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单身男女》的高潮处,古天乐和吴彦祖这两位香港最帅的型男在大厦上向高圆圆诚挚求爱时,心动之余,也不由地心生一点小醋意:高圆圆,您何德何能啊,能让两大帅哥争得你死我活?
一边是金融界的宠儿,魅力多金,只是对爱情的忠诚度差了这么一点点(因此常被受伤的女性称为“贱男”);一边是建筑界的新星,才华横溢,对爱情却忠贞不移。各位女同胞,如果你是高圆圆,你会选谁?我觉得90%以上的人都会选吴彦祖吧。试想,找个古天乐这样的花心大萝卜,谁能放心?即便他现在对你好,就能保证他以后见了其他辣妹就不再流鼻血了吗?
因此,在《单身男女》中,这场PK的结果——同时也是影片的叙事主线——明显缺乏悬念。退一步,高圆圆无论选择哪位,其实终究都是女精英和男精英的结合,是美女与王子的结合。假设,吴彦祖并未如片中那样成功,只是常常借酒消愁、为车贷房贷整日奔波的普通工薪一族,高圆圆还会选择这位对爱情持久专一的黑马王子吗?毕竟,有人曾高调声称“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从这点来看,《单身男女》在爱情喜剧的调调外,一种残酷保守的现实感呼之欲出。
好莱坞电影则一般不会这么处理,因为电影是调和社会阶层矛盾、给观众以希望的造梦机器。通常的,当古天乐这样的事业成功者为追求女主角而刻意炫富之日,也就是他被无情扫地出门之时。如道格拉斯•瑟克的《写在风中》,罗伯•斯塔克饰演的大亨追求劳伦•白考尔,一开始又送女孩House,又展示一大橱柜华服,可白考尔勒都不勒他,直到男人最终真情流露才回心转意。而在传统的两性喜剧中,跨阶层的融合更是主基调:《一夜风流》,女大亨爱上穷小子;《育婴奇谈》,女大亨爱上穷教授;《罗马假日》,女大亨爱上穷记者……这种设置当然是虚构的,但观众却乐意接受并得到满足。
相比较美国喜剧的跨阶级融合,《单身男女》展示的是中国特色的同阶层融合。隔着玻璃幕墙,事业成功的剩男剩女眉目传情。当吴彦祖事业失败时,他没有和高圆圆结合的可能性;只有他也晋级为玻璃幕墙中的一分子,才有获得爱情的希望。我想,这里杜琪峰之所以放弃了美式浪漫喜剧中的民粹主义,源自他一向冷酷黑色的导演处理方法。玻璃幕墙间的三人关系是全片处理最华彩的片段,通过摄影机运动和空间关系、冷暖色调(古处于高处、暗处,吴处于低处、明处)的营造,用高度电影化的方法营造出三人间的紧张角力,无声无语却将各自的内心世界表达的淋漓尽致!从这点看,《单身男女》其实是《枪火》版的残酷喜剧,古天乐和吴彦祖无言对视的目光,又和激烈交战的子弹有何分别呢?
就这样,《单身男女》贴上了杜琪峰残酷的作者标签,但也并不意味着他没有变通。杜导原本被誉为最“香港”、最坚守本地化的导演,但《单身男女》则是在更广大的多地空间内进行的。参照寰亚2010年6月发布的《单身男女》基本讯息,原来的剧本讲得是通过“输入专才计划”来港的高圆圆,在玻璃幕墙的那头暗恋古天乐,因而惹出一系列误会笑料。可在现在的版本中,“女主动”被改为“男主动”,高圆圆具备了最终的爱情决定权;影片没有结束于香港,反而结束在苏州——杜琪峰便是用这种方式来“讨好”内地由于经济快速增长而日渐膨胀的自豪感和大国心态。我把《单身男女》视为杜琪峰正式“北上”的关键一步。因而,当片尾古天乐和吴彦祖使劲浑身解数对高圆圆说“Marry Me”的时候,那分明也就是杜琪峰在对内地广大的市场和观众说:“Marry Me?”
,