏我马子也是苏我虾夷的父亲与苏我入鹿的祖父。

日本飞鸟王朝(日本二)(2)

2.1、苏我稻目:506-570年

苏我稻目(约506年-570年3月22日)是苏我氏头人,执政至钦明天皇时代。

苏我稻目是在536年成为大臣,他父亲是苏我高丽,他儿子是权臣苏我马子。

苏我稻目为了巩固权力将两个女儿苏我坚盐媛与小姊君也嫁给钦明天皇,将来的用明天皇、崇峻天皇与推古天皇也与苏我氏有关。

苏我稻目在外交上重视大陆与渡来人,他曾邀请百济五经博士王辰尔来日本解读高句丽国书与管理船税。

苏我稻目也热衷引入佛教,根据日本书纪说法百济圣明王时传入佛教,在信仰佛教问题上与物部氏不合。

日本飞鸟王朝(日本二)(3)

2.2、飞鸟寺:588年

飞鸟寺,位于奈良县高市郡明日香村的寺院,是苏我氏的氏寺、日本最古老的本格寺院法兴寺(取佛法复兴寺院之意)的后身。

其供奉的本尊“飞鸟大佛”即为释迦如来,创立者为苏我马子,其山号为鸟形山,现在属于日本的宗派真言宗丰山派。

飞鸟寺有很多个名称,其法号为“法兴寺”,天皇迁都平城京后也称为“元兴寺”。另一方面,由苏我马子建立的现在残留的金堂遗迹小寺院称为“安居院”。

此外,“飞鸟寺”是日本建筑学术用语“飞鸟寺式伽蓝配置”的由来。

飞鸟寺于公元588年在苏我氏的主持下由百济工匠修建,1196年由于雷电引发火灾而焚毁。

日本飞鸟王朝(日本二)(4)

2.3、崇峻天皇:公元前592年

崇峻天皇,553年-592年12月12日,日本第32代天皇(587年8月2日—592年11月3日在位)。

崇峻天皇的名讳是泊濑部皇子,《古事记》记载他为长谷部若雀天皇。

崇峻天皇在位期间,以苏我马子为大臣,政治的实权在苏我马子手中,崇峻天皇感到不满,内外政策均受大臣制约,彼此渐生间隙。崇峻欲除马子,却反被马子派遣的东汉直驹[jū]所杀。

2.4、推古天皇:592-628年

推古天皇,554年-628年4月15日,讳号丰御食炊屋姬尊,或称额田部皇女。

为日本第33代天皇(592年12月8日至628年3月7日),父亲是日本第29代天皇钦明天皇,生母是妃苏我坚盐媛。

576年成为敏达天皇皇后。

592年崇峻天皇遭苏我马子杀害后,被拥立为天皇,从而成为日本第一位女性天皇。即位之初,册立兄长用明天皇次子厩户皇子为皇太子,即圣德太子,并由太子总摄朝政。

在位36年间,以圣德太子为中心,推行一系列政制改革,是谓推古朝改革。

母舅苏我马子在624年曾要求赐予朝廷直辖地葛城县为其领地,遭断然拒绝。

除限制贵族权力之外,她也大力推广佛教,4次派遣使节团访问时值隋朝的中国,开启了日本的飞鸟时代。

逝于628年,享寿74岁。

日本飞鸟王朝(日本二)(5)

三、飞鸟时期大智者:圣德太子:572-621年

圣德太子,572年1月31日-621年3月20日,即敏达天皇元年正月初一——推古天皇二十九年二月廿二,也有二十九年二月初五之说,见《日本书纪》),是日本飞鸟时代视为皇族的人物,天皇推古朝的改革推行者。

圣德太子是用明天皇的二皇子。

他的母亲为钦明天皇皇女-穴穗部间人皇女(穴穂部間人皇女),姑姑为推古天皇。

圣德太子本名厩户(厩戸),因相传他于马房前出生。

但较为有力的说法是在出生地附近有着厩户(厩戸)这个地名,引此而取名。

太子别名丰聪耳(豊[lǐ][cōng]耳)、上宫王(上宮王)。

圣德太子这个名称虽于平安时代开始被广泛的使用而为普遍性的称呼,但因为是后世添上的尊称(谥名)的缘由,近年日本有部分教科书中将称号变更为“厩户王”(厩戸王)。

大和时代豪族政争,用明二年苏我马子灭物部氏,崇峻五年崇峻天皇遭暗杀,苏我氏外孙女丰御食炊屋姬即位为推古天皇,由厩户皇子以皇太子之位辅政。

圣德太子辅政后即大力进行改革,并遣使入隋、唐学习中国制度。圣德太子后推行新政,制定冠位十二阶、颁布宪法十七条、采用历法、编修国史、使用天皇名号、兴隆佛教。

圣德太子是从1958年到1983年间流通使用的日本银行券10,000日圆的币面人物。

日本飞鸟王朝(日本二)(6)

3.1、四天王寺:593年

四天王寺,是位在日本大阪府大阪市天王寺区的寺院,和宗总本山,山号“荒陵山”,本尊是救世观音菩萨、开基(创立者)为圣德太子。

它的别称是“金光明四天王大护国寺”,是圣德太子建立七大寺之一。

该寺建于离大阪湾不远的地方,而大阪湾在贸易与运输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地理位置使日本得以向全世界展现其实力与繁荣。

后来,该寺尽管经历过多次重建,但建筑风格、布局与最初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四天王寺是许多日本人特别喜欢的一座寺庙,并且被佛教徒们视为大阪的佛教祭坛。

每年都有许多活动在这里举行,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这座寺庙的悠久历史和它在大阪人心中的地位。

日本飞鸟王朝(日本二)(7)

3.2、冠位十二阶:603年

冠位十二阶,确立于603年,是日本飞鸟时代确立的一套冠位制度。

圣德太子立定的“冠位十二阶”,各以的浓淡两色的“紫、青、红、黄、白、黑”六种颜色,来代表“德、仁、礼、信、义、智”。

每一阶都使用当色来制作冠帽。

据考证,所谓的当色,即指与阶位相当的色彩,当时的色阶共有六色,由上而下是紫、青、赤、黄、白、黑,由此推算,每一种色彩应对应两个官阶。

大化三年(647年),又制定了七阶十三色制度,由上而下为深紫、浅紫、绯、组、绿、黑。

日本飞鸟王朝(日本二)(8)

3.3、十七条宪法:604年

十七条宪法》,是在日本推古天皇12年(604年)所制定的17条条文。

相传是由圣德太子制定的,内容与今日的《日本宪法》不同,它主要是包括对官僚和贵族的道德规范和一些佛教的思想。

为迄今所知,日本法制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但并非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宪法。

日本飞鸟王朝(日本二)(9)

3.4、小野妹子:607年

小野妹子,男性,生卒年不详,约6世纪末至7世纪初,出身为近江国滋贺郡小野村的豪族、春日氏的一族小野氏。

小野妹子为日本飞鸟时代的政治家、外交家。姓为臣氏,冠位是大德冠,育有二子是小野毛人、小野广人。

依据《日本书纪》记载,他以遣隋使的身份于607年与609年两度被派遣至隋朝,担任外交工作。

在隋朝的汉名为“苏因高”,为其名的汉语谐音。

日本飞鸟王朝(日本二)(10)

3.4、《三经义疏》:

日本圣德太子撰,为《胜鬘经义疏》一卷、《维摩经义疏》三卷、《法华义疏》四卷的总称,收在《大正藏》第五十六册。

根据《上宫圣德太子传补阙记》所述,《胜鬘经义疏》始作于推古十七年(609),费时约一年九个月。

《维摩经义疏》始作于推古二十年(612),费时一年八个月。

《法华义疏》始作于推古二十二年(614),费时一年三个月左右。

近世日本学者,颇有人主张此三书并非圣德太子所撰。

有人以为这三书是古代日本在‘圣德太子信仰’盛行时的伪作,有人则以为虽非太子手撰,但系由他口述的草稿所整理而成的。

四、丁未之乱:587年7月

丁未之乱,是一场日本飞鸟时代的内战,又称为丁未之变、丁未之役、物部守屋之变,是围绕着是否尊奉佛教,与大臣苏我马子对立的大连物部守屋发动叛乱并被消灭的事件。

日本飞鸟王朝(日本二)(11)

4.1、物部守屋:公元587年

物部守屋,是日本飞鸟时代的政治家,官职为大连(伴造出身的有力豪族)。

物部守屋出身于当时朝廷中的有力氏族物部氏,其父亲为物部尾舆[yú],母亲为弓削氏之女阿佐姬。

物部守屋同其父一样,对刚传入日本的佛教持反对态度,主张推崇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强硬地反对佛教。

572年,敏达天皇即位,物部守屋被任命为大连,而另一位支持佛教的贵族苏我马子则被任命为大臣。

根据《日本书纪》记载,敏达14年(585年)2月,苏我马子得病,上奏敏达天皇,提出建立佛寺、崇祀佛像的请求,并得到天皇的许可,但不久日本却发生了疫病,大量人口死亡。

3月,物部守屋便连同中臣胜海上奏,认为由于崇信“蕃神”导致了这场疫病,要求废止佛法。天皇随即准奏,守屋亲自前往苏我氏所建的佛寺,破坏佛塔,烧毁佛殿,将佛像投入海中,当面唾骂苏我马子、司马达等等一些信佛者,将和尚、尼姑拖到闹市鞭打。

从此物部守屋与苏我马子二人结下大怨,然而疫情更为严重,敏达天皇也病重,但苏我马子却病愈。

于是天皇再次批准马子建立佛寺。

不久以后,敏达天皇驾崩。

天皇的驾崩加剧了崇佛派和排佛派的对立。

在殡宫举行天皇葬礼时,物部守屋和苏我马子互相讥讽和嘲笑。

在苏我马子的推举下,马子的外甥池边皇子即位,是为用明天皇。

物部守屋则与敏达天皇的异母弟穴穗部皇子相结交,并奉穴穗部皇子的命令攻杀了先皇的宠臣三轮逆。

587年,用明天皇得病,欲重新信奉佛法,召集群臣商议。

物部守屋、中臣胜海二人强烈地反对,但苏我马子却引丰国法师入宫讲解佛法,守屋怒视丰国法师。

押坂部毛屎将群臣将要在路上谋害物部守屋的事秘告于物部,于是守屋逃出宫殿,在阿都(河内国)聚兵自卫。

中臣胜海举兵响应,制作了崇佛派的彦人皇子和竹田皇子的像对其进行诅咒,但不久自度形势不利,前往彦人皇子的住宅并发誓效忠于皇子,归途中,中臣胜海为舍人迹见赤梼所杀。物部守屋随后遣使告知苏我马子,称群臣欲谋害自己,不得不聚兵自卫。

马子虽然公开表示要讨伐守屋,但却招兵买马,日夜警备。

同年4月,用明天皇驾崩,苏我马子推举泊濑部皇子即位,是为崇峻天皇。

物部守屋欲举兵拥立穴穗部皇子即位。苏我马子得知了此事,假借敏达天皇皇后炊屋姬的诏命,发兵诛杀了排佛派的穴穗部皇子和宅部皇子。

苏我马子决定歼灭物部守屋,联合泊濑部、竹田、丰聪耳等皇子即朝廷各臣,率军攻打物部氏,史称丁未之乱。

物部氏据稻城抵抗,一度击退苏我氏的军队。丰聪耳皇子向四天王像祈祷,若能战胜物部氏,必广建佛塔,弘扬佛法。

于是苏我军大胜,迹见赤梼射杀物部守屋,其子也全部被杀,物部氏灭亡。

日本飞鸟王朝(日本二)(12)

五、法隆寺:607年

法隆寺,又称斑鸠寺,位于日本奈良县生驹郡斑鸠町,是圣德太子于飞鸟时代建造的佛教木结构寺院,据传始建于607年,但精确年代无从考证。

法隆寺占地面积约18万7千平方米,寺内保存有大量自飞鸟时代以来陆续累积,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宝、重要文化财产的建筑及文物珍宝。

法隆寺分为东西两院,西院保存了金堂、五重塔,东院建有梦殿等,西院伽蓝是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群

法隆寺建筑物群和法起寺共同在1993年以“法隆寺地域的佛教建筑物”之名义列为世界遗产。

1950年时法隆寺从法相宗独立,现在是圣德宗的本山。

日本飞鸟王朝(日本二)(13)

六、多利思比孤:607年

多利思比孤,一作多利思北孤,是隋书倭国传中所记载的一位倭国国王。

隋开皇二十年(600),其遣使入隋,隋文帝命人访其风俗。

使者声称倭国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天未亮时国王打坐不睡治理朝政,天亮后就退朝,国王委托政事给弟弟(指太阳)与男弟王。

隋文帝认为这种风俗无义理,令其改之。

大业三年(607年),多利思北孤再次遣使,小野妹子随带“沙门数十人来学法”,使者向隋炀帝献上一封国书,上有“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末处天子无恙”等字。

这引起了隋炀帝的不悦,对鸿胪卿说:“蛮夷有无礼者,勿复以闻。”虽然如此,隋炀帝仍旧派遣文林郎裴世清出使倭国。

倭王派遣小德阿辈台迎接裴世清,《隋书·东夷传》记下了当年的盛况:倭王遣小德河辈台,从数百人设仪仗,鸣鼓角来迎。后十日,又遣天礼哥多毗,从200余骑效劳。8月12日,裴世清晋见倭王,献上方物及国书。之后又派使者小野妹子随同来隋,并派高向玄理等4名留学生和4名学问僧到中国。

此次以后,倭国就断绝了对隋朝的朝贡,《隋书》也失去了对倭国的记载。

6.1、裴世清出使倭国:608年

裴世清,生卒年不详,隋代文林郎(日本说他是鸿胪寺卿),曾经受隋炀帝派往倭国宣谕,北史与唐书叫他裴清。

大业四年九月,为回复多利思比孤,派裴世清等十三人出使倭国回礼。

在百济渡海最后在竹斯国登陆,小德阿辈台带数百人出迎,十天后大礼哥多毗带二百骑出迎。

推古天皇欢迎他,之后宣谕,向他问礼,翌年一月他表示朝命完成准备回国。

推古女皇设宴欢送,派小野妹子为正使,吉士雄成为副使,通事鞍作福利与学生高向玄理陪他回国,向炀帝入贡的八个学生也是遣隋使。

日本飞鸟王朝(日本二)(14)

七、遣唐使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264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

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公元630年,舒明天皇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其中尤以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随行的第八次遣唐使最为著名。

日本政府不断派人到中国学习,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团多达百人以上,有时多至五百余人。

中国的许多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直到894年由菅原道真建议废止后再没有继续,使唐文化及佛教文化在日本的广泛传播作出重大贡献。

1986年,日本国奈良县橿原市文化协会于洛阳应天门遗址处立“日本国遣隋使遣唐使访都之地”碑一通,并修造石亭一座,以示纪念与敬仰。

日本飞鸟王朝(日本二)(15)

7.1、舒明天皇:629年2月2日-641年11月17日

舒明天皇,593年-641年11月20日,讳田村,日本第34代天皇。

628年推古天皇死后,朝廷发生皇位继嗣之争。

天皇遗言由圣德太子的儿子、苏我马子的外孙山背大兄王继位,但苏我虾夷违背遗言,拥立敏达天皇的孙、押坂彦人大兄皇子的儿子田村皇子为天皇。

天皇即位后次年派遣第一次遣唐使。

在位12年间,苏我氏实力获得很大发展,他曾经与高表仁争礼不欢而散。

日本飞鸟王朝(日本二)(16)

7.2、吉备真备:695-775年

吉备真备,原名下道真备,生于695年(持统天皇9年),卒于775年11月3日(宝龟6年10月2日),出生于备中国下道郡(今冈山县仓敷市真备町)。

吉备真备是日本奈良时代的学者、政治家(公卿),曾两次出任遣唐使,官至正二位右大臣,明治时期被追赠为勋二等,著有《私教类聚》50卷。

吉备真备的父亲是右卫士少尉下道国胜,母亲是杨贵氏(存疑)。

下道氏是吉备地区有力的地方豪族吉备氏一族。

日本飞鸟王朝(日本二)(17)

7.3、阿倍仲麻吕:698-770年

阿倍仲麻吕,698年-770年,又写作“阿部仲满”在中国时取汉名朝衡(又作晁[cháo]衡鼂[cháo]衡),字巨卿

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开元年间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留唐任多项要职,是出身日本的唐朝政治家、诗人。

1978年,西安市同奈良县协议,在两市各建一座纪念碑供后人瞻仰和缅怀。

西安的纪念碑于次年在唐兴庆宫遗址内落成,由中国著名建筑大师张锦秋设计。

1985年,全日本文化团体联合会在洛阳紫微城应天门遗址建立“日本国遣隋使遣唐使访都之地”纪念碑亭,纪念名单中便含有阿倍仲麻吕。

日本飞鸟王朝(日本二)(18)

大化改新留给明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